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首登山詩,道盡滄桑孤獨,人生再繁華終歸要適應回歸平靜

桂臨塞上聊曆史 2024-05-18 15:41:45

讀書,品詩,看電影

悟人生

我是威評書影史

01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年少時候意氣風發,發誓要闖蕩出一片天地,要做出一番成就。可是等到長大被社會毒打,曆經大起大落的人生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努力,不過只是爲了成爲一個普通人而努力活著。

陪伴自己的不是香車寶馬,不是紙碎金迷,只有粗茶淡飯和那一份孤獨而已!

確實,多少人曾經夢想著在青春的舞台上揮灑自如,擁有無盡的力量去征服世界。那時的自己,如同初升的太陽,充滿希望和活力,向往著遠方的未知和無限可能。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猜們逐漸明白,生活並非總是如詩如畫,而是充滿了坎坷和挫折。

當走出校園踏入社會的大門那一刻,才發現曾經的夢想和憧憬變得如此遙不可及。原來校園的生活才是最美好輕松的,自己不再是那個可以無憂無慮追逐夢想的少年,而是被現實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成年人。雖然用盡全力努力奮鬥,卻往往只能換來一份平凡的生活,與香車寶馬、紙碎金迷的日子相去甚遠。

但在人生的路上,也正是這樣的經曆讓自己學會了珍惜。也漸漸明白,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物質的豐盈,而是源于內心的平和與滿足。學會了在粗茶淡飯中尋找生活的美好,在孤獨中品味人生的真谛。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認識到,成爲一個普通人並不意味著失敗或平庸。相反,它代表了一種成熟和睿智。學會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學會了欣賞他人的優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無論他們是否擁有顯赫的地位或財富。

所以,不要過于追求那些遙不可及的夢想和虛榮,而是珍惜眼前的生活,享受平凡中的美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和機遇,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一定能夠活出自己的精彩和幸福。

唐朝詩人李白,也在經曆了自己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在登上宣城北的敬亭山,坐在石頭上,欣賞著山上風景,寫下了這首《獨坐敬亭山》,抒發自己的思緒,並且把自己的孤獨寫得淋漓盡致。

02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詩人坐下來看到的目所能及的景色:群鳥高飛,轉眼就無影無蹤了;天上只挂著一朵孤獨的白雲,悠閑地飄蕩著。那種清高和無人打攪的休閑悠然,給人一種平靜之感。

其實他是在說自己。以前身邊喧囂熱鬧,現在都像鳥一樣飛遠,只留下自己這朵“孤雲”散閑地漂蕩四野。

此時的李白已經六十一歲,從身披“谪仙人”的榮光,到因爲參加永王叛軍被流放,又遇上大赦獲釋還。這樣的起伏跌宕心境,給了李白至深的人生體驗。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繁華落寞,能和自己相望對望的,也只有這一座不會說話的敬亭山了。

這表達的是自己內心那一份孤獨!

這是一首借景抒懷的五言絕句。全詩無一生僻字,卻字字珠玑,李白用它把自己內心那一份孤獨表現的淋漓盡致卻又清高幹脆!

他也看通透了。

不過很多事情都是需要經曆過了才會明白,才會有深刻的理解!

寫完這首詩的第二年,李白病重,在床榻前寫完《臨終歌》後而離開了人世,至此世間再無詩仙。

03

李白的一生非常執著,一直在求官的路上努力。

對于李白的人生,後人譽爲詩意盎然、逍遙自在,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但那不過是他的執念所支撐而已。他的求官之路,充滿了坎坷與挫折,但他始終堅守著那份執著,那份對理想的追求。

李白年少時便才華橫溢,詩名遠播。他懷揣著滿腔熱血,希望能通過才華與努力,贏得朝廷的青睐,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然而,現實卻往往不盡如人意。他多次應試,卻屢次落榜,讓他深感失望與迷茫。但他並沒有放棄,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信念,繼續尋求機會。

在求官的過程中,李白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一起探討詩詞,暢談理想。這些經曆不僅豐富了他的生活,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的詩篇,正是這些經曆的寫照,字裏行間透露出他對理想的執著與追求。

盡管李白在求官的路上屢屢碰壁,還誤入歧途,但他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他相信,只要努力,總有一天會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的這種精神,感染了許多人,讓他們也變得更加勇敢和堅定。

晚年,李白雖未能在政治上取得顯赫的成就,但他的詩篇卻流傳千古,成爲中華文化的瑰寶。他的生活雖充滿坎坷,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熠熠生輝。他用自己的執著與才華,書寫了一段傳奇的人生。所以,當提及李白時,不妨多一份理解與敬意。他並非只是一個逍遙自在的詩人,更是一個在求官路上勇敢追求理想的鬥士。他的執著與才華,將永遠激勵著後人前行,值得敬仰。

04

現實生活裏又何嘗不是這樣?人生再繁華終歸要適應回歸平靜。

在繁華的都市裏,閃爍的霓虹中,人們爲了生活奔波忙碌,追求著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財富,卻往往忽視了內心的平靜與滿足。然而,生活的真谛並不在于外在的繁華,而在于能否在喧囂中找到內心的甯靜。在忙碌的生活中,需要適時地停下腳步,去聆聽內心的聲音,去感受那份屬于自己的平靜。這並不意味著要放棄追求,而是要學會在追求中保持內心的平和。只有當真正平靜下來,才能看清自己的內心,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

回歸平靜並不意味著要遠離世俗,逃避現實。相反,它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一種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領悟。在平靜中,可以更好地審視自己,更好地認識世界,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過上更充實的生活。

當然,回歸平靜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斷地修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成長。需要學會放下過去的執念,接受現實的挑戰,擁抱未來的希望。只有這樣,才能在繁華與平靜之間找到平衡,過上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

人生就像一場漫長的旅程,繁華與平靜都是旅途中的風景。不必爲了追求繁華而失去內心的平靜,也不必爲了保持平靜而放棄對美好的追求。只要能夠保持內心的平和與滿足,就能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從容與堅定。

05

接受這一份平靜和孤獨吧!

想不通的時候,不妨讀一下這首《獨坐敬亭山》,面對自己的內心,讓自己釋懷。這樣會好過一點!

-作者-

威評書影史,自評自說自開懷,更多詩評、書評、影評,給您不一樣的感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