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一樣的用戶名和頭像,榆林一女子收到冒牌朋友私信被騙2萬5

陝西警方 2024-03-13 12:01:05

騙子通過創建與受害者聯系密切的好友相似的微博賬號,僞裝成其好友,以假亂真。表示自己賬號丟失,希望受害者幫忙代付其網購商品,利用聯絡時間差(受害者未選擇及時與朋友確認核實),實施詐騙。在多方催促下,礙于情面,受害者極其容易上當受騙。

典型案例

3月9日,榆林一女子小美(化名)報警稱:她微博賬號收到私信,對方冒充自己朋友以網上買包讓她幫忙代付爲由騙走她2.5萬元。#榆林頭條#

小美收到一條微博私信,看到是“朋友”的頭像和名字,便聊了起來,“朋友”稱自己的手機號碼被運營商無故注銷,導致所有軟件都無法登錄,而自己剛在某海淘平台超低價“搶了”一個包,不知道成功沒有,讓小美幫忙查看。

小美通過“朋友”發來的鏈接聯系到某海淘平台客服,“客服”稱購買包包的名額已經搶到,還剩60分鍾的支付時間,小美將消息告訴“朋友”後,對方告訴小美,由于她的手機卡被注銷,導致不能登錄手機銀行付款,讓小美幫忙代付。

小美將自己銀行卡號發給“朋友”後,對方隨即發來轉賬成功的截圖,稱大額轉賬會有延遲,支付時間有限,讓她先幫忙墊付。小美信以爲真,給客服陸續轉賬2.5萬元,當看到“朋友”又讓她繼續幫忙代付時,意識到不對,通過微信與朋友語音電話核實後,這才發現自己在微博遇到的是騙子冒充的,隨即報警。

此類騙術中受害者

容易被騙的關鍵點有以下兩點

一張轉賬截圖

讓受害者等得好辛苦

據女子報警時表示,自己之所以會幫“好友”代付,一方面是因爲初衷是想幫好友忙,另一方面是因爲看到“好友”發來的那張轉賬截圖,讓自己潛意識裏一直覺得“好友”的“尾款”一直在路上,才有了後續的幫忙代付的操作步驟。

一種騙術

兩個騙子

除了“好友”外,這種騙術中還出現了另外一個騙子——“海淘平台客服”。而這個“客服”還不斷爲“好友”打圓場,一會聲稱“購買包名額已搶到”,一會又稱“網銀系統維護,到賬會延遲”,並最終與“好友”一起提出“方案”——可以繳納“延遲金”進行延遲支付尾款。

警方提醒

一、微博本身的私信交流頻率沒有QQ和微信號高,所以對高仿微博警惕性不高,因此其更具欺騙性。

二、社交軟件上(微信、微博等),遇到好友以任何理由要求大額轉賬彙款時,一定要先通過電話、視頻、面對面等方式驗證對方是否爲本人。如對方以“不便通話”“情況緊急”等種種理由予以回避,則應當提高警惕,切勿礙于人情而盲目相信對方,不經核實清楚切勿向陌生賬號轉賬彙款。

三、如發現對方身份、信息可疑,或不幸被騙,應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同時注意保留聊天記錄、交易記錄、聯系方式等證據,爲警方破案提供線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