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網融合乘“數”而上——嘉賓共謀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路徑

福州日報 2024-05-26 11:20:32

人工智能將打開一幅怎樣的未來圖景?大模型熱預示著人工智能將走向何處?……5月25日,主題爲“國雲注智 聚力向新”的智算雲生態大會亮相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政、産、學、研、用各方代表齊聚一堂。記者從大會上觀察到,數據作爲新型生産要素,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以及新一代數字技術成爲重要的討論話題及背景,與會嘉賓分享前沿觀點、交流實踐經驗,共謀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路徑。

中國電信發布智算雲能力體系。記者 包華 攝

語音模型 同時識別30多種方言

“唔該查下電話費呀!”“侬幫阿拉查下話費好伐?”粵語、上海話、四川話……中國電信萬號智能客服每天接到幾百萬通電話,其中很大比例用方言撥打,尤其是一些老人習慣說方言,甚至只會說方言,智能客服及人工客服都難以理解,溝通效率難免大打折扣。

常常被隔絕在智能信息服務之外的他們,如何才能享受到AI時代的便利?首個支持30多種方言自由混說的語音識別大模型來破局。據介紹,由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發的星辰超多方言語音識別大模型,打破單一模型只能識別特定單一方言的困境,可同時識別理解粵語、上海話、四川話、溫州話等30多種方言,是國內支持方言最多、覆蓋人口最多的語音大模型,極大解決老年人信息服務無法觸達的問題。

構建高質量方言數據庫,是方言保護和研究的基礎。記者從會上獲悉,當前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已構建超30種、超30萬小時的高質量方言數據庫,方言數據庫在豐富性和高質量等層面均居業內前列。

“星辰語音大模型已廣泛應用落地,在福建、江西、廣西、北京、內蒙古等地的中國電信萬號智能客服試點應用。”有關負責人介紹,接入星辰大模型以後,萬號智能客服秒懂30種方言,自然流暢地服務用戶,實現日均處理約200萬通電話;智能客服翼聲平台接入星辰大模型的語音理解和分析能力,實現31省全覆蓋,每天處理125萬通客服電話。此外,星辰語音大模型還落地多地市的12345平台,讓客服人員自然流暢理解更多市民的需求。

未來已來 智算雲能力體系發布

會上,中國電信發布智算雲能力體系。記者獲悉,該體系由算力基礎設施、智算平台能力、星辰大模型能力、數據要素能力四部分組成,具備三個主要特征:全體系綜合能力布局,涵蓋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數據三大要素,IaaS、PaaS、SaaS三大平台;全自研自主可控,包括核心軟件、大模型底座、國産化硬件適配等;全方位開放合作,在研發開源、應用場景、數據要素、銷售渠道等方面,與合作夥伴實現資源共享。

中國電信還在不斷賦予該體系新的能力:一是在智算平台能力方面,通過“息壤”“雲骁”“慧聚”平台升級,不斷提升算力調度能力、集群加速能力和多模型服務能力,提供自主可控智算服務,滿足大模型訓練及推理需求。二是在星辰大模型能力方面,基于“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垂直應用大模型”技術叠代,持續完善大模型能力,提升語言、視覺和多模態大模型的認知水平和推理性能。三是在數據要素能力方面,通過“星海”“靈澤”“銀河”平台升級,不斷提升企業內部數據、政府公共數據、跨境數據等數據要素的治理、流通和應用創新能力,全面確保安全可靠。

大會還舉行了國資監管雲中央節點上線暨國資央企智算雲調度管理平台啓動儀式。

國資監管雲中央節點以中國電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爲依托,輻射全國,支持國資監管各類應用系統全面上雲和智能化升級,進一步融合監管業務數據,助力監管實時精准有效;國資央企智算雲調度管理平台紮根于天翼雲息壤,支持通算、智算、超算等多種異構算力的統一接入,具備跨服務商、跨地域、跨架構的統一算力管理調度能力,實現國資央企算力一張網。

大咖論道 彙聚智慧觀點

隨著科學技術飛躍發展,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的智能化階段。智能化階段的重要生産力之一就是算力。

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聚焦“算力的互聯與互通”。他說,算力是數字經濟的底座,算力的發展對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有重要意義,智能算力不足將制約我國在AI領域的創新能力。

鄭緯民提到,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2022年)》顯示,2021年美國的算力規模占全球份額爲34%,中國爲33%。各國算力規模與GDP整體呈現正相關。所謂“算力”即是計算的能力,大致可分爲三類:高性能計算的算力(HPC算力或超算)、人工智能計算力(AI算力或智算)、數字中心的算力(通用算力)。

鄭緯民表示,各地算力基礎設施發展完善,算力聯網形成統一調度是大勢所趨。但在當前的應用場景中,帶寬不足導致的延遲是算力互聯無法避免的問題。他提出,要對現狀作出改善,一方面要提高算力輸送效率,通過並網實現高帶寬、低延遲的算力互聯;另一方面,可以屏蔽異構基礎設施,通過統一編程框架和編譯的資源管理與調度軟件實現算力的互通。

人工智能時代,如何在釋放技術創新紅利的基礎上,強化信息安全保障成爲亟待解決的問題。

“構建一個安全、堅韌、可信的人工智能發展生態至關重要。”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世忠強調,這要求我們必須在推動技術發展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安全保障,實現發展與安全的統籌兼顧。

他介紹,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是國家當前的政策導向和戰略部署。我們也應該看到,人工智能時代的安全比過去更爲複雜,至少是Security(既有安全),Safety(新興安全)和Ethics(倫理安全)交織交融的新圖景。

“以安全保發展,對我們科技界、産業界而言,既責無旁貸,又大有可爲。”吳世忠院士建議,要統籌好發展與安全,需要做實做好觀念更新、能力自信,在推進雲生態的發展中需要有開放的全球化視野,我們不僅要善于發現和用好國際最新、最先進的科技成果,更要有“敢爲天下先”的魄力,用好體制優勢,創新用人機制,吸引優秀的領軍人才和團隊,攻克雲生態關鍵核心技術,協同生態夥伴,共同創新雲服務方式、業態,不斷豐富、充實新質生産力。同時,在關鍵技術創新上必須有“臥薪嘗膽”“十年一劍”的決心和耐心。(記者 林文婧)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