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張春生:推進科技安全立法補齊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

揚眼 2024-03-05 19:15:49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張春生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推進科技安全立法的議案。

“希望通過推進科技安全立法,強化國家科技安全治理能力建設,切實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國家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張春生

給科技加上“安全護欄”

爲什麽要提出這一議案?張春生介紹說,作爲一家國有企業的帶頭人,他深切感受到,隨著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生命科技、新一代通信技術等爲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到來,科技手段越發成爲保障各個領域安全的重要手段,以及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巨大力量來源。除了需要系統全面審視科技自身安全和科技支撐保障相關領域安全,還需要阻斷科技領域風險向其他領域滲透、傳導、放大的途徑,這就需要填補法律體系漏洞空白、強化政策法規制度銜接配合、解決法律適用沖突,爲科技成果、科技人員、科技産品、科技設施、科技活動以及科技應用的全環節、各領域加裝“安全護欄”,進而補齊增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

“雖然我國基本形成了以國家安全法爲核心、適應我國戰略安全環境的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但聚焦科技創新各領域、全過程的安全立法還是空白。”張春生說,比如圍繞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自動駕駛等顛覆性技術創新領域的監管立法還在探索,圍繞技術進出口管制、外商投資安全審查還缺少系統規定。

爲國家安全奠定堅實科技基石

張春生在議案中詳細闡述了推進科技安全立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提出了強化科技安全治理能力建設,構建“卡脖子”技術動態評估與預警機制,補齊技術及貨物進出口管制、科技保密等體制機制的短板弱項等具體措施。

張春生強調說,要建立科技安全定期評估制度,動態跟蹤和梳理重點産業“卡脖子”技術,結合傳統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進行科技安全摸底,分別梳理出“需要什麽、有什麽、研什麽、買什麽”的“重大急需技術清單”,爲解決技術風險問題,精准配置技術、人才、資金等提供參考。

與此同時,建立健全涉及科技安全的科技信息管理機制、決策咨詢機制、風險研判機制、預警監測機制、安全審查機制、處置管控和綜合評估機制等細化規定,落實科技敏感信息管理主體責任,加強涉及國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敏感領域、重大項目、重點機構的保密管理。

此外,優化整合技術及貨物進出口管制相關規定,建立以科技安全法爲底座,統籌謀劃《對外貿易法》《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中涉及進出口管制有關規定,從而實現科技安全的法治化、系統化、精細化,確保我國科技創新健康有序發展,爲國家安全奠定堅實科技基石。

通訊員 甯人宣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薛玲

校對 陶善工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