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大的小設備立大功!半年內在通州救了4個老年人家庭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07 17:45:35

在北京通州區,近半年之內,智能煙感火災探測報警器拯救了5個家庭,其中有4個涉及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只有巴掌大的小設備真的管用嗎?警報發出後救援如何開展?安裝和使用時有哪些注意事項?近日,記者走訪消防人員、安裝工程師和被救者發現,煙感報警器想要真正發揮作用,警報拉響後,還需要老人家屬、物業、社區、村及消防部門多方配合。

淩晨被褥突然起火

時隔五個多月,趙大爺的床頭被褥還能看到被火燒過的痕迹。在通州區大甘棠村,88歲的趙大爺和90歲的老伴住在一個小院裏,低矮的磚木平房裏,被家具、衣物塞得滿滿當當。

因爲年事已高,趙大爺的子女每晚都會輪流前來陪護。去年11月18日淩晨一點半左右,安裝在老人臥室的煙感報警器突然大響,吵醒了老人的兒子趙河山,他立即跑到父母臥室,發現老人的被褥一角正閃著火星冒著煙。

趙河山立即將父母轉移至外側另一間屋子躲避,並拉閘斷電,同時潑水澆滅了著火的被褥。大甘棠小型消防站的隊員到場後調查發現,著火的原因是被褥緊貼著電取暖器,長時間被高溫炙烤導致陰燃,煙霧産生後觸發了煙感報警器。

“記得,響過一次。”趙大爺指了指吊頂一角的煙感報警器,但他和老伴都上了年紀,已說不清事發的細節。當時出警的消防員徐文哲說,老人屋裏堆滿可燃雜物,一旦火勢起來,會迅速蔓延,“尤其還是在一家人熟睡的淩晨,如果沒有煙感報警器的報警,後果不敢想象。”

和趙大爺的曆險類似,在通州區小耕垡村,85歲獨居的王老漢也因煙感報警器躲過一劫。今年2月20日淩晨2點多,老人家中一個插線板發生自燃,原因是插線板內部導電片老化嚴重,而且沒有阻燃和斷電功能,在插接大功率取暖電器時,發生電氣線路故障導致起火。

萬幸的是,煙感報警器探測到了煙霧,及時發出了警報,村裏的微型消防站接到報警後迅速趕到,在火勢擴大前,將王老漢救了出來,老人安然無恙。

通州區消防救援支隊新聞宣傳科副科長祁興龍告訴記者,去年年底,通州區各街鎮爲獨居、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中,以及老舊小區的樓道等公共區域安裝了3.5萬個聯網式智能煙感報警器,安裝半年內,已成功發現5起火情,拯救了5個家庭,其中有4起的被救者是75歲以上的老年人。“不要小瞧這個小東西,它們可是立了大功!”

不是越靈敏越好

煙感火災探測報警器是如何工作的呢?負責安裝這一設備的工程師呂金光說,設備的關鍵部件之一是“離子式煙霧傳感器”,能夠監測煙霧的濃度。“煙霧只有達到一定濃度,並有所停留,煙感報警器才會報警,不是越靈敏越好,不然一點點煙它就報警,會大大增加誤報率。”

呂金光點燃一支香煙做了測試。當在有風的情況下,即便靠近煙感報警器吹煙,它也不會報警,而在無風的情況,煙霧吹到煙感報警器裏,很快刺耳的“滴滴滴”的報警聲就發了出來。“按照國家規定,報警聲不能低于80分貝,這種高頻聲能夠穿透房屋隔斷,足夠響亮。”

煙感報警器的另一個關鍵部件是“物聯電話卡”。呂金光說,如果說警報聲是提醒陷于危險中的當事人,那麽“物聯電話卡”負責的則是通知其他人。每張卡可以通過手機軟件添加五個緊急聯系人,包括本人、親屬、社區、物業微型消防站等,實現“一處報警,多方知情”。

呂金光在測試設備的系統中添加了記者的手機號,觸發警報兩秒後,記者的手機便收到來電,語音播報時間、地點後,提示“請盡快確認報警,請按鍵確認報警情況,1核實中、2誤報、3真實火警。”

“簡單說,煙感報警器就是一個會自動報警的小電話。”呂金光說,雖然警報聲能夠提醒老人,但有的老人慌亂中不會使用手機確認報警情況,此時接到電話的緊急聯系人便可到場核實,確認是否真的發生了火情。此外,這款煙感報警器不需要額外插電,裏面的電池能夠使用3年,“如果設備發生故障、電池沒電,後台運行系統也會看到,管理人員會及時上門維護。”

到的比消防員還快

“當時我還以爲是街坊家著火,煙飄到我家了,當我打開門看看的時候,就聽到‘滴滴滴’的報警聲。”李奶奶今年93歲,一人租住在北京市通州區水仙園社區,推開她家房門,就能看到上面貼著一張提醒:關水氣。今年1月11日上午,李奶奶煮花生的時候忘了關火,直到煳鍋她都沒想起來是自家廚房冒煙,幸虧樓道的煙感火災探測報警器“聞”到煙味後,報了警。

僅一分鍾後,水仙園物業的微型消防站隊員們就敲開了老人的門。“你們是怎麽知道我家煳了鍋的?”當李奶奶看到氣喘籲籲跑來的隊員時,一臉驚訝,那時才知道原來是樓道裏的煙感報警器幫了自己。

物業微型消防站的一名隊員幫助李奶奶把室內的煙氣排光,另外幾名隊員挨家挨戶敲門,排查樓裏其他住戶有沒有火情。

據悉,水仙園社區是一個老舊居民區,去年社區在各個居民樓的樓道裏安裝了408個煙感報警器,其中緊急聯系人就包括社區和物業微型消防站,接到報警後,他們會上報消防救援部門,消防員出動的同時,物業微型消防站的隊員也緊急奔赴現場。

“任何‘技防’都需要‘人防’跟上,作爲離居民最近的自防自救力量,物業微型消防站在處置初期火災方面,十分重要。”祁興龍說,在其他幾起煙感報警器發現的火情中,微型消防站隊員無一例外都是最先到場的滅火人員,有時候消防員還在出警路上,就接到了“火已滅”的消息。

“圍觀的群衆還笑著說,消防員這次‘來晚了’,沒趕上滅火。”當天李奶奶家著火,新華街消防救援站指導員郭斌趕到時,現場已無險情,“說心裏話,居民說我們‘遲到’,我們反而挺欣慰的,這證明小區加裝的煙感報警器起到了預警和提示的作用,反應迅速的物業微型消防站爭取的是萬分寶貴的救援時間。”

安裝位置要合理

雖然煙感火災探測報警器作用大、不占地、不費電,又是免費安裝,但仍有居民拒絕安裝或在安裝後私自拆下。去年呂金光負責安裝了5000多套煙感報警器,其中有近2%的居民偷偷拆下。“這個設備有防拆按鈕,一旦居民拆了,我們後台運行系統就會有提示。”

有的居民認爲煙感報警器有監視監聽功能,會侵犯自己的隱私。呂金光說,這完全是多慮,煙感報警器的成本並不高,除了簡單的通信,不會具備更複雜的功能。有的居民覺得煙感報警器沒啥用,家裏不會發生火災,看著礙眼。還有的居民覺得煙感報警器會誤報,而且報警聲太吵了。

“其實只要安裝的位置合理,誤報警的情況很少發生。”呂金光說,不要將煙感報警器安裝在溫度高、濕度大、油煙大的地方,保持周圍空氣環境清潔,尤其不要安裝在廚房裏,如果經常做飯,也不要安裝在離廚房太近的位置。

比較合適的安裝位置如玄關、廚房門外的客廳、使用大功率電器多的房間,或者堆積大量易燃物位置的上空,經常臥床吸煙的應該安裝在臥室。此外,避免在煙感報警器附近大量噴灑摩絲、殺蟲劑等能産生膠狀懸浮物的物品,以免影響設備正常檢測。

針對居民反映報警聲太大的問題,祁興龍建議生産廠家在不違反國家規定音量的前提下,在前幾秒可以采取音量漸變的方式,不要一上來就這麽大聲響,給老年人一點點適應的時間。

“普通居民也可以爲自己安裝一套煙感報警器,如果自家老人愛忘事或者行動不便,子女又不和他們住在一起,也可以爲老人安裝,把自己的聯系方式添加上,能夠及時發現老人家的火情。”祁興龍說,購買時要選擇正規廠家、3C認證的産品。“安裝之後,最好的使用方法就是別動它。”

(文中火情當事人均爲化名)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