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騎牛難下”?從二十元跌至九元,爲什麽不限制牛肉進口?

果樹小圈 2024-05-07 20:50:02

我國是肉類生産大國,同時也是消費大國。2023年,我國的肉類産量已經達到了9641萬噸,眼看就要突破1億噸了。

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數據。

我國生産的主要肉類是豬肉,去年豬肉的年産量大約是5794萬噸,而牛肉和羊肉的年産量僅僅只有753萬噸和531萬噸。

與豬肉對比,牛肉的産量看起來有點過少。但僅僅是這麽個産量,今年就已經讓不少養牛戶“騎牛難下”了。

爲什麽呢?

主要還是牛肉價格猛跌打了養殖戶一個措手不及。

“又貴又便宜”的牛肉

按照“全國農産品批發價格200指數”顯示的數據,當下全國牛肉的平均批發價格爲65.12元/公斤,大約是32元一斤。

這還是牛肉的平均批發價格。要是放在零售市場上,鮮牛肉的價格大約得在40元一斤以上。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價格已經不低了。要知道當下豬肉的平均批發價格才10元一斤,只有牛肉的三分之一。相對鮮豬肉,國産鮮牛肉價格還是貴了太多。

與國産鮮牛肉的“貴”不同,進口冷凍牛肉的價格在市場上則顯得“非常便宜”。

2023年,進口牛肉的平均到岸價格是5195美元/噸,大約是18.7元一斤。而在零售市場上,巴西的冷凍牛肉價格幾乎是最低的,其中巴西的冷凍牛腩已經普遍低于20元一斤,冷凍牛腱子肉已經普遍低于35元一斤。

而來自澳洲的牛肉價格要比巴西牛肉高一小截。

再加上,不少餐飲行業中的“牛肉菜品”價格大多數還沒有跟著牛肉一塊降價,這樣導致眼下牛肉的價格給消費者的感覺可能是“又貴又便宜”。牛肉價格的高低,在消費角度而言,可能主要取決于牛肉消費的品類和消費場合。

從20元一斤跌至9元一斤

與消費者對牛肉“又貴又便宜”的感覺不同,今年養牛戶對牛肉可能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騎牛難下”。

對養殖戶來說,今年的牛價真的是猛如虎,只不過這頭虎不是上山的猛虎,而是下山的猛虎。牛價跌得實在太猛了。

牛價指得是活牛價格。前邊我們說了,零售市場上的牛肉價格高低,取決因素可能主要取決于牛肉的消費品類和消費場合。但活牛價格則相對“單純”了很多,是低得很單純。

今年的活牛價格大多數都在9-10元一斤上下徘徊,一些品質較好的活牛也才賣到11-12元一斤。而像母牛的價格一些地區已經跌到了7元一斤。

活牛價格開始猛跌大約是從去年3月份開始的。活牛價格從最高點時的18-20元一斤,開始一路猛跌,直接跌到了五年來的曆史最低點。按去年的數據統計,去年全國育肥牛((西門塔爾牛雜交牛爲主)的全年平均價格僅僅只有爲3 0.02元/k g,大約是15元一斤。

而今年,活牛價格在去年大跌的基礎上,依然是跌跌不止。

很多養牛戶都是在活牛價格的相對高位買牛犢進行育肥的,當時一頭500多斤的牛犢大約要1.3萬元左右。如果養殖一年的話,假設養到1500斤,差不多得近萬元的飼料成本,育肥一頭牛的成本咋滴也得2萬多了。

這麽算下來,育肥的養殖戶養一頭牛可能要有3000-5000元的虧損。

虧損也就算了,關鍵是眼下的活牛價格依然“深不見底”,不知道是否還要繼續養下去,堅持下去。

這對養牛戶來說真的是“騎牛難下”,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都是進口牛肉的鍋?

由于活牛價格持續下跌,而進口牛肉的價格又相對國産牛肉低很多。

不少養牛戶認爲牛肉價格大跌是由于進口牛肉的“沖擊”,認爲應該限制牛肉進口的數量。

那麽,活牛價格大跌真的是進口牛肉的鍋嗎?

其實並不完全是。

進口牛肉是多了不少,但這並不是牛肉價格大跌的“導火索”。因爲牛肉價格是從去年3月份開始猛跌的,而去年一整年,我國的牛肉進口量

去年我國牛肉進口的數量實際上並不是很多,2023年牛肉進口量全年大約才274.39萬噸,同比增長僅僅只有2.03%。這與牛肉價格的暴跌時間並不完全重合。

牛肉進口數量同比大增是從今年一季度開始的。

今年一季度我國牛肉進口量大約是77.12萬噸,同比漲了21.71%。但這個時候活牛價格早已經跌了下來。

所以,進口牛肉對國産活牛價格的影響,更像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活牛價格跌跌不休的主因可能還是牛肉産量激增過猛。

按出欄量來看,從2017年開始,我國牛肉出欄量開始迅猛增加,2017年的時候是4265萬頭,2023年的時候則是5023萬頭。

按存欄量來看,2017年牛肉存欄量是6617萬頭,2023年牛肉存欄量則達到了1.05億頭,大約增長了4000萬頭,存欄量增長幅度較大。

也就是說,前兩三年裏,有不少養殖戶湧入了牛肉養殖行業,在這一段時間內,養殖的牛肉,不管是自繁還是育肥,都對未來一兩年的牛肉價格造成了較大的壓力。

而在今年一季度,全國的肉牛出欄量依然有1199萬頭,同比去年還多了9萬頭。牛肉供應依然是增長趨勢。

我國的牛肉消費潛力實際上是巨大的,按理來說,這點兒“牛肉産量”根本不夠“塞牙縫”的。但實際上,很多人忽略了一個關鍵點,就是牛肉的價格。

像眼下對養殖戶來說,養牛已經虧本了,但40多元一斤的國産鮮牛肉價格在大多數消費者眼裏還是“奢侈”的。也就是說,哪怕養牛戶虧本,國産牛肉價格對消費者來說,也可能沒有達到消費者的價格預期。

這就是牛肉養殖成本過高引起的原因。

過高的養殖成本導致了高價格,高價格又限制了“消費量”,牛肉消費量起不來,肉牛養殖就只能被限制在一定規模內,稍微規模一擴大,就可能面臨“虧本”的養殖現狀。

從這一點來說,哪怕限制進口牛肉,效果可能也僅僅是“揚湯止沸”。想辦法讓牛肉的消費量起來,才是長效措施。

要知道,我國的人均牛肉年消費量大約是14斤。而豬肉的人均消費量則是47斤左右。不要說我們“不愛吃牛肉”,“不愛吃牛肉”的理由大多數人只有一個,那就是牛肉價格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還是太高。

養牛戶是在“騎牛難下”,但也要看到很多消費者還行走在“望牛止渴”的路上。

這或許也是我們要進口低價牛肉的一大原因。

0 阅读:0

果樹小圈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