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至今納稅超300億元,這家中藥龍頭是如何做到的?

野馬財經 2024-04-29 10:42:07

完善大健康産業鏈,打造立體産品格局。

作者 | 馮婉瑜

編輯丨高遠山

來源 | 野馬財經

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死亡率第一的疾病。世界心髒病聯盟(WHF)發布的《2023年世界心髒報告》顯示,僅2021年,就有205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約占全球死亡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心腦血管疾病用藥也是全球醫藥市場的前三大用藥品種。根據米內網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至2021年,心腦血管類疾病用藥始終屬于中成藥臨床終端用藥的第一大類。

作爲以心腦血管中成藥起家的中醫藥頭部企業,步長制藥經過在中藥行業三十余年的不斷打磨,構建起了自身獨特且堅實的護城河。

在人口老齡化和中醫藥需求日益增長的當下,步長制藥近年來充分發揮全球天然藥、中藥處方專利藥戰略的優勢,立足中藥、深挖生物制藥、進軍疫苗領域的三方布局,正在逐步成爲核心競爭力雄厚的醫藥企業。

4月26日,步長制藥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132.4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9億元,同比增長120.85%,實現扭虧爲盈。

圖源:“步長制藥”公衆號

01成立三十余載:立足心腦血管市場,打造中藥龍頭企業

步長制藥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以醫藥制造業爲主的企業,于2016年11月登陸上交所上市。

步長制藥的前身是鹹陽步長制藥有限公司。1993年8月,趙濤和父親趙步長創辦了鹹陽步長制藥有限公司,並在次年將首款獨家專利藥産品——“步長腦心通”投放市場。通過這款獨家專利藥,步長制藥奠定了自身在心腦血管中成藥領域的龍頭地位。

作爲造成國人因病死亡的“頭號殺手”,心血管病患病及死亡人數持續走高。2023年,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顯示,中國現有心血管病患者約3.3億人,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疾病負擔下降的拐點尚未出現,人口老齡化對疾病防控策略提出了挑戰。

心腦血管病發病率的不斷上升亦將增加藥物需求。心腦血管疾病中多數病種爲長期慢性病,其中的中風、厥心痛、頭痛、眩暈、心悸怔忡、健忘等均屬中醫藥治療的優勢病種。中成藥在治療慢性病方面具有辨證施治、標本兼顧等獨特優勢,因此,心腦血管中成藥在醫院終端中成藥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目前,在心腦血管用藥領域,步長制藥已成功開發、培育了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丹紅注射液三個知名獨家品種,2023年度合計銷售收入達到74.28億元,並均進入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2年版)。

圖源:“步長制藥”公衆號

根據米內網的數據顯示,上述三個獨家中藥品種2022年在心腦血管中成藥市場份額的排名在前20位。

過去一年是醫藥行業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的關鍵轉折之年。米內網發布的《2023年度中國醫藥市場發展藍皮書》顯示,2022年中國醫藥制造業七大子行業合計營業收入同比僅增長0.22%。在這之中,中藥保持了較好的增長韌性。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陸續推出相關産業政策,如《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幹意見》、《“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新版《藥品注冊管理辦法》、《中藥注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幹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文件,中醫藥産業增長態勢良好。

爲了適應心腦血管市場的快速增長及中藥行業政策的變化,步長制藥近年還在化藥與生物藥方面積極布局,培育出了多個化藥類型注射和口服劑型産品。步長制藥近年又培育出了燈盞花素氯化鈉注射液(獨家品種),用于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如腦梗塞,腦出血後遺症所致偏癱;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及高粘血症等;和其他缺血性及伴有微循環障礙性疾病。

02堅信科技“永動力”:完善大健康産業鏈,打造立體産品格局

步長制藥希望將公司打造成“中國的強生、世界的步長”。以此爲願景,其在科研創新上持續進行了鑽研突破。

近日,步長制藥控股子公司四川泸州步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在研品種“BC008-1A注射液”新增適應症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擬開展適應症爲膠質母細胞瘤及非小細胞肺癌、食管癌等晚期實體瘤。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步長制藥在該項目上已投入的研發費用約爲 7581.28 萬元。目前國內外尚無同類雙靶點藥物批准上市。

近年來,立足于心腦血管市場,步長制藥依靠中藥主賽道優勢,也在朝大健康方向轉型,從中成藥向生物藥、疫苗、化藥、醫療器械、互聯網醫藥等多領域協同發展轉換,並逐漸加速全球化步伐。目前步長制藥已形成了立足心腦血管市場、覆蓋中成藥傳統優勢領域、聚焦大病種、培育大品種的立體産品格局。

爲了逐夢強生,早在成立之初,兩位創始人就提出了“科技是企業發展永恒的動力”的科研理念。

步長制藥創始人、董事長趙濤

多年來,步長制藥一直重點圍繞心腦血管、婦科等大病種治療藥物的研究,在技術、産品和人員上積累了顯著的優勢,並注重研究鏈條的延伸,建立了立足于腦心同治理論,覆蓋調研、立項、小試、中試、臨床及産業化,延伸至藥品上市後循證醫學研究的完備研究體系。

步長制藥2023年年報顯示,步長制藥目前已擁有473件有效專利,在研産品216個,其主導産品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丹紅注射液、前列舒通膠囊、頭痛甯膠囊、康婦炎膠囊、消乳散結膠囊、通脈降糖膠囊等均爲獨家品種。針對這些專利産品,步長制藥亦在不斷研發新的專利,以延長保護期。

圖源:“步長制藥”公衆號

在化藥領域,步長制藥在原研藥中積極投入,積極篩選具有靶點明確的化藥。

在生物藥領域,針對腫瘤、骨質疏松等大病種、長期病、慢性病等領域,步長制藥已布局開展科研,目前有17項生物制品正在研發,部分項目已進入臨床 I 期至 III 期階段,覆蓋腫瘤、 血液疾病和骨質疏松等治療領域。在疫苗領域,公司已擁有5項疫苗産品,另有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雞胚、成人型)、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MDCK 細胞)、水痘減毒活疫苗、帶狀疱疹減毒活疫苗等産品正在研發。

此外,步長制藥還形成了覆蓋全國商業、零售、醫院的營銷網絡,並打造網上購藥平台、診斷試劑與醫療器械、腫瘤早期功能影像技術及影像導航腫瘤微創精准診療技術等,完善生物制藥全産業鏈。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公司目前已具備較強的技術水平和研發實力,擁有良好的技術儲備,並建立了適合公司自身特點的自主技術創新和多層次對外技術合作相結合的研發模式,爲公司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03擔當社會責任:積極回饋社會,成立至今納稅超300億元

步長制藥不僅在藥物研發藥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還積極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動承擔責任,聽黨的話,依法納稅,積極回饋社會。

2008年步長制藥發起的“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活動。十多年來,該公益活動足迹遍布全國五大涉藏工作重點地區,來自全國的2.2萬名專家、教授,爲51.4萬人次藏族及其它少數民族同胞提供免費醫療救助與全程免費手術。截至目前,已爲受援地醫務人員培訓近3000場次,覆蓋人員達10萬余人次;爲20余萬人次的各族群衆開展健康科普講座;先後爲近3000名先心病患兒提供免費手術治療,救治救助近千名已確診和建檔且符合手術條件的肝包蟲病患者。

步長制藥也致力于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工作的開展。2018年,步長制藥本著弘揚中醫藥文化、傳播健康知識的初衷,在印尼舉辦了“心腦血管病及風濕骨病健康知識講座”,受到當地居民廣泛認可。同樣借助“一帶一路”平台,步長制藥的心腦血管領域優勢也有機會在海外展示。

步長制藥自成立以來(成立-2024.3.31),已累計全國納稅304.95億元,其中山東園區合計納稅169.73億元、東北園區合計納稅32.69億元、保定天浩合計納稅14.75億元、陝西地區合計納稅77.12億元,邛崃天銀合計納稅4.38億元,爲地方經濟持續穩健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2019年8月,公司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回購股份3553.79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爲3.11%,已支付的總金額爲9.34億元(含傭金等交易費用),已按披露方案完成回購。股份回購穩定了公司股價,爲維護A股市場基本穩定做出了貢獻,維護了所有股東利益。

2022年8月31日,公司經股東大會審議、投票表決,已注銷回購股份3553.797萬股,占注銷前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爲3.11%。

圖源:“步長制藥”公衆號

2023年12月14日,公司發布公告,鑒于公司當前股價未能體現出公司的長期價值和出色的資産質量,對公司良好的市場形象有所影響。爲充分維護公司和投資者利益,穩定投資者預期,增強市場信心,推動公司股票價值的合理回歸,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認可,公司擬以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進行股份回購。

自2023年12月14日至2024年4月24日,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054.63萬股,已回購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爲0.95%,購買的最高價爲17.44元/股,最低價爲14.16元/股,累計已支付的總金額爲1.68億元(不含交易費用)。

自上市以來,步長制藥本著回報股東,打造標准藍籌理念,已累計支付現金分紅84.75億元(含回購)(2023年度利潤分配待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實施),超過募集資金45.75億元(募集資金39億元)。

步長制藥董事長趙濤表示,“真正的企業家一定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在關鍵時刻沖在第一線,要承擔起社會責任,用一點一滴的行動回饋社會。”作爲愛國華商,步長制藥董事長趙濤不忘初心,將中華文化、中藥文化推向全球,始終認爲一家企業要爲祖國的經濟發展、繁榮穩定做出更多貢獻。

你和身邊的朋友對于醫藥行業還有哪些了解?評論區聊聊吧。

0 阅读:192

野馬財經

簡介:關注金融創新的財經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