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線】當版權保護遇到“釣魚式”維權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5-22 18:03:53

編者按:

司法裁判不僅僅是個案的定分止爭,更肩負著引領社會發展、推動法治進步的重要職責。面對社會生活中的難點、痛點,老百姓的揪心事、煩心事,人民法院如何積極發揮司法職能,明規則,促治理,順民意,解民憂?3月27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推出“辦案就是治理”專欄,集納新聞媒體關注報道,講述人民法院以案促治破難題的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某公司宣稱他們的自助建網軟件可免費下載使用,然而近年來,這家公司卻在全國範圍內對使用他們自助建網軟件的用戶,提起了近萬起知識産權維權訴訟。既然是免費使用,用戶爲什麽會被這家公司起訴?這些案件又爲何會被最高法認定爲“釣魚式維權”呢?

宣稱軟件免費使用

卻對用戶提起維權訴

劉先生在哈爾濱經營一家科技公司,在業務發展過程中,劉先生委托了一家專業搭建網站的公司爲他建設網站,這家專業搭建網站的公司在建站過程中使用了一家軟件公司的免費建站模板。可沒想到,起訴劉先生的就是這家免費建站模板的軟件公司,這家軟件公司主張劉先生侵害了他們軟件享有的複制權、署名權、信息網絡傳播權、修改權等權利。

原來,在收到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傳票後,劉先生才知道這家軟件公司雖然在官網上宣傳免費下載,但用戶在下載安裝過程中,界面會彈出用戶協議,用戶必須在所建網站頁面保留這家公司版權標識和網站鏈接。同時,這家軟件公司還提供收費的“去除版權標識的插件”服務。而劉先生委托的搭建網站公司在下載安裝時忽視了這份用戶協議,去除了頁面中這家軟件公司的版權標識和鏈接。

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受理這起案件之後進行了詳細調查,法官認爲該軟件公司的版權標識屬于知識産權保護的範圍。

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産權庭庭長 關冰:網站中提供的《最終用戶授權許可協議》約定,未獲得公司版權標識修改許可,網站頁面的版權標識和網站的鏈接都必須保留,而不能清除或修改,否則,將直接違反協議並構成侵權。而用戶在免費下載過程中,很容易忽略協議中保留版權標識和網站鏈接的約定,進而在使用時構成侵權。

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産權庭法官 齊鳴:經審理查明,涉案軟件的複制權等財産性權利已通過“免費”聲明以及《最終用戶授權許可協議》約定免費許可用戶使用。某公司關于版權標識保留的約定,系對署名權的正當行使,用戶未經許可去除該公司版權標識僅構成對署名權的侵害。

但是就在這起案件審理過程當中,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陸續開始接到同一原告起訴的十幾件案件。雖然原告軟件公司提交了其他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但審理案件的法官們還是對類似案件的突然增量充滿了疑問。

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胡天鷹:知識産權具有無形性和可無限複制性的特點,導致相關侵權民事訴訟往往具有批量性的特點,對于批量案件是否屬于“釣魚式維權”或“碰瓷式維權”需要及時作出研判。

該公司在全國多地提起批量訴訟

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原定開庭的第一案在法官的調解下,雙方達成庭外和解以原告撤訴方式結案。但法官將相關情況進行研判後,決定將這起案件上報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最高法經調查發現,這家軟件公司在全國21個省、市的31個中級人民法院都提起了批量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副庭長 朱理:2023年7月,經過司法大數據的研究分析,此時這個案件數量達到了8149件,甚至還有案件等待進入訴訟程序,案件數量是非常大的。

爲了統一法律適用和裁判標准,指導全國法院高效公正妥善審結系列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就該軟件公司在全國進行的訴訟情況開展了專項調研。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副庭長 朱理:研究了當事人通過批量維權,他獲得的收益,以及通過訴訟維權的收益占整個公司營收的主要占比情況,包括他起訴過程當中,大概有多少比例是針對終端用戶的,多少比例是針對專業建站公司的。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認爲該軟件公司提起的知識産權訴訟,其實是一起“釣魚式維權”的批量訴訟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副庭長 朱理:我們主要是從兩個方面認爲這是一種釣魚式維權的方式:

有違誠信的商業的經營方式。這個公司一方面在官方網站當中宣傳是免費的、開源的,從而使公衆形成了軟件不需要付費,可以免費使用的印象,正是因爲在這種情況下才促成了公衆對軟件的大規模的使用。

公司采取這樣一種“釣魚式”的維權,通過訴訟牟利的方式來實施經營,我們認爲是不值得提倡的。

誘發大批量“侵權”

靠索賠牟利不應支持

在確定了這一批量訴訟維權案件的性質後,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加大了對下級法院的調研指導力度。決定區分網站經營主體及建站主體,分類確定了不同被告應承擔的賠償數額,整體適度調低了一審法院的判賠額,引導這家軟件公司溯源維權。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認爲,原告某軟件公司這種以不當經營方式誘發大批量“侵權”並試圖通過索賠牟利的行爲不應得到提倡。全國各級法院對此案進行了相關的判決。被起訴的網站經營主體和建站公司在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侵權行爲具有可責性的同時,這家提起批量訴訟的軟件公司也接受和認可了裁判規則。

來源:央視新聞

記者:張李彬 常楊 陳風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