沃爾瑪市值大超阿裏+京東+拼多多,美國線下零售殺瘋了

華商韬略 2024-03-08 10:26:47

商業生態,何去何從?

文丨華商韬略 志澤

2024年,投資者向中美實體零售巨頭各抛出一個問題。

沃爾瑪收到的問題是,公司大手筆上馬AI項目,收購智能電視制造商Vizio,在未來能掀起多大風浪?

永輝超市收到的問題是,連虧三年,“ST”帽子是不是要戴上了?

【兩種命運】

中國實體零售巨頭,快看不見美國同行的尾燈了。

2020年初到今年3月初,美國沃爾瑪的股價從35美元左右升至60美元左右並創曆史新高,開市客(Costco)則更猛,股價從250美元左右飙升到超過770美元同樣創曆史新高。

中國的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股價下跌了86%,永輝超市下跌了65%。

最新市值,沃爾瑪是4906億美元,開市客有3431億美元。這個體量有多大?中國電商三巨頭,阿裏+拼多多+京東的市值是3815億美元,勉強超過開市客。

美國巨頭是一片“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景象。

2024財年業績發布後,沃爾瑪總裁兼CEO道格·麥克米倫難抑喜悅,將年股息率一口氣提升了9%:“我們團隊交付了出色業績,爲強勁的一年畫上了圓滿句號。”

國內巨頭則日子難過。

2022年盒馬CEO侯毅就喊出,盒馬的上市條件已成熟,但延後至今也沒有明確消息,阿裏巴巴的表述是,必須保證對股東價值的提升,才能上市。

一個核心意思是,現在實體零售估值太低,上市實在是虧。

已上市巨頭則在“變賣家産”。永輝超市連發公告,出售所持的萬達商管、紅旗連鎖股份。

這些投資曾被視爲永輝在全國範圍擴張的重要支點,如今,永輝超市的資産負債率連年走高,這些支點被放棄以回籠資金。

市值表現迥異背後,是業績的差異。

以本土最能打的永輝超市爲例,2020年到2022年,其營收是一場三連降,加上去年1到9月,是四連降;高鑫零售,年營收從巅峰的1023億掉到837億。

美國同行們的業績是什麽樣?

專攻倉儲會員店的開市客(Costco),2020財年營收1668億,2023財年2423億,單位還是美元。

沃爾瑪2024財年收入6481億美元,合4.7萬億人民幣!如此巨人,恐怖的是增速還快,年增速在6%以上。

比營收更殘酷的現實是利潤。

自2017年以來,內資連鎖超市就深陷虧損泥沼。人人樂6年裏有4年在虧損,盈利峰值不到一個億,虧損峰值則能到八個億。

高鑫零售韌性較強,卻也在2022年交出巨虧7.3億元的答卷。永輝已連虧兩年,剛剛交出第三年的預虧報告。

沃爾瑪2024財年淨利潤則猛增32.8%,達到155.11億美元。

這是什麽概念?

把高鑫零售、永輝超市、人人樂、家家悅、聯華超市、步步高、中百集團……中國數得上的上市超市品牌市值,對,是市值,而不是利潤,統統加起來——

沃爾瑪一年就能賺出來,還綽綽有余。

同樣鮮明對比的,還有美國的線下零售巨頭依然在擴張,而中國線下零售則似乎喪失了增長力。

以門店,這個實體零售最核心的資産爲例。新財年,沃爾瑪打算在美國以外市場新開230家門店,開市客要新開33家門店。今年年初,開市客華南首家門店深圳龍華店開業,引得市民淩晨四點排起長隊,交警不得不在現場疏散擁堵。

反觀本土企業,正在節節敗退。去年上半年,永輝在全國關閉了29家門店,聯華超市關閉了131家,曾經19年不閉店的大潤發,據壹攬商業統計一年至少關閉了13家門店。

在最新業績預告中,永輝的語氣頗爲無奈:

“2023年,國內市場經濟逐步恢複,零售行業仍面臨巨大競爭壓力……公司繼續推進門店優化,關閉了部分長期虧損門店。”

沃爾瑪創始人薩姆·沃爾頓有一段經典論述:零售業要更集中的品牌效應,更高效的管理和供應鏈,就要在地圖上一個州接著一個州,一個縣接著一個縣,直到鋪滿這一地區的市場。

這個目標,跨國巨頭越走越近,內資巨頭越走越遠。

【未強先爭】

兩個市場,兩種命運,有企業自身經營能力的原因,但也更有企業自身經營之外的環境使然。

首先是整個市場的大環境差異,疫情以來,美國大力撒錢,特朗普政府更是拿出史上最大規模的兩萬億刺激法案,把錢直接塞進民衆手裏。

這筆巨款演化出洶湧的個人消費,進而造成美國久違的高通脹局面並持續至今。這塊天降蛋糕砸在零售巨頭頭上,砸出了沃爾瑪、開市客的史上最高市值。

但更大的原因,是國內電商的沖擊。

這些年,中國線下零售的日子都不好過,包括沃爾瑪、家樂福都在大規模閉店。其中,家樂福門店從2020年底的228家,關得只剩41家。

奪走蛋糕的,是電商。

按2022年銷售額統計,中國的前三大零售商是阿裏巴巴、京東和拼多多,三家合占零售市場的份額是26.7%。

這才是零售市場的真正強敵。

問題是,過去的十年裏,美國線下零售同樣面對電商的沖擊,爲什麽沃爾瑪們卻巋然不動?

關鍵的要害在于,美國線下零售業已經完成多輪市場洗禮,形成巨頭格局築起高高的護城河,練就了絕世武功,才遇到電商的沖擊洗禮,而中國線下零售還在跑馬圈地,羽翼未滿,就遇到了電商的飽和式攻擊。

美國第一家超市King Kullen誕生于1930年紐約的一個車庫。到上世紀六十年代,薩姆·沃爾頓瞄准美國折扣店興盛的機遇,才在阿肯色州開設了第一家沃爾瑪折扣店。

沃爾瑪發展了整整33年後,才有一位華爾街投行的高級副總裁看到互聯網用戶增長的迅猛趨勢,開設了一家線上書店。這個網站後來成爲亞馬遜,也是沃爾瑪的最大競爭對手。

這幾十年的時間窗口,塑成了沃爾瑪的不敗金身。

沃爾瑪做的是一個真正的“慢生意”,它用了30來年稱霸全美,也用30年鍛造出稱雄世界的核心能力。

供應鏈是零售的基石,早在上世紀70年代,沃爾瑪就有計算機管理的存貨系統,有自建的運輸車隊。到1987年,沃爾瑪甚至發射了衛星來爲配送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強大的供應鏈能力,率先的數字化進程,不但讓沃爾瑪形成獨步武林的競爭力,也讓它能更從容地應對電商的沖擊。

電商發展的初期,幾乎在競爭中占不到沃爾瑪什麽便宜,而等電商進階出更強戰力,沃爾瑪成熟的倉配能力,高差異化的商品體系,以及強勢價格力,也使其可以更無縫地發展自身的電商,並迎戰亞馬遜等互聯網電商。

但中國線下零售商,沒有這個成長和修煉的時間與空間。

以商超爲例,國內首家內資超市“聯華超市”創辦于1991年,但首家電商平台易趣1999年成立了,時間窗口只有短短八年。

這種實力懸殊,從中美線下零售的整體占比也一目了然。

華創證券整理過一份數據,2022年一年的零售業銷售額,美國前五大零售商能占到30%,沃爾瑪一家獨占12%。中國前五大線下零售商,所占市場份額則只有可憐的1.7%。

當中國電商以更低價格,更好體驗,尤其更快速豐富的商品不斷爭奪到線下零售商業的用戶與市場份額,線下零售幾乎是毫無抵抗力。

而且,中美電商對線下零售的沖擊或競爭程度,對整個商業生態的影響也不一樣。

【生態之問】

2020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時任京東零售CEO徐雷透露一組數據:

中國擁有38%的電商消費者,滲透率世界第一。

過去的五年裏,中國的電商産業增速獨步武林。

增速背後是,幾乎所有中國互聯網企業都卷入電商競爭,並長時間不計成本的燒錢補貼,低價導向的野蠻生長,甚至惡性競爭。

直到今天,這種低價內卷還在持續。

過去一年,拼多多低價模式的成功驅使下,此前多年都致力于消費升級,體驗和品質提升的阿裏、京東兩大電商平台,再次不約而同地把重心放在價格力上,而就在前幾天,飛速增長的抖音電商也喊出2024以價格力爲核心戰略,向老三家宣戰。

巨頭血拼價格,再配合上豐富的商品選擇,便捷的購物體驗,和線下購物比起來堪稱超級享受的物流配送,各個方面都欠缺比較優勢的線下零售,幾乎只有幹瞪眼的份。

而美國的電商則有所不同,其最大電商巨頭亞馬遜在相當長時間內都以自營模式爲主,相對更強調通過革新服務體驗,而不是拼低價來爭奪市場份額,而且亞馬遜也更難像中國電商一樣建立既低價又好體驗的模式,單物流配送的人力高成本就是其難以逾越的門檻。

更重要的是,中國電商還有一個巨大優勢:中國作爲世界工廠的超級供應,以及中國制造業本身長期的低價導向,爲其發動一輪輪的價格內卷打下了基礎。

這些要素彼此作用,相互催化,最終成就了中國電商所向披靡的格局。

永輝超市前副總裁彭華生清楚地記得內資超市的黃金時代。入駐僅兩年,永輝就在北京市場從虧損700萬元轉向盈利1500萬元,當時,他曾自豪地對《北京商報》表示:

“如果在北京都能立足,永輝在全國的複制就沒有問題了。”

如今,美好時光一去不複返。

今年2月20日,彭華生以個人原因爲由辭去副總裁職務,他負責的永輝雲創三年虧了15億,被上市主體踢出表外。原因之一是,電商凶猛,打不過。

但如此發展的中國電商産業,如今也是面臨著考驗。

低價,是一把雙刃劍。

當我們雙十一一天的銷售額動辄萬億,超過不少國家的全年電商總規模,從百貨到生鮮無孔不入,讓實體零售這幾年舉步維艱,留下“互聯網盡頭是電商”的傳說,電商自己的日子似乎也並不好過。

去年,馬雲喊話阿裏要改變、劉強東高調重回一線,背景都是電商行業走到最艱難的鏖戰時刻。而越來越掌握著話語權的低價戰爭之下,則是整個品牌商家的左右爲難:你不低價,有別人低價;你若低價,別人還可以更低價。

把視線放到更遠處,則是整個商業與産業生態,持續被卷入低價的獨木橋。

低價,更低價,最低價,何處是盡頭?低價,更低價,最低價,如何走向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沃爾瑪、開市客新高的另一邊,沒能沖垮沃爾瑪、開市客的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也同樣是在業績與市值的高點。

當美國線上、線下齊頭並進,不斷新高,也造就一個線上線下共同繁榮的生長,卷到極致的中國同行們該如何走出困境,從商到廠,都應該好好思考並抉擇了。

【參考資料】

[1]《中美線下零售對比——爲什麽國內貨架零售競爭更激烈?》華創證券

[2]《富甲美國--沃爾瑪創始人自傳》薩姆·沃爾頓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識風雲人物,讀韬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210
评论列表
  • 2024-03-08 12:52

    感覺不管是實體商超還是電商營收看起來龐大 可是淨利潤基本不足3%啊 都是賺的辛苦錢啊…………

  • 2024-03-09 00:30

    國人的錢都用來還房貸了,還有個毛的消費,什麽受電商沖擊,純粹是沒錢,有點不敢花[摳鼻]

華商韬略

簡介:聚焦標杆與熱點、解構趨勢與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