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八發射5天後神十七返回?將創造6名航天員同飛曆史,能量餐保障

謙奇評論 2024-04-23 15:47:02

神舟十八號已經完成全區合練,發射場也已做好應對風沙天氣准備!

按照此前世界航天目錄發布的消息,以及中國空間站公布的OEM文件中的軌道參數來進行計算,基本可以推斷神舟十八號的發射將于4月25日20:49-21:29之間進行!

此外,在神舟十八號完成發射任務之後,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也將返回地面!

根據蘭州飛行情報區發布的NOTAMS,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計劃將于北京時間4月30日17時20分至17時50分返回東風著陸場。

這兩個消息意味著,在浩瀚的宇宙中,一場激動人心的航天大戲即將上演,中國航天任務的執行又要進入一個新的“活躍期”。

先聊聊神舟十八號的發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已經做好了一切准備,靜待航天員的入駐和點火發射。

此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經完成了全系統合練,爲即將到來的曆史性時刻做好了萬全准備。

神舟十八號的發射,不僅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

從塔架、火箭、飛船等分系統的功能檢查,到飛行准備、點火起飛到船箭分離的模擬演練,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嚴格的把控和檢驗。

並且自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後,未來的飛船將會進一步簡單化流程。

火箭系統按照待命箭,不測試的測發流程優化方案開展測試發射准備工作,這樣一來就縮短了發射周期,提升了工作效率。

除了發射時間,大家對于執行神舟十八號任務的航天員是誰也很關心,畢竟他們是這次任務的核心,將承擔起探索宇宙的重任。

雖然楊利偉此前透露過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名單已經確定了,但是爲了保密,他並沒有透露具體名單。

我們只能依照我國一貫的航天規則來推斷,那就是航天員如果參與我國近期的載人飛船任務,他們將執行封閉式的訓練,只要在半年內任何一位航天員露面,那就可以排除他會參與近期的載人飛行任務。

這次任務會有女航天員嗎?

根據公開消息我國現在有三名女航天員,其中劉洋、王亞平先後兩次執行我國空間站任務,不過,根據公開報道,這兩位航天員在2023年底,先後還都在做線下活動,並且2024年兩位女航天員都在參加兩會的過程中露面了。

如此說來,唯一可能執行任務的,就是仍然顯得十分“神秘”並未公開露面過的第三位女航天員了,不過她是否會執行神舟十八號任務,目前也是未知數。

會有還沒上過中國天宮空間站的老航天員執行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嗎?

在我國前兩批的16名航天員中,還有3人未進入空間站,分別是楊利偉、劉旺和張曉光。

然而,據目前所知,他們似乎不會參與神舟十八號任務。

楊利偉是中國首位飛入太空的航天員,如今擔任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但他已表態會去迎接神舟十七號航天員返回;

劉旺曾作爲第一個中國人“開飛船”,駕駛神舟九號飛船進行曆史性任務,但劉旺2月份時有返回母校的報道;

而張曉光則在神舟十號“太空授課”時手舉攝像機進行了四十分鍾拍攝,但是他3月份也已經公開露面。

因此,從他們最近的活動來看,他們應該不會參與神舟十八號任務,也就意味著他們再次無緣中國空間站,不過我們還是可以保持期待,畢竟中國一直挑選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時執行的是“老帶新”的策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十八號的發射,將創造一個新的曆史性時刻——雙飛船、6人同飛的壯觀場面。

神舟十七號的三名航天員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狀態良好,他們將在空間站迎接神舟十八號乘組的到來。

從4月25日神十八發射到4月30日神十七返回,這次任務交接的時間緊迫,只有短短的5天。

在這有限的時間裏,神舟十七號和神舟十八號的航天員們將進行任務交接,確保空間站的持續穩定運行。

此前報道,截至2024年2月26日,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在軌飛行總時長已達到215天,成爲目前中國在軌飛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如今更是超過了270天,這是最長的紀錄了。

另外,2024年3月,我國神舟十七號航天員取回了在軌進行實驗1年,超過了四百件的艙外暴露實驗成果,包含了非金屬材料有記憶聚合物材料、月球土壤加固材料等等重要成果。

保障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神舟十七號成功返回,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比如,作爲備份船的神舟十九號也已完成測試工作,正在總裝測試廠房裏守候著,進行應急救援值班。這是爲了保障航天任務過程的安全性,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響應。

還有爲了保障航天員的身體健康,吃的食物也很重要,尤其是應急儲備食品,比如神舟十八號發射後航天員的身體消耗很大,需要及時補充能量,食物還要便于攜帶,存儲期長和安全性高。

神舟十七號的航天員完成任務准備返回時,也同樣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倘若萬一沒有精准降落在預定地點,那麽也需要一款食品來支撐航天員等到救援人員的來臨。

因此科研人員精心研發出了一款航天員能量餐,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第一次上太空時,他就帶著航天員能量餐,鏡頭記錄下了楊利偉在太空中吃航天員能量餐的畫面。

無論是神舟十八號的發射還是神舟十七號的返回,這些都不僅是我國科技實力的展示,更是國家精神的體現。

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和無限可能,在此希望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越來越好!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