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母親受難日?別PUA了,有錢沒錢,這6個生日都要給孩子隆重過

莞家媽媽 2024-05-21 21:44:56

朋友圈裏經常會看見類似這樣的文案:

👉又一個特別的日子——我的生日,感恩母親,是她用痛苦的受難日賜予我生命;

👉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媽媽受難日,當媽後才知道養兒的辛苦……

怎麽說呢,身爲家長,孩子能自發感恩和體恤自己生養之苦是難能可貴的!但如果老在孩子面前強調“你的生日是就老娘我的受難日”,或以此刺激和鞭笞孩子,就招人煩了!

畢竟,母親所受的苦難也不是孩子施予的。或許偶爾提起還好,若是隔三差五強調,或每次生日都拿出來說事,想來孩子也不會念著你的苦或你的好。

說來遺憾,從小到大,在成婚之前,我就沒正兒八經地過過生日。因爲沒人記得,父母也不在意,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是被忽視的那個,說心裏沒有失望,那是騙人的。

後來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每年生日我都特別重視,除了應有的儀式感,還會想方設法滿足他們的小心願。這或許就是源于自己小時候的一種補償心理吧!

因此這種時候,我是斷然不會提“母親受難日”這樣的梗,多煞風景,多毀氛圍不是!

但話說回來,雖每年都會給孩子過生日,但我也反對鋪張浪費,然而也不能太過簡單應付。畢竟每一次的生日,對孩子來說都有特殊意義,該有的儀式感還是得有。

尤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有6個生日,會對孩子的一生産生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不管家裏有錢沒錢,都請隆重地給孩子過,讓成長不留遺憾!

❤️周歲

我國自古就有給周歲寶寶“抓周”的習俗,即小兒滿周歲這一天,家裏會舉行一個重要的儀式,這也是孩子第一個生日的慶祝和紀念日方式。

如今很多地方仍保留抓周的傳統:將准備抓周的物品一一擺開(通常有文房四寶、書、錢、吃食、玩具等,每一件都有不同的寓意),然後讓孩子自己抓取,以此來測蔔其志趣和前途。

從這方面來看,大家對孩子周歲生日都是比較重視的。當然,發展至今,與其說是給孩子抓周,不如說是一種獨特的儀式感,這是對孩子成長的肯定,也是對其未來美好的祝福!

❤️六歲

六歲也是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標志著孩子從幼兒步入少年時期。同時意味著他們即將步入小學,開始接受系統教育,自此以後就當以學習爲首任了。

這個生日理應過得隆重一些,作爲幫助孩子告別幼年時光和展望未來的過渡儀式。我們可以送孩子一些具有代表意義的禮物,比如文具、書包、書籍等,也可以帶他們去一處向往已久的地方遊玩。

總之呢,就是以特別的慶祝方式,讓孩子接納和感知自己的成長,並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與支持,讓他們以樂觀、積極的態度迎接即將到來的學習生活。

❤️十二歲

在屬相文化中,十二年爲一個生肖輪回,12歲正是孩子人生第一個本命年,也稱大生日。古人認爲到了十二歲,意味就走完童年,故又稱“童關”,寓意自此開始可以頂天立地了。

從生理角度來說,12歲左右的孩子相繼步入青春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這個階段,孩子的身體發育會發生巨大變化,第二性征也開始出現。

12歲也是心理認知和發展的關鍵期,孩子開始思考自己的身份和價值,探索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但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比如學習壓力、人際關系、情感問題等,需要學會適應與自我調節。

基于以上種種原因,身爲家長自當爲孩子舉辦一個相對隆重些的慶祝活動,給孩子滿滿的儀式感,讓他們以此爲節點,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

❤️ 十四歲

我國法律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等八項重罪者,應當負刑事責任】。

十四歲,是孩子開始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做任何事都得考慮後果,而不能像過去一樣無知無畏。

所以14歲的生日,建議也給孩子一個特別的儀式,讓他明白:自己已經是個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要學會辨認和控制自己的行爲,做一個知法守法的人。

❤️十六歲

16歲是另一個重要的法律年齡節點,我國法律規定,已滿十六周歲,具備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者,是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

16歲相比14歲,需要承擔更廣泛的刑事責任,除了特定重大罪行以外,還可能因其他犯罪行爲而承擔法律責任,比如盜竊、搶劫、詐騙等。

所以,在孩子十六周歲生日時,作爲家長理應讓孩子明白:作爲一個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做任何事都應謹言慎行,不要因爲一時沖動而知法犯法。

❤️十八歲

十八歲是孩子長大成人的標志,自此以後,他不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名成年人了,享有與其他公民同等的權利,同時也需承擔相應的義務。

很多家長會在孩子18歲這一天爲其舉辦成人禮,哪怕不是很隆重,但莊重的儀式感還是要有。建議請一些親人好友與孩子共同見證這一重要的時刻,同時也接受來自大家的祝福。

我們還可以爲孩子准備一份有意義的生日禮物,這不僅是物質上的饋贈,更是一種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代表著對孩子成長、獨立和責任的認可!

寫在最後

孩子每一個生日,皆是成長重要節點,都是值得紀念的。想必孩子們也十分樂意與爸媽分享自己的成長喜悅,並期望與父母共享溫馨的時刻。

每年也就只有一天,給孩子好好過個生日吧。尤其以上6個生日,物質可以不奢華,但儀式感不能少。千萬別再拿“你的生日就是母親受難日”來PUA孩子了,因爲那本就不是他們該承受的。

關注 健康管理師/家庭教育指導師@莞家媽媽,一起科學育兒,智慧養娃!(文中圖片源于網絡,侵刪)

0 阅读:79

莞家媽媽

簡介:您的育兒方式決定孩子未來,一起加油,做最棒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