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權閹魚朝恩爲什麽要派人挖了郭子儀祖墳?

人文之光 2024-03-11 13:57:55

唐朝大曆三年,西元768年,唐朝名將郭子儀的祖墳被人挖掘了。而整個朝野都知道,挖了郭子儀祖墳的人並非別人,正是當時唐朝的權閹魚朝恩。

關于魚朝恩派人挖郭子儀祖墳,有說法認爲是魚朝恩聽人說郭子儀祖墳風水好,會危害自己的仕途,甚至郭子儀家的祖墳處于龍脈之上,因此郭子儀可能將來成爲皇帝。所以魚朝恩才派人挖了郭子儀的祖墳。當然這個說法是否屬實,一直有爭議。個人覺得即便是確實和風水有關,其實頂多也是一個輔助因素。

因爲魚朝恩從一個小太監,混到權閹,他的認知裏,對于玄學運氣必然是相信的,但同時,他必然也知道:對于郭子儀這樣的實力派人物,如果單就因爲捕風捉影的風水學說就挖其祖墳,必然也是很不理智的。

因此個人覺得,魚朝恩和郭子儀的鬥爭,本身就是權力之爭。

1、郭子儀力挽狂瀾

在中國古代,有這麽一句老話:叫五十知天命。這話是春秋時期孔子說的。要知道,古代的平均壽命較短,對于多數人來說,能發展自己事業的上升空間其實也非常有限,所以一個人的成敗,到了五十歲,差不多也就定格了,幾乎沒有翻盤的可能性。其實這句話在21世紀的當下,也適用于絕大多數人——畢竟,逆襲是少數人的事情,大齡狀態逆襲,更是少之又少的事情。

郭子儀在五十八歲的時候,還是一個很普通的唐軍軍官。所以郭子儀對于自己的人生,其實此時也沒有太大的幻想。

不曾想,就在這一年,唐朝爆發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安祿山起來造反了。安祿山造反初期,當時唐朝的皇帝李隆基還以爲是安祿山的仇家造謠,想借刀殺人。直到安祿山大軍逼近洛陽的時候,在長安的李隆基這才相信:胡兒真的要來奪取自己的天下。當然安祿山此時並不承認自己想篡位,而是聲稱:天子身邊有奸臣,所以自己要幫助天子清君側。在高仙芝、哥舒翰這些將領都因爲李隆基瞎指揮的情況下被安祿山擊敗以後,李隆基于是委任郭子儀做朔方節度使。

郭子儀臨危受命,于是帶領朔方軍同安祿山的叛軍交鋒。

當時天下承平日久,加之關中的精銳唐軍差不多都被楊國忠葬送在南诏(天寶戰爭),所以安祿山大軍幾乎勢如破竹。反倒是郭子儀的朔方軍能夠在唐軍集體潰敗的過程裏,取得一系列勝利,鼓舞了唐軍士氣——雖然郭子儀沒能在短期內扭轉戰爭的態勢,但他的表現,倒是讓唐廷看到了希望。

所以李亨稱帝以後,冊封郭子儀爲兵部尚書,而郭子儀有了兵部尚書的權限以後,對殘存的唐軍進行一番整合,而後對長安發動反撲,最終,長安得以被唐軍收複。

2、郭子儀被猜忌

帝王心術多猜忌。李亨也不例外。要知道,李亨能夠當皇帝,本身也是精于心機的結果:李隆基在位期間,曾經“一日殺三王”,原本的太子李瑛就是被李隆基借故處決的。李亨做太子期間,李隆基對太子也多有猜忌心理。因此李亨才在馬嵬坡,策劃了馬嵬坡之變,借此鏟除了楊國忠,削弱了李隆基的勢力。

郭子儀有功于大唐,但同時威望頗高的郭子儀,也讓李亨不放心。所以李亨派遣太監魚朝恩去監督郭子儀作戰。在魚朝恩的瞎指揮下,唐軍吃了敗仗。一般書上認爲是魚朝恩誣陷郭子儀作戰不利,于是李亨偏聽偏信,于是罷免了郭子儀。但個人覺得,李亨即便是昏君,也該知道軍事方面的專業度,郭子儀碾壓魚朝恩,但李亨還是采納了魚朝恩的說辭。這並不合理,因此更大的可能性,其實是李亨對郭子儀有猜忌。

魚朝恩和郭子儀的恩怨,一般來說,也是從開始有了起點。

李亨在位六年去世,李豫登基,這便是唐代宗。唐代宗在位期間,吐蕃軍隊攻破長安,唐代宗出逃。此時唐代宗想起了請郭子儀出山。而郭子儀只武裝了幾千唐軍,就讓吐蕃軍感到了忌憚。之後多年裏,吐蕃每一次和唐軍交鋒,都被郭子儀擊潰。這些戰功,無疑讓郭子儀的威望進一步提升。

而代宗時期,也正是魚朝恩權勢最大的一個時期。魚朝恩想要弄權,無疑和郭子儀有了沖突:魚朝恩覺得郭子儀是自己進一步擴大權勢的攔路虎,這才是魚朝恩搞事情的背景。

魚朝恩挖郭子儀祖墳,個人覺得,更大的目的其實是想借此激怒郭子儀,而後逼迫郭子儀造反,這樣魚朝恩會有口實將郭子儀從朝廷裏排除出去。

郭子儀戎馬一生,也從玄宗時代混迹官場到代宗時代,哪裏會識破不到魚朝恩的圖謀?于是郭子儀表示:自己的部下在戰亂的時候,也經常挖別人的墳,自己的祖墳被挖也是報應,所以不想追究。而郭子儀的這一招,瓦解了魚朝恩的陰謀。

二年後,魚朝恩被唐代宗設計殺死。唐代宗敢于采取暗殺手段對付魚朝恩,其實也是考慮到,有郭子儀這類軍中威望巨大的大佬在,就不用忌憚魚朝恩的部下搞事情。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