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被提拔爲中央候補委員,陳赓當場反對,毛主席:直接轉正

峻輝聊過去 2024-05-11 02:06:32

曆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難以忘懷的記憶和憧憬未來的感慨。在我黨的曆史上,“七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彼時,正值抗戰勝利前夕,中國革命該往何處去?這是一個非常急迫的問題。

爲了新民主主義的勝利,必須要讓全黨在思想、政治、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七大”會議就起到了這個作用,形成了黨的第一個曆史決議。

在這次會議上,山西的薄一波本來是中央候補委員,卻因一個人的反對,反而因禍得福,成了中央委員。

那麽,這個人究竟是誰呢?他爲什麽反對薄一波當選中央委員呢?其中又隱藏著怎樣的曆史恩怨呢?

本文內容均基于權威曆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引用來源

反對是一道插曲

1943年8月1日,中華大地挺過了最難熬的一段日子。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極大地減輕了中國人民抗戰的壓力。

在華的日軍,如同秋日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了。遠在延安的共産黨領導人,開始思考中國革命的未來。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毛澤東、周恩來、博古等人思前想後,是時候召開一次黨員代表大會了。

其實早在1931年1月,還在瑞金,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就提出要准備召開“七大”。但由于國民黨的步步緊逼和黨內長期意見不合等各種原因,“七大”的召開時間一拖再拖。

隨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紅軍不得已走上了漫漫長征之路,更無暇關注“七大”的召開時間。

直到1943年,各方面的壓力都減輕了不少,內外部都暫時穩定,才決定在次年年底召開“七大”。

七月剛走,八月伊始,薄一波就收到了太行分局轉來的中央的電報。

電報大致意思是:

“黨的七次大會決定在年底舉行,決定彭德懷、薄一波……等地方黨、政、軍領導同志來延安出席大會。諸人交代職務後,立即動身,近者九月,遠則十月,務必抵達延安參加預備會。”

收到電文,薄一波不敢怠慢,誰都知道黨代表大會意味著什麽,不僅關乎中國的曆史走向,更關系到每一個人的權勢地位。

從大革命時期,薄一波就在基層工作,既在白區幹過情報工作,又在軍區指導過部隊打仗。

根據地建設也有薄一波的身影,工作經驗相當豐富,可薄一波獨獨沒來過中央,進入核心層。因此,這一次,受到召喚,薄一波內心自然是心情激蕩、感慨萬端。

激動歸激動,薄一波還是以手頭上的工作爲主,所以耽誤了些日子,十月下旬才動身,十一月初方才下馬延安。一到延安,薄一波居住在楊家嶺。

毛澤東聽說消息後,就想見一見這位地方俊才。第二天,薄一波來到棗園,見到了睿智過人的毛澤東。

不等薄一波先客氣一下,毛澤東緊握著薄一波的手說:“原來你就是薄一波啊,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接著又問:“薄一波同志,你是哪裏人士?”

薄一波照實回答:“我來自山西定襄。”熟讀二十四史的教員立刻在腦海搜索山西,很快就對薄一波說:“姓薄啊,漢朝有個薄姬,曾在你們山西的平遙待過一陣子,和你們定襄離的不遠。”

簡短的交談,就讓薄一波深深覺得毛澤東知古通今,不愧是領袖般的人物。

切入正題後,毛澤東對薄一波詳細講了黨內的情況。薄一波也向毛澤東彙報了白區工作鬥爭史、以及在山西跟閻錫山搞統一戰線等問題。

這次交談,毛澤東對薄一波印象很好,認爲他是黨內不可多得的人才。隨後,薄一波又被推薦去中央黨校學習。

1944年5月,組織上又派薄一波任起草委員會委員,主持“七大”的相關事宜。這兩項任命,足見薄一波已經成爲了黨內中層幹部的“明日之星”。很多人都說:“如今的薄一波,可是紅得發紫啊。”

籌備七大中央委員名單時,薄一波本來資曆尚淺,應是候補中央委員。這時,陳赓知道了這個消息,就對籌備委員會的工作人員說:“他當黨員可以,但候補中委不太合適。”

不過籌備委員會權力來源于政治局,自然是不會聽取陳赓的意見。無奈的陳赓只好找到了周恩來、劉少奇,向他們陳述自己的看法。

周恩來不置可否,劉少奇則想當個和事佬,便對陳赓說:“這件事太大了,關系到黨的政治生態,我和恩來都不好做決定。你看,要不這樣,我們一起去找主席,你詳細說說自己心中的疑慮。”

陳赓則回答:“我不好爲這事,去找主席,你行行好,代我轉達吧。”

劉少奇一看,爲了盡量讓此事不發酵、不傳楊,只好一個人來到了棗園,找到了毛主席,轉述了陳赓的意見。

毛主席有點生氣,就對劉少奇說:“陳赓這個猴頭,他不敢來。依我看,薄一波爲什麽不可以當正式的中央委員?僅僅當一個候補中央委員就不妥。”

毛主席的意見,在選舉前,傳達到了各個代表團,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時年37歲的薄一波,順利成爲了中央委員。

陳赓的疑慮

很多人不知道,“七大”選舉的中央委員少之又少,不像如今動辄就是200人左右。

1945年,召開的“七大”只選出了44名中央委員,33名候補中央委員。

薄一波不到40,就位列中央委員,說是風光無限的政治明星一點也不爲過。

那一向幽默、诙諧的陳赓又爲什麽要大力反對呢?他反對的理由表面看來很簡單,竟然是薄一波在白區工作時,有過被捕入獄的經曆。

薄一波生平有多次被捕的經曆,較爲嚴重的有兩次,一次是在天津、一次是在北平,陳赓在意的是後者。

1931年,薄一波在北平組建華北省委,開展黨的工作。不料廖劃平這個軍委負責人出賣同志,投降國民黨反動派,供出了薄一波和別人接頭位置和時間,致使薄一波落入敵手。

後來,薄一波在北平草岚子監獄一共待了五年之久,其中有許多模糊的灰色地帶,講不清,道不明。

關于薄一波這段經曆,毛主席在第一次會見薄一波時,就提過此事,並定了性。毛主席說:“你們把國民黨反動派的監獄當作了學校。還利用閑暇時間,學習了馬列理論,武裝了頭腦,這樣做是正確的。”

由于陳赓幹過特科,深知國民黨的手段,不相信薄一波也是可以理解的。歸根究底也是爲了黨的安全著想,這是一個情報工作者特有的警覺。

然而,隨著薄一波自傳性質的回憶錄《七十年回憶與思考》的出版,陳赓反對薄一波出任中央委員似乎又有了新的理由。

在這本書中,薄一波提到曾在太嶽軍區和陳赓共事時,兩人發生過分歧,這或許是陳赓認爲薄一波不能擔任中央委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1942年,爲了穩固根據地,擴大武裝,薄一波領導下的決死一縱隊與八路軍陳赓的三八六合並組成了太嶽縱隊。

合並之後,薄一波任太嶽軍區黨委書記,陳赓是太嶽軍區司令員。按照職級劃分,薄一波是陳赓的直屬上級,歸他領導。

太嶽縱隊的組成有好的一面,有效抵抗了日軍的“掃蕩”,也有壞的一面,增加了人民軍隊的內部人事矛盾。

太嶽縱隊由兩部組成,幹部也有本地和外地之分,更有知識分子和工農幹部之分。地域上、階級成分上,都十分複雜。

處理這種帶有多種矛盾的“兩部分”之間的關系,本應按照毛主席給出的八字箴言——“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多作自我批評。

薄一波明顯不善此事,也沒有將這八字箴言落實到實處,或者說做的不夠多,不夠好。兩方人馬發生爭執時,作爲最後決策人的薄一波總是不分原委、對錯,各打“五十大板”。

這種和稀泥的方式,招致了386旅的不滿。薄一波自己就坦言說:“實際上,我考慮386旅的困難比較少,沒有搞好團結,回護自己的決死一縱多,犯了山頭主義。”

因此,一向大度的陳赓接連聽到屬下反映的事實,難免會質疑薄一波的人事能力,也就直言發表了自己意見,反對能力不足、資曆尚淺的薄一波擔任中央委員。

當然,薄一波在延安述職時,也主動向毛澤東檢討了工作中的缺點,寫了一份材料,遞交給了教員。

教員在這份材料中做了批閱:“個人,同整個黨一樣,都有一個覺悟過程。文內所言,都是這個覺悟過程中的事,望以後嚴加改進。”教員的批示,言簡意赅,寓意深刻,薄一波也欣然接受。

教員之所以推薦薄一波,一方面體現了其用人不拘一格,一方面也考慮到了黨內穩定。“七大”確立了教員的核心地位,基本讓“留蘇派”心服口服。

可爲了穩定,教員不得不依靠胡服一系人馬,薄一波就是這一系中的佼佼者,用他也在理所當然之中。可惜的是,陳赓的政治嗅覺稍顯遲鈍,未能看到這一層。

結語:

薄一波和陳赓,兩人在這件事上鬧得有些不愉快。但建國之後,面對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薄一波和陳赓之間的某些不快也就煙消雲散。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只要坦誠相見,當面說開,心胸大度的陳赓是不會一直翻舊賬。可惜的是,陳赓天不假年,因心髒問題早早離世,未能再和薄一波攜手並進。

參考資料

《七十年奮鬥與思考》 中共黨史出版社

《薄一波:毛澤東親自推選的37歲的七屆中央委員》 黨史博采 2007年第2期

6 阅读:2823
评论列表
  • 2024-05-12 13:51

    客觀文章,值得一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