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快構建太空經濟新業態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4-29 07:25:47

日前,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空間科學論壇”上,由中國科學院牽頭實施的愛因斯坦探針衛星任務發布了第一批在軌科學探測圖像。以“空間科學 探索與發現”爲主題的該論壇也是本屆論壇年會首次設立的平行論壇之一,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航天機構代表、空間科學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對空間科學的發展進行了回顧與展望,並就未來空間科學領域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

今年1月,愛因斯坦探針衛星發射入軌,旨在發現和探索宇宙中X射線暫現源和爆發天體,發布預警,引導其它天文設備進行後隨跟蹤觀測。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愛因斯坦探針衛星首席科學家袁爲民介紹,目前,該衛星已探測到新的暫現源17例、恒星耀發168例,發布了10余條全球電報,引導國際上多台光學和射電望遠鏡、空間X射線天文台開展後隨觀測。這些“宇宙焰火”,包括了潮汐瓦解恒星事件、伽馬射線暴、新的磁激變變星、新的X射線雙星等多種不同的起源類型。

袁爲民表示,這些觀測結果得到了國際空間科學界的高度認可和關注,爲國內外地面和空間望遠鏡的協同觀測提供了重要指引。接下來,該衛星將繼續按照既定計劃開展並完成在軌測試,加強國內外合作和數據開放共享工作,爲高能時域天文觀測和研究做出更大的貢獻。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二期研制的又一顆空間科學衛星。空間科學是人類的共同事業,需要各國共同探索更多以空間科技解決全球性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空間科學也將對支撐北京建成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爲我國加快搶占科技制高點、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北京加快航天科技發展,商業航天企業集聚,發展勢頭良好。接下來,本市還將持續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引導商業航天企業參與空間科學實驗衛星等國家航天項目,參與月球、火星和小行星深空探測任務,賦能空間科學實驗應用,拓展商業航天活動領域,構建太空經濟新業態。

利用北京大科學裝置和科教基礎設施的優勢,以及中關村論壇作爲面向國際科技合作國家級平台的作用,本市還將繼續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發起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大力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參與外空國際規則、國際標准制定,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産品與服務。

相關新聞

我國空間科學衛星發展路線圖繪出

日前,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空間科學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介紹了我國空間科學衛星的發展方向和設想。

進入新世紀後,空間科學在我國開始蓬勃發展。2011年,中國科學院發起了空間科學先導專項。“悟空號”“懷柔一號”“誇父一號”……隨著一期、二期專項的先後實施,我國的空間科學衛星隊伍不斷壯大。依托這支隊伍,一批世界領先的空間科學成果先後湧現。

“空間科學不斷探索未知,不斷開辟認知的疆域,正是爲了人類共同的目標:認識空間、利用空間。”王赤說。面向空間科學的未知領域,我國已經瞄准極端宇宙、時空漣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5個主題,凝練出擬突破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圍繞這些問題,我國空間科學界已經提出了新的任務設想,王赤對它們進行了展望。“鴻蒙計劃”希望利用月背的高潔淨電磁環境,通過構建繞月百公裏級的超長波空間射電望遠鏡,揭示宇宙黑暗時代與黎明的演化曆史;“誇父二號”將在“前輩”的基礎上,飛到太陽極區,居高臨下實現國際首次太陽極區正面成像觀測,揭示太陽磁活動周起源和高速太陽風的起源;“系外地球巡天”則將以更大的視場、更高的精度開展系外行星觀測,尋找宜居的系外類地行星。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台將通過對黑洞、中子星或誇克星等的探測,揭示宇宙極端引力、極端磁場和極端密度等條件下的物理規律;以“太極一號”爲基礎推進“太極二號”,通過部署日心軌道300萬公裏超長基線的3星星座,探測中低頻引力波,揭示引力與時空本質。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