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上千人,廣汽本田遇到了什麽麻煩?

妮妮聊商業 2024-05-19 09:00:59
華夏能源網&華夏智能汽車(公衆號hxqc3060)獲悉,近日,繼去年便被曝出“成立以來首次裁員”的消息後,廣汽本田再次宣布通過逐級通知的形式進行大規模裁員。據了解,此次裁員規模預計上千。另資料顯示,廣汽本田現有員工總數爲8000多人。 對于裁員的原因來,廣汽本田表示是爲了加速廣汽本田的新能源戰略轉型,此後的生産也會隨著生産隊伍的減少進行調整。 事實上,在裁員的背後,是廣汽本田早已出現的危機愈加嚴重。 已裁員1700人 廣汽本田成立于1998年,至今在中國已經有將近26年的曆史了,由廣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和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按50:40:10的股比共同投資建設和經營,約定合資年限爲30年。 廣汽本田有黃埔工廠和增城工廠兩個廠區,占地面積爲160萬平方米,合計年産48萬輛。 廣汽本田生産的主要産品有冠道系列SUV、雅閣系列轎車、奧德賽多功能系列轎車、淩派系列轎車、鋒範系列轎車、飛度系列轎車和自主品牌理念系列轎車共七大系列三十余種車型。 據悉,去年12月2日,廣汽本田表示,將解雇中國合資企業廣汽本田公司約900名合約工,占當時廣汽本田約1.3萬名員工的7%,涉及的是勞務派遣人員,已與勞務公司終止了人員派遣協議。 而此次啓動的裁員計劃爲整體裁員,涉及多個條線,目前內部已經啓動離職程序,以主動離職爲主,會有相應的補償。 據知情人透露,廣汽本田將爲離職員工提供“N+2+1.8”的補償方案,“N+2是標准賠償,1.8個月可能是獎金。”相關內部人士還透露,此次裁員活動會集中在整個5月份,預計會持續到8月。 目前,有報道稱,已有約1700人應征,占到合資公司總人數的14%。 除廣汽本田外,其他合資品牌上汽大衆、豐田等目前也有裁員行爲。據相關車企人員從經銷商處獲得的消息,當前這些車企的裁員政策都是以主動報名爲主,“補償標准是N+3或者是N+4。其中,較爲明確的是上海大衆,主動報名的正式員工是N+4”。 銷量連續三年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裁員與廣汽本田不佳的經營業績脫不開關系。當前,廣汽本田的燃油車銷量大幅降低,人員過剩,而且其電動化轉型效果之慢,沒有跟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風口。 近期以來,包括廣汽本田在內的日系合資品牌在中國零售份額起伏不定,低谷時僅爲16%左右。今年4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45萬輛,同比下降26%,環比下降9%,其中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5.2%,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前4月,廣汽本田銷量分別爲78.03萬輛、74.18萬輛、64.05萬輛、14.1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17%、4.93%、13.66%、19.01%。 具體到今年,廣汽本田的銷量每個月均出現同比下降的趨勢。乘聯會數據顯示,廣汽本田今年1月、2月、3月、4月的銷量分別爲35282、29107、52587、24673,同比下降7.5%、29.39%、24.99%、2.93%。 另外,在新能源汽車業務上,日系合資品牌在中國的銷售更是落後中國品牌。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4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爲43.7%,較去年同期32%的滲透率提升11.7個百分點。中國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爲66.8%,而主流合資車企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7.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執行役常務、中國本部長,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本田技研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五十岚雅行曾表示,“我們認識到本田在新能源産品陣營布局方面,相對于市場有些緩慢。” 加速電動化轉型 爲了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廣汽本田也開始向電動汽車轉型。五十岚雅行曾表示:“針對現在中國燃油車市場份額縮小,以及新能源車市場份額擴大的情況,本田會急速采取措施去應對環境的變化。” 事實上,早在2021年,本田就在中國市場發布了純電動車品牌“e:N”。2023年,廣汽本田旗下的純電動車型e:NP2(極湃2)首次實車亮相,今年4月,正式發售,並計劃于6月上市。廣汽本田表示,到2027年,e:NP品牌將累計推出5款純電車型。 另外,在今年4月舉辦的2024北京車展上,廣汽本田首次公開了全新品牌的電動車“烨P7”,預計將于今年年底正式上市發售。 廣汽本田的電動化轉型主要由本田汽車主導,此前,本田汽車曾宣布將于2027年之前不再投放燃油新車,在中國市場推出6款車型;到2030年前累計推出10款以上純電動車型;到2035年,在華銷售車型中純電動車占比將達到100%。 爲此,本田汽車在電動汽車業務上也加大了投資力度。近期發布的財報顯示,2024財年本田計劃投入1.19萬億日元研發費用,其中大部分費用將用于純電動車的研發和投資。本田汽車CEO三部敏宏最新表示,將在2030年前投資1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650億元)努力向電氣化轉型。據悉,這一金額是本田此前2022年4月承諾的5萬億日元的兩倍。 但是,在中國市場,面對強手如林的中國本土品牌,即便在高投入之下,廣汽本田能有多大的競爭優勢,目前還有待觀察。 (轉載請標明出處,文章來源:華夏能源網,微信號:hxny3060)
0 阅读:3

妮妮聊商業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