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中國科技界傳來四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談昔日數碼 2024-03-07 09:29:36

晚上!中國科技界傳來四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第一個好消息:中國手機市場“變天”!華爲銷量大漲蘋果暴跌

據《環球網》消息,中國市場,一片硝煙彌漫的智能手機競技場。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領域,蘋果公司正面臨著來自華爲的嚴峻挑戰。據最新數據顯示,前6周,蘋果iPhone在中國銷量同比下降了驚人的24%。這個數字讓分析師們爲之震驚,同時也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爲什麽蘋果在中國市場陷入了困境?競爭就是答案。華爲作爲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其銷量在同期激增了驚人的64%。華爲以其高端市場的強勁競爭力和中端市場的激進定價,給了蘋果無以回避的壓力。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卻在市場上悄然引爆。

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正在逐漸下滑。根據對比法技術市場研究公司的報告,蘋果的市場份額已從去年同期的19%下降至如今的15.7%,排名從第二滑落至第四。這一趨勢讓人擔憂,也讓蘋果公司高層開始重新審視他們在中國市場的戰略。

然而,問題的根源並不僅僅是一款手機的銷售。蘋果的iPhone 15雖然是一款優秀的設備,但相較于上一代産品並沒有明顯的升級,消費者們發現他們繼續使用老一代iPhone也沒什麽不好。這種觀念的轉變讓蘋果面臨著一個更爲深層次的挑戰:如何在産品創新上持續引領市場。

第二個好消息:中國科技自立自強是“卡不住的”

據《中國經濟網》消息,中國科技,猶如一股不可阻擋的奔流,無論面對何種技術挑戰,我們均能迎刃而解。就像新聞發布會上所說:“任何一項已知的技術,要卡是卡不住的,最多就是時間問題。”這句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中國科技發展始終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基石之上,我們勇敢地面對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決心攻克任何技術難題。

以北鬥導航爲例,初期中國曾希望通過國際合作來打造一套衛星導航系統,然而該合作項目後來陷入僵局。但這並沒有讓我們氣餒,我們堅定地決定自建北鬥導航系統。如今,北鬥導航系統已經成爲世界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技術先進、功能強大,並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爲各行各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僅在2022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産業的總産值就達到了5007億元。

不僅如此,中國的空間站也有類似的故事。多年來,我們屢創重大科技成就,這不僅堅定了中國科技事業的信心,磨砺了我們的科技隊伍,還增強了我們的自信心。如今,我們擁有全球最龐大的科技人力資源,研發資金投入也位居世界第二,有效發明專利的數量更是世界第一。中國科技的進步勢不可擋,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勢如破竹。

面對一些國家采取“脫鈎斷鏈”、“小院高牆”等極端手段進行科技競爭,我們始終堅持開放合作的原則。我們願意與其他國家分享科技成果,共同探索科學的前沿,推動全球的發展。

就拿北鬥導航來說,中國的北鬥不僅僅屬于中國,它也屬于全世界。隨著全球組網的成功,中國的北鬥系統已經爲全球提供服務,並與137個國家簽署了合作協議。我們一直秉持開放、合作、共享的理念,推動北鬥系統得到全球範圍內的廣泛應用。

堅持開放,擯棄封閉,這是我們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明智選擇。科技競技場應該遵循科技發展的規律,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則。我們推動高水平的科技自主創新,並不是要關起門來獨自封閉地進行研發,而是積極參與全球的創新網絡,共同培育和發展新的動力,爲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驅動發展。中國科技的自信勢不可擋,它將書寫著我們更加輝煌的明天。

第三個好消息:成功漂移!風雲四號B星“接棒”A星

據《人民網》消息,經曆了一個月的探索和業務調整,風雲四號B星(以下簡稱“B星”)成功接替了風雲四號A星(以下簡稱“A星”),並順利恢複了業務服務,B星現在在東經105度的靜止軌道上爲更多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提供天氣預報、防災減災救災等數據支持。

據了解,A星作爲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先驅,于2016年12月11日發射,最初是爲了科研試驗而設計的,後來承擔了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觀測的任務。

在2022年1月,A星正式接手了空間與重大災害的值班任務。相關負責人表示:“A星在各類災害監測評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台風、強對流、洪澇、火災、火山噴發、幹旱、高溫還是冰雪災害等,它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支持作用。

A星的作用不僅體現在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全面早期預警倡議上,還在國際氣象防災減災救災以及“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3月5日早上8點,“雲圖接收是否正常?”“定位精度如何?”等一系列指令開始進行北京氣象衛星地面站星地協同配合工作。經過短暫的等待,終于得到了肯定回應:“數據接收正常。”“定位准確。”所有的指令確認完成後,B星正式接替A星,業務平穩過渡。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運行控制室副主任鄭旭東介紹說,此次業務調整是爲了保持東經105度主要業務位置的連續性。B星在新的軌道上展開監測業務服務。鄭旭東表示:“目前,B星正處于發展的黃金階段,星地系統運行良好,時空分辨率可達到1分鍾、250米,技術性能更加卓越。軌位調整後,B星將爲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警提供更強大的技術支持。”

據悉,B星接替A星後,A星已于3月5日8時30分開始漂移,並將在接下來的10多天內從東經105度漂移到東經86.5度。

“在下一個階段,A星及其地面系統將繼續保持業務運行狀態,逐步減少業務強度,繼續發揮其觀測和服務的作用。”鄭旭東表示。

第四個好消息:人員流動量超78億人次!2024年春運期間公路出行量創曆史新高

據《央視新聞》消息,2024年的春運已經圓滿結束,這是一次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員流動盛會。據交通運輸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春運期間的公路人員流動量超過了驚人的78億人次,創造了新的曆史紀錄。這一數字讓人驚歎不已,同時也展現了公路出行的全新面貌。

今年春運期間,人員流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態勢,出行總量創下曆史同期的新高。公路作爲基礎性交通方式,其作用顯而易見。從數據上來看,公路人員流動量在跨區域人員流動中的比例進一步提升,超過了90%的占比,成爲多元化出行中的絕對主角。與此同時,客流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綜合運輸服務處處長馮立光介紹,今年春運最顯著的變化之一是自駕出行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自駕人員出行量超過了驚人的67億人次,占據了跨區域人員流動總量的約80%。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與朋友和親人一同踏上自駕之旅,享受自由自在的行車樂趣。

此外,馮立光還提到,今年春運高峰期的運輸強度也有了明顯的增加。在客流規模創下曆史新高的同時,春運高峰日的客流強度和車流強度均超過了以往的峰值。2月15日(正月初六),單日公路人員流動量接近3億人次,全國高速公路車流量更是超過了7000萬輛次。這些數據再次凸顯了春運期間巨大的運輸壓力。

0 阅读:1

談昔日數碼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