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00人!英飛淩、東芝裁員!三星解散一業務團隊

芯榜有科技 2024-05-21 05:35:14

隨著消費端需求的回溫,半導體市場逐漸擺脫了下滑趨勢,多家廠商業績上漲明顯。但是,汽車和工業端的應用還在疲軟階段,也因此影響到了部分芯片制造商的營收表現。爲了緩解盈利下滑,英飛淩計劃裁員數百人,東芝則推出裁員4000人的決定,而三星雖然營收大漲,但也解散了一個業務團隊。

英飛淩裁員數百人

5月8日,英飛淩發言人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英飛淩計劃在德國雷根斯堡工廠裁減中三位數的工作崗位,這將作爲其宣布的緊縮計劃的一部分。英飛淩不會強制裁員,該公司將利用浮動、部分退休和自願離職等方式減少員工人數。

到目前爲止,英飛淩在雷根斯堡擁有約3100名員工。該發言人強調,雷根斯堡將“繼續發揮作爲創新中心的重要作用”。

英飛淩近日宣布了一項名爲“Step Up”的全公司計劃,旨在“改善成本結構”,雖然細節很少被提及,但作爲已宣布的緊縮計劃的一部分的首次裁員現已得到確認。

英飛淩最近一季財報雖然表現穩健,但卻再次下調了全年收入預期,並將其歸咎于全行業持續疲軟的需求。英飛淩上季度實現36.32億歐元營收,環比下降2%,同比下降12%。英飛淩將2024年的收入指引下調至151億歐元(約合163億美元),上下浮動4億歐元,低于之前的160億歐元上下指引,上下浮動5億歐元。

英飛淩首席執行官約亨-哈內貝克表示,受經濟形勢的影響,許多終端市場依然疲軟,而客戶和分銷商也在繼續降低半導體庫存水平,尤其是汽車行業增長明顯放緩。因此,對本財年剩余時間的前景持謹慎態度。

東芝裁員4000人

5月16日,東芝宣布將在日本國內裁員4000人。東芝在公布股票私有化(非公開化)後首份中期(2024-2026年度)營運計劃中提到,將進行自願提早退休的招募措施,在日本國內最高裁員4,000人。目前東芝于日本國內的員工人數約6.7萬人、此次的裁員比重約6%。

4月份日媒曾報道東芝將裁員5000人的消息,不過隨後被東芝澄清:相關媒體報導的內容非由東芝所發表,東芝目前正制定中期營運計劃、不過現階段尚未敲定任何具體措施。

此次公開的裁員計劃較先前傳聞有所縮小,但也體現了東芝急需擺脫虧損狀態的決心。除了裁員以外,東芝表示,目前在東京都港區和川崎市皆設有總部辦公室,之後計劃在2025年度上半年內、將總部機能集中至川崎市,且會將營運資源轉向功率半導體、量子技術等成長領域。

東芝計劃在2026年度將營收提高至3.75兆日元,營益目標3,800億日元,營益率自現行的約1%提高至10%。

東芝去年接受以JIP爲首的財團的收購要約,該公司股票于去年12月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結束了在資本市場中十年的動蕩與混亂。

三星電子解散Bot Fit機器人業務團隊

三星電子最近進行了重大的組織重組,以增強其在下一代機器人業務方面的能力,並將其視爲關鍵增長領域。作爲重組的一部分,該公司解散了負責開發三星首款可穿戴機器人“Bot Fit”的機器人業務團隊。解散的團隊最初于2021年12月從特別工作組提拔,現在成員要麽回到原來的部門,要麽被重新分配到三星研究院首席技術官(CTO)Jeon Kyung-hoon領導下的特別工作組。

業內人士稱,此次重組涉及CTO工作組下的研發(R&D)人員的調整,以利用機器人領域先進開發的協同效應。此舉是在Bot Fit完成開發和量産工作後做出的,表明三星電子公司爲增強機器人能力而進行的戰略轉變。

雖然三星電子相關人士解釋道:“Bot Fit的開發和量産已經完成,重組的目的是增強我們的機器人業務能力。研發人員已調入CTO的工作組,以與三星研究機器人的團隊形成協同作用。”但業界認爲機器人業務團隊的解散很不尋常,尤其是在Bot Fit的全面銷售即將開始之際。三星內部也有觀點認爲,盡管Bot Fit經過了5年的密集開發,但其技術發展仍低于預期,因此維持專門團隊的效果已經減弱。

三星電子首款可穿戴機器人Bot Fit已于今年上半年進入B2B市場,在老年生活社區等設施中作爲助行器發揮作用。

不過,也有許多人也認爲這些舉措是開發人形機器人的准備步驟。在CES 2024上,三星電子副董事長、CEO兼設備體驗(DX)部門負責人Han Jong-Hee(韓鍾熙)闡述了三星電子的機器人願景,瞄准制造、零售、家庭和個人使用,最終目標是創造能夠與人類共存的智能機器人。

0 阅读:0

芯榜有科技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