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取名都忌諱一個字,近2000年來只有3人敢用,現今卻隨處可見

小僧亂翻史書 2024-05-25 05:52:23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三北

編輯|t

引言

在古代,給孩子取名有很多講究和忌諱。其中有一個字,不管皇帝還是百姓都會避諱使用,曆史上僅有三個人選擇它作了自己的名字。然而,過了這麽多年,曾經不敢用的這個字,我們到處都可以聽到和看到它。

這個字究竟是什麽字?它到底有何特別之處,要被大家避開,又是如何從忌諱走向普及的呢?讓我們一起探究這個字背後的故事。

(古代孩童)

一、古人取名避諱

中國是個特別講究禮儀的國家,這種講究不僅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就連給孩子起名字,也充滿了各種講究和避諱。有些字是因爲擔心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而有些字純粹是因爲避諱而不能使用。

古代人的名字,得特別注意避開當代皇帝和之前曆代皇帝的名字,不小心重字了,必須得改掉,比如唐朝李勣,李世民未登基前,他原名李世勣,李世民登基後,爲了避諱“世”字,他改名爲李勣。

(李勣畫像)

除了臣子會改名,有些皇帝也會改名。因爲他們的名字是大家都常用的字,爲了讓百姓避免在說話或書寫中不小心提到皇帝的名字,他們會選擇把名字改成不常見的字。比如漢宣帝就曾經改過名字,從劉病已改名叫劉詢。

還有宋朝的皇帝,他們的名字大都是單字,而且還是些不太常見的字,這麽做是爲了防止老百姓不小心用了他們的名字,惹上麻煩、受到懲罰。

(漢宣帝劉詢)

但不管是皇帝還是普通老百姓,他們在給自己或者孩子取名字時,都會特別避開“王”這個字。這是因爲“王”這個字意味著非常高的權力和地位,通常被用來稱呼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者,比如君王。

秦漢之後,雖然皇帝成了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但“王”這個字還是代表著很高的地位和榮譽,是給皇族或者立下大功的人的最高封爵。像諸侯王、親王、郡王這些稱呼,都是給那些地位尊貴的人用的。所以,大家給自己或者孩子取名字時,都會盡量避開“王”這個字,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或者誤會。

(“王”字)

二、名字帶“王”的古人

雖然大多數人在取名字時都盡量避開“王”這個字,但在中國曆史上,還是有三個人選擇了帶“王”的名字。這三個人分別是馮野王、顧野王和駱賓王。

馮野王出身于西漢官宦世家,父親是當時朝中的大將。父親給他用王作爲名字,並不是爲了激發他的野心。因爲馮父怕引起誤會,又特地把兒子的字定爲君卿。君在古代代表的是皇帝,卿是代表臣子。卿在君後,意思就是說我們家世世代代都是皇帝的臣子。

(馮野王畫像)

馮野王因爲能幹,被漢元帝提拔,在朝廷中擔任左馮翊的要職。不過,在漢成帝時期,他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經常生病請假。之前和他有矛盾的人開始說他的壞話,害得他被漢成帝撤了職,只能回家養老。

另一位使用王做名字的是南朝官員顧野王。他是顧炎武的老祖宗,來自吳地名門。他特別有學問,不僅文章寫得好,詩也寫得棒,還是書法家和畫家,尤其擅長畫人物和草蟲。

顧野王25歲時參與編撰的字典《玉篇》,一共有30卷。這本書不僅搜集、校對和比較了從漢魏到齊梁時期的文字形態和字義解釋,還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楷書字典。

(顧野王畫像)

三人當中,我們最熟悉但當屬駱賓王。他7歲能作詩,被譽爲神童。我們許多人還在懵懂的童年時期,就已經背誦過他最著名的詩作《詠鵝》。

後來,駱賓王因爲多次寫奏章批評武則天被關進了監獄。出獄後又加入了徐敬業的隊伍,發布《討武曌檄》討伐武則天。徐敬業兵敗後,駱賓王下落不明,有人說他被殺掉了,也有人傳他出家做了和尚。

(駱賓王畫像)

三、現在取名習慣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間的推移,現在給孩子們取名字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有很多講究和避諱。我們不需要像以前那樣小心翼翼地去避開某些字。只要取的名字不傷害國家尊嚴或者民族習俗,不會引起大家誤會或不滿,那麽使用像“王”這樣的字作爲名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雖然現在大家給孩子起名字不像以前有那麽多規矩和限制。不過常言道: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年輕的父母爲了給孩子起個好名字,依舊使出了渾身解數。

(字典)

有些父母給孩子取名字時喜歡用諧音的方法。因爲漢字裏有很多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用諧音取名很方便。而且,人們喊諧音名字的時候,常常會聯想到與這個名字讀音相同詞語的寓意。

比如,“陳曦 ”音近 “晨曦 ”,寓意早晨的太陽,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希望之光。“蘇欣 ”音近“舒心 ”,“余悅”音近“愉悅”,一聽到這些名字就十分開心,同時,這兩個名字也寄托了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希望孩子未來的人生能夠每天都過得快快樂樂的。、

(翻書網圖)

現在大家的文化程度都高了,給孩子取名字也變得特別講究。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會翻開厚厚的字典或詞典,結合自家的姓氏,從成語、詩詞等裏面精心挑選合適的字或詞,再巧妙地組合成孩子的名字,給孩子起個既獨特又有文化韻味的名字。

比如,有人給孩子取名叫“徐叢笑”,這個名字就是取自詩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還有人給孩子取名叫“張弛”,這是取自“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成語。

(書法作品圖)

結語

曆經千年變遷,取名的文化也隨之演進。從古代嚴格的避諱到如今的自由創新。

如今,年輕的父母們更加注重名字的文化內涵和個性特色,他們善于運用豐富的漢字資源,以物喻人、諧音寓意等方式,爲孩子挑選既獨特又富有深意的名字。

這些名字不僅體現了父母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追求,更寄托了他們對孩子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和期待。在名字的世界裏,我們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也感受到了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參考資料

孫和平,尹賽華.從“80後”人名用字看當今人名用字問題[J].鹹甯學院學報,2010,30(03):72-74.

1 阅读:306
评论列表
  • 2024-05-25 09:57

    不懂別瞎說,李勣原名徐世勣,在跟隨李密降唐後,因爲忠誠厚道,李淵賜他姓李,後李世民當上皇帝後才避諱"世"字叫李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