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檔案:全都要,看淨值,會管錢

鷹哥愛寫文 2024-05-12 02:11:09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作者:哈維·艾克

​上一節,我們講了3份財富檔案,分別是:要解決更多的問題,要善于接受,要做能根據結果拿酬勞的工作。那麽,在這一節中,我們繼續來學習另外3份財富檔案。

財富檔案12:兩個都要

第12份財富檔案,叫作“兩個都要”。有錢人總是想著“如何兩個都要?”而窮人想的卻是“兩個該選哪一個?”

對此,可能有人會說,有錢人生活得那麽富足,當然可以兩個都要,而普通人的生活處處受限,資源匮乏,所以才會二選一。的確,這樣講有一定道理,窮人無法擁有所有的東西,但是,他們依然可以擁有自己真正想要的一切。

你想要成功的事業,還是幸福的家庭?你想要專注于工作,還是開心地玩樂?對于生活,你追求的是財富,還是找到人生的意義?你想賺一大筆錢,還是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面對這樣的選擇,窮人常常覺得兩難,似乎選了這個就要犧牲那個,所以他們只會在百般糾結中二選一;而有錢人不做選擇,他們兩者都要。

每當面臨非此即彼的選擇時,讓我們向有錢人學習,摒棄狹隘的思考方式,問問自己:“我該怎麽做,才能兩個都兼顧?”這個問題會把我們帶離匮乏和限制的模式,找到新的機會和方法。其實很多時候,只要一點創意,一些開放的嘗試,就可以同時擁有兩個選項。

我們來舉個例子,哈維·艾克曾想在亞利桑那州買一套度假屋,他查了自己感興趣的地區,也跟很多房産經紀人咨詢過,如果想在那個地區買一棟有3個臥室和1個書房的房子,需要至少100萬美元以上。而哈維·艾克的預算最高就是100萬美元。

遇到這種情況,多數人的選擇是,要麽看小一點的房子,要麽就提高預算。但是,哈維·艾克既要房屋面積不縮水,又要房子不能高于100萬美元。那麽,有這樣二者兼顧的好事嗎?

看起來很難,但哈維·艾克沒有輕易放棄,他一直堅持自己“兩個都要”的思考方式,繼續尋找心儀的房子。幾個月後,一套合適的房子出現了,房屋的位置就在他想買的地區,房間數也符合他的需要,而且房子價錢還不到100萬美元。

很多人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賺不到錢,爲了養家糊口,他們不得不在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中勞心費力,這就是典型的“二選一”的思維。那麽,我們真的能既做自己喜歡的事,又能賺到錢嗎?

哈維·艾克的經曆證明了這一點。他多次告訴父母,他不想被不喜歡的工作所奴役,他相信自己能從喜歡的事情上賺到大錢。父母說他做夢,勸他工作和享樂是兩碼事,先好好工作賺到溫飽,再用余暇去享受人生。

哈維·艾克明白,父母的規勸其實就是這世界絕大多數人的想法,如果自己也這麽做,那最後就和絕大多數人一樣。他不願過千篇一律沒有希望的人生,所以,他從不肯動搖自己心中“兩個都要”的念頭,只要是不喜歡的工作或行業,他都不會待很久。後來,他終于能做自己喜愛的事業,並且賺了大錢,所以,他笃定,“兩個都要”是完全可能的,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財富檔案13:專注于自己的淨值

第13份財富檔案,叫作“專注于自己的淨值”。有錢人專注于自己的淨值,而窮人專注于自己的工作收入。

一提到錢,大家可能會問“你賺多少?”很少會有人問“你的淨值是多少?”,除非是在有錢人經常出入的高級俱樂部。

在有錢人的交談中,關于財務的談話常常圍繞著“淨值”展開,比如:“誰剛賣了他的股份,他的淨值超過了一個億美元”或者“誰的公司剛上市,他的淨值有2億美元”。

所謂“淨值”,就是你所擁有的全部東西的價值。真正衡量財富的標准是淨值,而不是你的工作收入。想知道你自己的淨值有多少,需要把你所有的現金、股票、債券、不動産的現值,以及,如果你有自己事業的話,還要加上你事業的價值,將這些收入的部分全部加起來,然後扣除你的債務,得到的數字就是你的淨值。淨值是你擁有多少財富的終極測量標准。

窮人關注的是工作收入,而有錢人知道,工作收入和淨值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工作收入當然重要,但它只是決定你淨值多少的四項因素之一,存款、投資和簡化,同樣重要,這四項因素合起來,決定了你淨值的高低。

下面,讓我們逐個來看。

第一項決定淨值的因素是你的收入。收入包括工作收入和被動收入。工作收入可以是你爲別人打工的薪水,也可以是你自己創業的盈利,都是你用時間和勞動換來的報酬。

被動收入,是指你不用實際工作也能賺到的錢,我們常說“躺著把錢掙了”指的就是被動收入,這是一條收入支流,用來填充你的財富容器。

第二項決定淨值的因素是你的存款。你可能收入很高,賺了很多錢,但如果都花光了,沒有存下來,你也無法致富。反之,如果你能把大部分收入做好儲蓄,你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利用投資來賺錢。

投資是第三項決定淨值的因素。如果你能花時間好好學習投資相關的事務,或者請專家來幫自己理財,你的錢增長的速度和産生更大淨值的速度就會加快。有錢人非常重視投資,而窮人正好相反,他們錯誤地認爲,沒有錢學投資也沒用,不願理財,錢自然也不會理他們。

第四項決定淨值的因素是,你的生活有沒有做“簡化”。“簡化”就是你能自覺地過著簡樸、不浪費的生活,對金錢需求比較低,會自覺減少不必要的生活開銷。這樣,你才能增加存款,增加投資的金額。

那麽,現在我們不妨問問自己,爲了獲得財務上的自由和快樂,你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如果你要住大房子,要開好車,要每年出國旅遊幾次,要吃遍昂貴的美食,喝上好的酒,那麽,你就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達到你的財務目標。反之,如果你不需要太多消費也能過得開心,實現財務目標的時間就會縮短很多。

提高你的淨值,需要從收入、存款、投資和簡化生活四個方面一起發力,就像開汽車上路,四個輪胎都要是好的,車子才跑得快。

那麽對此,哈維·艾克給我們補充了兩個小建議:

第一,哪怕你現在不但沒存款,還在負債,也要開始學習理財。如果你缺乏必要的理財知識,請向懂行的朋友多多請教,或者花錢找一位優秀的理財規劃師,來幫你改善財務狀況。

第二,爲了保持對“淨值”的關注,你可以爲自己制作一張淨值報表,在表裏填上你所擁有的一切資産的現值,以及你的全部負債,然後算出你當下的淨值。每過一短時間,請重新整理,按照實際情況修改這張報表,專注于提升你的淨值。

財富檔案14:學會管錢

好,我們來看第14份財富檔案:“學會管理你的錢”。有錢人很會管理他們的錢,而窮人卻總是把錢花光。

有本關于財富的暢銷書叫作《下一個百萬富翁就是你》,作者托馬斯·斯坦利搜集了很多北美千萬富翁的資料,研究了他們的背景和致富過程,最後總結出簡短的一句話,叫作:“有錢人非常善于管理金錢。”這是他們區別于窮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窮人和有錢人在智商方面,其實沒有什麽差別,差就差在窮人不知道,要想駕馭金錢,首先得會管理金錢。窮人不理財,常常有兩大借口:

第一,他們說管錢會限制自己的自由,這也不能買,那也不能花,活得太沒意思了。其實,管錢並不會限制自由,反而會增加自由,因爲理財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財務自由,不再需要工作,被動收入足夠生活所需,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第二,窮人說自己掙得少,沒什麽錢可以管理。這就更是大錯特錯了,我們剛才說了,哪怕沒有錢,也要學習理財,因爲只有等你開始管錢以後,你才會變得有錢。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比擁有多少錢更重要。只有培養出管理小額金錢的習慣和能力,才有機會得到大錢。

管理金錢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在書中,哈維·艾克建議大家爲自己的錢設置不同的賬戶,來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每一分錢。

比如,他在書中提到的以下幾個賬戶:

第一個叫作財務自由賬戶。去銀行單獨開一個賬戶,每次收到一筆錢,就拿出十分之一存進這個賬戶。這筆錢是爲了實現財務自由的,是要攢夠一定數目去做投資,産生被動收入的。所以賬戶裏的錢要保證長期不動,持續增長,直到爲自己存出一只金母雞,也就是攢夠充裕的本金,以後讓雞下金蛋,以此來産生被動收入。

第二個是玩樂賬戶。同樣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存進這個賬戶。“玩樂賬戶”的存在,是爲了和“財務自由賬戶”形成一種平衡,這也是管理金錢的重要秘密之一。如果只存錢,不花錢,你的內在靈魂可能就沒法真正滿足,你也需要一些娛樂,來增加生活的動力。同時,花錢的過程,也會激勵你更加努力地賺錢攢錢。

第三個是長期儲蓄賬戶。這個賬戶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存收入的十分之一,作爲長期存款。

第四個是教育賬戶。也存收入的十分之一,作爲平時學習、上課、提升自己知識技能所用。

第五個是付出賬戶。同樣存收入的十分之一,作爲日常支出所用。

第六個是需求賬戶。把剩下的一半收入,都存在需求賬戶裏,以滿足你的各類需求。

就像這樣,把你的錢分門別類存入不同的賬戶,精心管理,漸漸地,你會發現,你的淨值將從負到正,並且開始持續增長。這會讓你對金錢、成功和自己都感到信心大增。

0 阅读:0

鷹哥愛寫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