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巨頭突然折戟,柔宇科技這是怎麽了?

江瀚視野 2024-04-03 16:10:54

在科技市場上,有過衆多的獨角獸企業,其中柔宇科技算是比較有名的之一了,但是就在最近這家有名的獨角獸卻出現了大問題,破産審查啓動、欠薪員工休假,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柔宇科技的發展我們又該怎麽看呢?

一、知名獨角獸突然折戟?

據界面新聞的報道,柔宇科技傳出破産審查消息。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則破産審查案件,申請人分別爲自然人張某、王某某、郭某某。

一位仍在職的柔宇員工告訴界面新聞,該破産審查是由解決柔宇問題的政府專班于本周三申請的。界面新聞就此詢問了柔宇創始人劉自鴻,截止發稿未獲得回複。不過他當日曾對第一財經回應:一切以官方消息爲准。

事實上,對于員工而言,宣告破産審查已是一個階段性進展。柔宇科技陷于資金泥潭兩年之久,界面新聞此前多次報道,2022年柔宇就已開始大量拖欠員工薪資及供應商貨款。直至今日,公司仍有在職員工上百人。開啓破産清算或重整,意味著員工有機會拿回工資。

上述知情員工告訴界面新聞,過去的一兩年時間,公司已經沒有實質性業務開展,生産部門留守著一些人員維護設備,“一旦斷水斷電,很多機器就相當于報廢了”。另一部分職能人員雖無事可做,仍要保持按時到崗,爲了合理討要薪資,他們能做的只有等待。

據稱,柔宇管理層曾在2023年給出承諾,“一家外資大股東會有資金進入,解決我們的工資問題”。

二、柔宇科技到底是怎麽了?

柔宇科技,這家曾被譽爲獨角獸巨頭、柔性屏領域的佼佼者,近期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讓人不禁對其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困境産生了深刻的思考。那麽,柔宇科技究竟怎麽了?爲何會突然折戟?

首先,柔宇科技面臨現在的困境其實一點也不讓人意外,早在2022年4月,柔宇科技獨立董事劉姝威女士在其個人公衆號上的公開信《拯救柔宇》中發出了緊急呼籲,這實際上已經預示了公司面臨的嚴峻挑戰。劉姝威此舉揭示了柔宇科技不僅資金鏈緊張,而且內部經營狀況堪憂,亟需外部力量的支持才能渡過難關。這一舉動不僅是對柔宇科技困境的直接反映,更是對企業長期發展策略和商業模式可持續性的深度反思。

其次,柔宇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自主研發的“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這項技術突破使得柔宇能夠在2018年推出全球首款折疊屏手機,展示了公司在柔性顯示領域的領先地位。然而,盡管技術上有顯著創新,但柔宇並未成功說服主流手機制造商采納其技術方案。原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技術成熟度、成本控制、産能穩定性、供應鏈整合能力等方面未能滿足大型消費電子廠商的嚴苛標准。柔宇選擇了相對獨立的研發路徑,這意味著它需要獨自承擔技術研發、生産制造及市場營銷的全部風險。

第三,由于無法快速打入主流手機産業鏈,柔宇被迫走上了自主品牌的道路,推出自有品牌的折疊屏手機和其他柔性屏産品。然而,這些産品在市場上的實際銷售情況並不理想,銷量數據始終模糊不清。缺乏大品牌背書、市場推廣力度不足、消費者認知度低以及價格競爭力弱等因素疊加,導致柔宇的産品在市場上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口碑傳播。此外,柔宇科技在産品定位和市場營銷方面也存在問題。其折疊屏手機的高昂價格和相對較低的性能表現使其難以吸引普通消費者,而過于依賴技術創新的宣傳方式也未能有效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如果我們把這些問題綜合起來看的時候,就會發現柔宇科技的主要問題還在于未能准確預見並抓住市場發展趨勢。盡管在柔性顯示領域做出了前瞻性的布局和技術突破,但在將技術優勢轉化爲市場需求、商業化落地的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戰略失誤。一方面,柔宇過于依賴自身技術的獨特性,忽視了市場競爭環境中的兼容性和標准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過分追求技術創新,而對市場的真實需求調研不夠深入,特別是在智能手機産業高度成熟的背景下,單一依靠折疊屏這一細分市場的創新很難支撐整個企業的持續增長。

因此,柔宇科技的衰落並非一日之寒,而是由多方面因素交織而成。它的故事警示我們,科技創新企業不僅要擁有領先的技術,更要具備精准的戰略規劃能力、良好的市場對接機制和穩健的運營管理手段。只有將先進技術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實現技術和商業的有效融合,才能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柔宇科技的案例,無疑爲高科技創業公司提供了一個關于技術導向型企業發展模式的深刻教訓。

2 阅读:122
评论列表
  • 2024-04-04 11:32

    這是騙不下去了。。。。或者是騙子盆滿缽盈錢騙夠了

  • 2024-04-04 11:57

    那也用不上這麽大的屏幕啊

  • 2024-04-04 11:39

    昨天的新聞說這個公司可是折疊屏的“鼻祖”,太牛掰了,三星都嚇的沒敢出來

  • 2024-04-04 20:21

    目前看來這個估計沒戲了

  • 2024-04-05 12:24

    好産品,沒把控發展渠道也不會合縱連橫。

  • 2024-04-04 11:44

    它想靠上市圈錢補貼自己

  • 2024-04-04 09:57

    既然自己幹,剛入市場新手,可以學小米,直接最有性價比幹翻所有。屏幕自有技術成本最低,弄個1999折疊屏,搞不好是下一個小米。

江瀚視野

簡介:互聯網與金融的有機結合,資深互聯網金融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