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把蜱蟲當黑點,孩子頭癢三天後才就醫,專家提醒,又到高發季,外出遊玩需謹慎

半島都市報 2024-05-15 12:50:19

半島全媒體記者 滕鏡淑

“醫生在蜱蟲頭部塗抹石蠟油,隔絕蜱蟲周圍空氣後用鑷子將其拔出,”回憶起帶孩子去醫院處理蜱蟲的過程,張女士仍心有余悸。 4歲寶寶樂樂(化名)連續幾天頭部出現瘙癢,身上也養,父母撩開孩子頭發竟然在孩子後腦勺上發現一只“小黑蟲”,竟然還在蠕動!5月13日,樂樂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到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就醫,經診斷樂樂頭發裏的“小黑蟲”就是春夏季節活躍于戶外的蜱蟲,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主任段建平提醒,如在戶外被蜱蟲附著皮膚,一定不要拍打,應及時就醫。

據樂樂父母回憶,孩子被叮咬前幾日,在農村的奶奶家待了一段時間,奶奶家養著狗,房屋周圍存在一些草叢、灌木叢。從奶奶家回來後,樂樂便覺得身體不舒服,父母起初並沒有在意,後來孩子說頭癢,父母這才在樂樂後腦勺上發現了端倪。隨後立即帶著孩子到家附近的醫療機構尋求幫助,醫務人員不敢貿然將蜱蟲拔出。最終,張女士帶著孩子來到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樂樂應該就是在戶外玩耍時被蜱蟲叮咬的,幸好父母發現來醫院就診取出,目前孩子沒有大礙。”段建平介紹,蜱蟲,是隱藏在春夏戶外的隱形殺手,這個季節,草木茂盛,是蜱蟲的繁殖高峰期。它通常出沒在草叢、灌木叢、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等待宿主的到來,伺機而動。往往會趁人不注意時悄無聲息地一頭紮進皮膚裏,並順勢往裏鑽,如果未及時發覺,它們會一直待在裏面,狼吞虎咽地吸血。而且,其所攜帶病原體,部分潛伏期可長達1個月。即使當時被咬並無大礙,後期也可能發病。

隨著氣溫的升高,蜱蟲進入了活動高峰期。段建平表示,蜱蟲需要通過吸食人和動物的血液來完成生長繁殖過程。被蜱蟲叮咬或接觸攜帶病毒的動物可能引發一種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的疾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患者發病死亡。此外還會引起皮膚炎症,蜱蟲叮咬皮膚後,會導致皮膚出現炎症反應,主要表現爲叮咬部位出現紅腫、疼痛、瘙癢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皮膚潰爛、流膿等症狀。另外還易引起過敏性休克,蜱蟲叮咬後會導致患者出現過敏反應,表現爲頭暈、心悸、四肢冰冷、血壓下降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過敏性休克。

如何避免被蜱蟲叮咬?專家提醒,春夏季節,市民在外出遊玩或野外作業時,一定要加強個人防護,避免被蜱蟲叮咬。一是盡量減少在樹蔭、草叢、涼亭等地逗留,避免在野外長時間坐臥,不要露宿,二是最好穿淺色、光滑、緊口的長袖上衣和褲子,穿可以遮蓋整個足部的鞋子,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裏,身體的外露部位噴塗驅蚊液,三是離開野外時仔細檢查頭皮、腰部、腳踝等部位是否有蜱蟲附著,防止將蜱蟲帶回家。另外,家裏有寵物的,外出後也要仔細檢查寵物身上是否有蜱蟲附著。還要注意的是,被蜱蟲叮咬後若不方便就醫,可先用酒精或食用油點在蜱蟲周圍,待它自己溢出,切不可自行拍打拔取,溢出後也應及時就醫。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