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來了,直接參戰?大批軍事顧問到達烏克蘭,俄方作出重大決定

深度科普 2024-05-12 02:09:16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報道稱,五角大樓發言人彼得·萊德表示,美國正准備向烏克蘭派遣大批軍事顧問。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承認,俄羅斯軍隊開始占據上風,烏克蘭軍隊將很難守住前線。 新的美國軍事顧問將幫助烏克蘭人使用新武器。

奧斯汀認爲,夏季,俄烏戰線將會發生大規模戰鬥。 雖然美國不會派出主力地面部隊參戰。 然而,美國將能夠提供軍事顧問來支持烏克蘭軍隊。

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稱,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北約不會在烏克蘭部署大量部隊。 但北約成員國已開始派遣軍事顧問。

法國已向烏克蘭派遣了100多名炮兵偵察和工程專家,英國則派遣了特種空軍特戰顧問。 此次,美國將派出60多名美國軍官,幫助烏克蘭策劃戰鬥、維護武器、管理烏克蘭武器的後勤。

據美國媒體報道稱,最新的610億美元軍事援助將主要集中在防空和火炮系統上。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美國的戰略是通過一場持久的消耗戰來消耗俄羅斯的防禦戰有生力量。 完全沒有攻擊的意思。

美國、英國和法國的軍事顧問和專家將直接規劃烏克蘭的戰鬥,加強指揮並協調軍事運輸。 直接鏈接北約情報中心,加強烏克蘭軍事防禦能力,擊敗俄羅斯夏季攻勢。

援助烏克蘭目前已成爲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共識。 美國也不指望在烏克蘭取得全面勝利,超過600億美元的援助也不足以擊敗俄羅斯。 援助資金的目的只是爲了讓烏克蘭維持到談判之日,並防止其在俄羅斯機械化集群的持續攻擊下徹底崩潰。

俄羅斯是核導彈大國,俄羅斯的核武器可以毀滅地球數次。 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大規模入侵俄羅斯。

美國和北約沒有能力向莫斯科開槍。 俄羅斯核導彈可以直接射向華盛頓、紐約、華沙、巴黎和倫敦的頭頂。

美國和西方打敗俄羅斯的唯一出路就是逐步削弱俄羅斯的實力。 目前俄羅斯在戰場上處于只能進不能退的局面。 俄軍只能在烏克蘭戰場上前進,如果撤退,國家就會分裂,內亂就會開始。

俄烏戰爭現已進入第三個年頭,但基輔仍然在烏克蘭的控制之下,而頓巴斯的心髒地帶的雙子城市仍然在烏克蘭的控制之下。 俄羅斯軍事疲勞的迹象開始出現。

西方任何有理智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殺死俄羅斯的機會。 這比在阿富汗花費的 2 萬億美元要好得多。 然而,又不能過度刺激俄羅斯,否則會直接升級爲核戰爭。

對西方來說,最好的辦法是花費超過6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而這僅相當于美國GDP的千分之二左右。 戰場距離美國和西方國家較遠,戰爭沒有發生在西方國家的工業區,美國不會大規模參與。

那麽美國就會選擇把戰爭拖10年、8年、天天打防禦戰、把俄羅斯拖入貧困的必然選擇。

俄羅斯要想力挽狂瀾,就必須發動大規模進攻。 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現在已經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俄軍並沒有表現出閃電戰、大縱深進攻的策略。 也沒有發生空對地大規模襲擊的海灣戰爭。

事實上,目前俄烏戰場的環境與1941年後的抗戰戰場非常相似,都是逐城消耗戰。 目前來看,奪取烏克蘭領土不太可能帶來大規模的經濟收益。 俄羅斯的大部分軍費都花在了戰場上。

俄羅斯擺脫困境的出路就是擴充軍隊,打一場大戰。 據《新聞周刊》報道,俄羅斯正在擴大軍力,爲與北約的重大戰爭做准備。 拜登甚至直接表示,“俄羅斯的胃口不僅限于烏克蘭”,“還會拿下北約成員國”。

俄羅斯《消息報》透露,有俄羅斯國防部消息人士稱,俄羅斯正在進行大動作。 組建了一個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旅、一個坦克師、一個新的空軍集團,兩個新的步軍。

事實上,北約也在爲戰爭做准備。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爭表明,聯合國在很大程度上是無用的。 真正有用的是,通過加強常備軍和擴大國防工業,地區政治軍事聯盟將不斷得到加強。

俄羅斯很清楚與烏克蘭的戰爭將會升級。 現在是美國和北約軍事顧問,下一步是北約小部隊,最終將直接是北約部隊。 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最終可能升級爲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的直接對抗。

13 阅读:4448
评论列表
  • 宵夜 22
    2024-05-12 17:13

    鐵鍋炖大鵝!鍋下柴火越來越多了!

  • 2024-05-12 23:15

    來了就怕回不去了……😪😪

  • 天使 10
    2024-05-12 21:00

    加大核彈全滅西方援助

  • 2024-05-12 23:44

    其實決不決定都沒什麽用,再打下去俄羅斯注定悲慘的結局

    明100 好好 回覆:
    👍👍👍大明人
  • 2024-05-13 02:26

    給我一個面子,核彈伺候,謝謝

  • 2024-05-13 06:35

    送人頭!賺骨灰盒!!!

  • 2024-05-13 08:49

    支持俄羅斯🇷🇺把這批訪烏克蘭滅掉不要留,

深度科普

簡介:用獨特的角度給你帶來不一樣的認知,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