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鄧小平派人致信台灣,呼籲統一,宋美齡的回複令人心寒

縱觀曆史2021 2024-04-30 23:26:45

1982年,國內局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當時中國大陸已決定推動改革開放,把國家重心放在經濟發展上。而在台海問題上,大陸這邊也正在主動釋放善意。

早在1979年,鄧公就把台灣回歸,祖國統一的大業提到了日程。提出了80年代三大任務,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實現祖國統一。爲了完成統一大業,82年鄧公還讓廖承志,幫忙給蔣經國送去了一封信,但回這封信的卻是宋美齡。

面對鄧公真心實意的呼籲兩岸統一的信件,宋美齡給出的回應卻讓人心寒。宋美齡的回信中最值得關注的一句話是:敝帚自珍,幡然來歸,以承父志,回頭是岸。

宋美齡相當于是在嘲諷送信的廖承志,因爲廖承志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國民黨元老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兒子。廖仲恺不管是在我黨,還是在國民黨那邊都極具有影響力,名聲也相當不錯,所以鄧公才會選擇讓廖承志幫忙把信件送到台灣。

宋美齡的回信則是在指責廖承志沒有繼承父志,不但沒有幫國民黨,還在幫我黨“對付台灣”,希望他可以回頭是岸,其中的惡意有多少可見一斑。宋美齡對鄧公所提出的兩岸統一的事情又是什麽態度,也就一目了然了。

宋美齡會做出這種回應,顯得很奇怪。其實台方讓宋美齡來寫回信,本身就已經有很大的問題了。

蔣介石去世後,宋美齡爲了表面上維持住與蔣經國的“母子情誼”,主動離開台灣趕赴美國。此後的28年時間內,她一直都定居在美國,鄧公給蔣經國發去公開信,已經是宋美齡離開台灣的第七年。

宋美齡有什麽必要回來再摻一腳台灣的事情呢?這麽做可能會得罪當時已經牢牢控制台灣政權的蔣經國。蔣經國又爲什麽會讓宋美齡來寫回信呢?我們其實有理由相信,這事他們兩個人早就商量好了,蔣經國恐怕是在通過宋美齡的渠道,來表達自己對兩岸統一的態度。

此事也不奇怪,蔣經國這個人本身就比較別扭,與我黨也是有著很深聯系。

早在1925年,蔣經國就被送到蘇聯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兩個月後就成爲共青團團員。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蔣經國還曾公開登報指責父親背叛革命,年輕的他曾經信仰過共産主義。

掌控台灣後,蔣經國多少也有些底線,並不想搞“台獨”,知道這麽幹會讓自己成爲千古罪人。

當時,蔣經國又不願意真心實意的支持兩岸統一。80年代初期時,蔣經國已經完全控制台灣政權,如果兩岸統一了,那他大概率沒法繼續控制台灣政權,出于保護自己權利的角度考慮,他對統一有所疑慮,也在情理之中。

80年代時,國際局勢發生很大變化,大陸這邊已經是立場鮮明的,要放棄和台灣對抗。鄧公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希望通過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偉業,蔣經國時代也一直在推動台灣的工業和經濟發展,所以台灣沒有必要和大陸翻臉,甚至還有和大陸溝通合作的可能。

蔣經國作爲地區領導人,肯定是不能公開反對統一的,這會激怒大陸,也會破壞好不容易有所緩和的兩岸關系。讓一個已經離開了台灣政壇核心數年時間,但在兩岸都有極大影響力的人反對統一,能夠讓蔣經國既保住面子,又能保住裏子。

宋美齡恰好是合適的人選,她在中國政壇叱咤風雲了幾十年,還是蔣介石的夫人,與宋慶齡是姊妹關系,蔣經國讓宋美齡出面絕對是非常合適的。

蔣經國的選擇還是太過自私,相較如今,那個時代最容易解決兩岸的分歧,促成統一,因爲雙方都已經有了一些基本共識,大陸明確說了要放棄意識形態對抗,願意和台灣合作交流,想達成第三次國共合作的誠意很大。

只要蔣經國願意接受,雙方很快就能夠達成共識,但他出于私利拒絕了大陸好意。蔣經國去世以後,鄧公歎息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機會,如果當時蔣經國能夠大公無私一點,說不定現在的兩岸局勢就能有很大變化,完成統一也是有可能的。

0 阅读: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