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血治療新生兒相關疾病,優勢巨大!

臍帶血說 2024-03-19 13:36:20

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放開,新生兒數量增多,新生兒疾病發病率也有所增高,其中,缺血缺氧性腦病、腦癱等疾病在以往並沒有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而近年來幹細胞技術的興起,爲這些疾病帶來了新選擇和新希望。

目前,多項已發表臨床研究結果探索了臍帶血和臍帶來源細胞作爲新生兒疾病治療的用途。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臍帶血可參與治療的幾種典型的新生兒疾病。

臍帶血爲治療新生兒

缺氧缺血性腦病提供新契機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一種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神經系統疾病,不僅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的生命,也是新生兒期後病殘兒中最常見的病因之一。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與發展,細胞療法爲治療新生兒HIE帶來更多新希望。Cochrane系統評價數據庫2020年8月發布了一篇系統綜述,探究了幹細胞治療新生兒HI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該綜述文章共檢索了616篇關于幹細胞治療HIE相關文獻資料,其中引用了大量的關于臍帶血回輸治療HIE的文獻報道和臨床試驗研究。衆所周知,臍帶血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內皮祖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等多種單個核細胞類型,該綜述對于臍帶血來源的幹細胞和免疫細胞治療HIE的具體機制進行了系統的探討。

臍帶血爲治療腦損傷患兒

帶來新機遇

孩子健康成長發育是家長的最大心願,“腦損傷”的“宣判”,對患兒家長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目前,針對早産兒疾病的治療仍然有限,因此,研究人員把目光轉向了近年來頗受關注的細胞療法。

在一項彙總關于臍帶血來源細胞療法治療新生兒疾病的系統評價中,全球共有206名嬰兒參與,123例爲足月兒,83例爲早産兒。通過靜脈輸注、氣管內給藥、心室(腦)內輸注等方式接受細胞,發現臍帶血輸注後可有效減少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患者呼吸機支持時間、改善先天性心髒病患者的舒張功能。

在國內,早在2019年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就驗證了臍帶血輸注可安全縮短早産兒呼吸支持時間和潛在的早産並發症,並進入到“自體臍帶血單個核細胞輸注預防早産兒並發症”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截至目前,已有數十家三級醫院共同參與,而現如今的治療方案已經達到了相當滿意的效果。

臍血治療小兒腦癱

讓“慢天使”重新站起來

腦癱是一種小兒時期中樞神經障礙疾病,病變的部位在頭部,累及四肢功能,同時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爲異常,精神障礙以及視覺、聽覺、語言障礙等病症。多項研究表明,幹細胞對于腦外傷、脊髓損傷、共濟失調、腦膠質瘤以及腦卒中的治療可以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爲治療新生兒腦癱帶來新希望。

世界衛生組織小兒疾病研究所官方發文證實,幹細胞在治療腦癱方面有效率高達72%以上,遠超現有其他治療手段。

近年來,國內幹細胞研究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2018年4月,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研究所呂海俠教授在細胞移植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

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的臍帶血間充質幹細胞輸注治療腦癱患兒的臨床研究,其結果顯示臍帶血治療組患兒的症狀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從綜合功能評分分項的結果同樣可以得出結論,臍帶血治療組的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語言能力、運動能力和認知能力相對于安慰劑對照組有更加明顯的改善,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進一步擴大差距的趨勢。

粗大運動功能評分改善情況

治療早産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

小臍血有大用場

早産,是導致中國新生兒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極早産兒死亡占全部早産兒死亡的50%。極早産兒指胎齡<32周的早産兒,他們出生時普遍需要呼吸循環支持,包括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和體溫控制等,而長期機械通氣、吸氧會幹擾新生兒肺部正常發育,因此,極早産兒常發生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

目前的一些療法只能減輕BPD症狀,並不能解決潛在的肺泡和血管問題。

2023年3月,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封志純、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楊傑等研究者在柳葉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自體臍血單個核細胞(ACBMNC)可以預防早産兒中重度BPD的發生,並可能長期改善神經發育結果。

研究結果表明,幹預組的中重度BPD顯著降低,幹預組拔管的機會明顯高于對照組。在長期隨訪中,幹預組發育遲緩的發生率降低。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陳佳教授也致力于臍帶血回輸治療BPD的研究,陳佳教授總結了臍帶血單個核細胞的治療機理,有以下三個方面:

能夠促進肺部的發育;

能讓早産兒的炎症因子和抑炎因子處于平衡狀態;

臍帶血裏面的細胞都是原代細胞,能夠激活或補充超早産兒缺失的幹細胞,來進一步促進肺部的發育。

專家發聲:治療新生兒疾病

臍帶血價值不容小觑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臍帶結紮並離斷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如今,臍帶血救治惡性疾病的案例比比皆是,更爲棘手的一系列新生兒疾病帶來了新的曙光。

早在2016年舉辦的“婦産科新版指南(2015)交流會”中,中華醫學會圍産醫學北京分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中華圍産醫學會北京分會前主任委員陳倩教授就表示:“臍血中一些有效的成分會爲疾病的治療帶來一些福音,極早産兒和嚴重並發症的治療在目前現有的治療方法上還沒確定的方向,因此臍血的治療還處于一種探索性的治療。”

隨著幹細胞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臍帶血已經廣泛應用于早産兒、足月兒的不同生長階段、不同疾病。

202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兒科醫學部新生兒科副主任陳佳教授在做客山東省臍血庫《臍見》欄目時也指出:“臍帶血裏面的細胞以及一些代謝産物對新生兒領域有一定作用。臍帶血對新生兒人群來講,可以彌補或改善相關的一些並發症包括貧血、促進所有未成熟器官的發育,它的應用前景是比較廣的。”

目前,臍帶血已經被廣泛用于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異常綜合征、重症免疫缺陷等疾病的治療,與此同時,臍帶血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NK細胞、T細胞等更多有效成分被發掘,在臨床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我們相信,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臍帶血和臍帶衍生的細胞療法將在新生兒疾病方面繼續發力,未來必將大有可爲。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0 阅读:8

臍帶血說

簡介:本號旨在把最先進的臍帶血技術和應用資訊帶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