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高崗自戕後妻子處境艱難,毛主席批示:必須讓她回教育部

紅色風雲錄 2024-05-09 09:05:28

“媽媽,爸爸不理我。”

聽到女兒的呼喊聲,李力群心中一驚,立刻跑到床前,使勁推著丈夫高崗的身體,呼喊著丈夫的名字,見丈夫仍陷在深深的沉睡之中,李力群慌忙跑出臥室,重重的拍打著隔壁趙秘書的房門,呼喊趙秘書趕快來。

正在看書的趙秘書聞聲大驚,慌忙跑出臥室,來到高崗的床前,其他的工作人員聽到外面的呼喊聲也紛紛趕來。只見高崗蓋著一條毯子,呼吸有些沉重,任憑周圍環境如何吵鬧都一動不動。

很快整個大樓的人們都被驚動了,大家有的打電話向有關方面彙報,有的給醫院打電話求救。當醫務人員趕到的時候,高崗的呼吸已經越來越慢,心跳也越來越微弱。

在衆人的見證下,高崗的呼吸和心跳漸漸消失了。

周總理聽說高崗離世的消息很快趕來,李力群當場彙報了高崗離世前的一些情況。

自從高崗被管教的這半年來,幾乎每天晚上都會拉著李力群聊天,話題也都是一些過去的事情和自己的忏悔。前一天晚上,高崗像往常一樣,拉著李力群一直聊到淩晨兩點半,懷有身孕的李力群實在難以支撐,便勸說高崗趕快睡覺,有什麽話第二天再說。

李力群上床之後很快入睡,結果等第二天醒來就發現高崗毫無反應。值班人員也向周總理彙報,說大約淩晨三點二十的時候,高崗走出臥室,向他要了一杯溫水,一口氣喝了之後就回去了,再也沒有出來。

經過醫生解剖,證實高崗的胃內殘留大量安眠藥成分。由于高崗一直以來有服用安眠藥的習慣,因此大家分析,可能高崗將很多天的藥都攢了下來,最終選擇走上了這一條不歸路。

毛主席得知高崗的死訊後,給周總理打電話,交代一定要厚葬高崗,要買最好的棺木,而且要土葬。同時高崗的幾個孩子由國家撫養長大,要給李力群一家找一個像樣的四合院,配專門的工作人員,讓李力群帶著幾個孩子住。

就這樣,高崗去世的第二天,李力群帶著孩子兩手空空搬到了他們的新家。這是李力群和高崗在一起的第15個年頭,沒想到就已經天人永隔了。

李力群17歲的時候,在二叔的幫助下去了延安。從中央黨校畢業之後,李力群本想上前線作戰,結果卻被分到了後方機關,在高崗的手下工作。不久,在毛主席的撮合下,李力群和高崗結爲夫妻。

雖然在結婚前,李力群和高崗並沒有太深的感情基礎,但高崗對李力群很好,讓李力群逐漸産生了依靠,對高崗的革命經曆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李力群跟在高崗身邊,也親眼看著他如何爲黨盡心盡力地工作。

1945年重慶談判之後,高崗奉毛主席的命令,前往東北創建根據地。羅榮桓去蘇聯治病之後,後方的工作就由高崗一手負責,林總也經常在一些將領面前誇贊高崗:

“沒有高崗的配合,我打不了勝仗。”

1949年,44歲的高崗被任命爲新中國副主席,但由于他還兼任東北局黨政軍一把手,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高崗仍在東北地區工作。

抗美援朝期間,高崗負責志願軍的後勤工作。在彭德懷回國述職期間,曾不止一次對旁人說過,抗美援朝的勝利,有洪學智的一半,高崗的一半。

抗美援朝結束之後,高崗帶著妻子和孩子來到了北京。原本毛主席想讓他住在中南海,但高崗爲了工作方便,還是決定搬到東郊民巷居住。

14個月後的四中全會,高崗的政治生涯走到了盡頭。自此,高崗整日少言寡語,郁郁寡歡,整宿整宿坐在床邊抽煙,也逐漸對安眠藥産生依賴。

曾經高崗幾次自尋短見,但都被妻子及時發現,這一次李力群稍有疏忽,結果就釀成了這樣的悲劇。

高崗離世之後,李力群獨自一人帶著孩子,盡管有中央的照顧,但生活上仍有諸多困難。尤其在政治風暴發生前後,李力群的處境更是艱難,不久還被要求離開北京,安排前往安徽鳳陽勞動。

直到1972年,毛主席和周總理聽說李力群的處境後,派人將李力群接回了北京。原本李力群希望在基層找到一份工作養家糊口,但毛主席堅持要求讓李力群重新回到教育部上班:

“李力群是很有名的,她辦的育才學校養活了軍隊幹部子弟。”

1945年李力群隨高崗調往東北之後,擔任婦女委員會委員。遼沈戰役結束後,東北野戰軍揮師入關,由于還剩下20多個學生無法隨軍南下,張聞天便將建立新學校的任務交給了李力群。

自此,李力群開始了她的教育生涯。

新學校隨東北局遷入沈陽之後,徐特立爲學校取名”東北第一育才學校”,並幫助李力群從各地選調了一批師資。1949年5月1日學校正式開學,最初學校只有局機關和軍區幹部子女在那裏就讀,後來又開始招收省市的幹部子弟。

很多從蘇聯回來的孩子,回國之後都進入了東北育才學校讀書。剛開始他們不會說中文,李力群就請來一位蘇聯女教師給他們當翻譯。到了周末,李力群還把這些孩子接到家裏,親自給他們補習中文。

當時李力群就在學校不分晝夜的工作,任何事情都一一過問,包括如何教授幼兒班的孩子們如何穿衣、吃飯、疊被子。因此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呼李力群爲“媽媽”,將李力群視作母親一般。

重回教育部上班之後,李力群的幾個子女也陸續回到北京,當年的國慶節,李力群還受邀登上天安門參加觀禮。

自此,每逢重大節日,李力群都會收到邀請出席國宴,後來李力群還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10年政治風暴過去後,李力群每年都會給中央寫信,希望能重新審查丈夫一案。當李力群在電視紀錄片上看到高崗的名字幾次出現時,心中感到十分高興。

1981年李力群恢複到原來的級別,在離休之後享受副部長級待遇。

高崗去世之後,按照周總理的指示,被安葬在萬安公墓,墓碑上只寫“高崗之墓”四個字,不寫立碑人也不寫年月日。在政治風暴期間,高崗的墓碑被人砸成兩截,2006年經組織批准,高崗的孩子們給父親重新立了塊碑,刻上了高崗的名字。

從李力群90歲開始,東北育才學校每年都會爲她祝壽。在2018年的最後一次壽宴上,東北育才學校爲李力群制作了一部個人傳記短片,記錄了她坎坷的一生。在之後的幾十年中,學校的名字雖然略有調整,但“東北育才”這幾個字始終沒有改變,甚至在教學樓的走廊裏,還保存有一尊李力群的小型塑像。

參考文獻:

[1]趙家梁,張曉霁.高崗之死[J].百年潮,2004(11):32-35.DOI:10.16624/j.cnki.11-3844/d.2004.11.006.

[2]卓成華.高崗夫人李力群的悲喜人生[J].共産黨員,2007(14):18.

[3]趙曉光.高崗最後的日子[J].蘭台內外,2012(06):10-11.

[4]戴茂林.遭遇“包辦”婚姻的延安女青年[J].文史博覽,2013(04):30.

[5]戴茂林,趙曉光著. 高崗傳.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1.04.

1 阅读: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