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出汙名化報告,以“強迫勞動”攻擊中國新疆汽車供應鏈

現代物流報 2024-05-23 08:43:20

文 / 本報記者 朱睿穎

當地時間5月20日,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發布報告,指責幾家歐洲汽車制造商從一家所謂涉嫌與中國新疆地區“強迫勞動”有關的企業采購零部件。

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羅恩·懷登點名寶馬、大衆、捷豹等汽車制造商,指責他們“把頭埋在沙子裏”、拒不承認其供應鏈中有任何“強迫勞動”。

(圖源:新華社)

外交部對此予以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在5月21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表示:“這種爲一己之私肆意破壞國際經貿規則、嚴重擾亂國際産業鏈供應鏈的行徑,是美國霸淩霸道的體現,是人類發展進程的倒退。中方對此予以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在打擊中國涉疆供應鏈方面,美國可謂是“锲而不舍”“手段頻出”。

顛倒黑白,慣用手段

5月20日,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羅恩·懷登幾家歐洲汽車制造商時表示,這些車廠使用了涉強迫勞動而被禁止的供應商所提供的零件,顯然它們的監管是不夠的,也未建立必要的制度去確保那些零件不被用于進口到美國的汽車裏。

懷登點名多家車廠,指其從美國所謂《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實體名單上的中國供應商采購。他還批評一些汽車制造商在中國進行的審計不可靠,呼籲美國政府在上述實體名單中添加更多實體。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單邊強制措施對人權負面影響問題特別報告員阿萊娜·杜晗一行剛剛結束對新疆的訪問。

杜晗此行訪問了烏魯木齊、石河子、昌吉、和田等新疆多地,她發現濫施單邊制裁才是阻礙新疆人權和民生發展的根源:“在訪問期間,我收到了許多關于單邊制裁不利影響以及由此産生的影響人民生活的社會經濟後果的報告。”

杜晗在5月17日的記者會上明確表示,現在只要和新疆有任何關系都會被指稱是與“強迫勞動”相關,而被指稱的一方需要去舉證,證明自己的清白,這完全是舉證責任倒置。她還呼籲有關國家取消和暫停所有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而對中方實施的單方面制裁。

(圖源:上汽大衆官網)

在過去的一年多裏,有來自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近400個團組4300多名外國賓客到訪新疆,其中既有政府官員、外交使節,也有宗教界人士、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和普通民衆,他們到訪新疆多地,各有各的觀察視角和敘述方式,但不約而同的一點發現是,他們在西方媒體上讀到的涉疆可怕報道與實際所見所聞並不相符。

令人遺憾的真相則是,美國政府並不在意來自世界的看法,他們只想兌現自己的利益。

對歐舞劍,意在中國

今年2月,美國海關以“零部件涉嫌違反對華制裁”爲由扣押了數千輛德國大衆旗下品牌的車輛,其中包括約1000輛保時捷、數百輛賓利和幾千輛奧迪,大衆被迫緊急替換相關零部件。

近幾年,美國多次對德國大衆出手,德國政客也響應這一舉動。2022年5月,德國政客盯上了大衆新疆工廠。當時,德國聯邦經濟部(部長爲綠黨)以“強迫勞動”爲由,拒絕了一家公司的四份申請,決定不爲其在中國項目提供擔保。有德媒援引消息稱,被拒絕的公司就是大衆。

2023年12月,德國大衆汽車發表聲明稱,審計機構經委托進行獨立審查後,沒有發現大衆新疆工廠存在任何“強迫勞動”的迹象或證據。

聲明稱,審計團隊按照國際人權原則的管理體系標准,通過對大衆新疆工廠197名員工的員工合同和工資支付進行現場采訪和調查,評估了該工廠包括童工、強迫勞動、健康和安全在內的八個領域。最後,審計團隊沒有在大衆新疆工廠發現所謂“強迫勞動”的迹象。

但遺憾的是,西方政客並不在意這些來自“中國西部”的聲音。

2024年4月,美國勞工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次長西娅·李(Thea Lee)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揚言,出于“強迫勞動”的考慮,跨國公司無法負責任地在疆開展業務,因此應該離開新疆。

但這次扣押的根源是來自中國西部的零部件嗎?答案是否定的。德國大衆與上汽集團在新疆建有合資工廠、在中國設立了最新的測試跑道,美國真正的目的是迫使大衆退出新疆、退出中國,轉身投向美國懷抱。

美國看似對德國大衆動手,但矛頭直指中國。美國針對來自“中國西部”,也就是新疆地區生産的零部件,根據美國2021年出台的所謂“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所有在地理範圍內中國新疆地區制造的産品都被認定是通過所謂“強迫勞動”生産的,除非有關方面能提出相反證據。

換句話說,所有來自新疆的産品或是含有新疆原材料的任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産品都被美國政府予以有罪推定,被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且美國海關無需舉證就可以扣押甚至是罰沒産品。

與虎謀皮,歐盟要啥?

此前,美國拉紮德資産管理公司高管克裏斯提·卡梅斯指出,在德國經濟衰退的背景下,德國供應商一方面要面臨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的問題,同時,他們還需要在保住傳統汽車市場份額的同時,對電動汽車進行投資,“兩線作戰”也導致他們的成本翻倍。

這一事件的發生,對歐洲本來就不景氣的汽車工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美國在宣布將中國新能源車關稅提高至4倍的同時,再提“強迫勞動”這一話題,打壓中國汽車工業以及脅迫歐洲盟友站隊跟中國“脫鈎斷鏈”的目的昭然若揭。

據法新社4月23日報道,歐洲議會當天批准了《關于禁止強迫勞動産品進入歐盟市場的立法決議》(簡稱《反強迫勞動法》),禁止在歐盟市場銷售、進口和出口使用強迫勞動制造的商品。

歐盟官方公報中公布,歐盟成員國須在3年內開始實施。法案旨在從歐洲市場上根除強迫勞動,多家外媒報道認爲,該法案雖未直接提及中國,但針對中國意味明顯,將爲中歐經貿關系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嚴重阻礙中歐之間正常的貿易投資交流。

(圖源:上汽大衆官網)

近來,歐盟正加緊實施針對中國的行動。歐盟中國商會披露,一家中企在波蘭和荷蘭的辦公室4月23日上午突然遭到歐盟方面“未行通知突襲檢查”。

另據彭博社報道,歐盟同日還宣布針對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准入和政府采購進行調查,這將是歐盟首次根據《國際采購協議》發起的調查。

此前的俄烏戰爭,除美國受益外,歐盟遭受重創,不僅失去了俄羅斯的廉價的天然氣石油等能源,同時也失去了俄烏的糧食及重要的交通要道。

當美國在全世界鼓吹與中國“脫鈎斷鏈”時,自己卻很誠實。2023年,美國與頂著各類制裁政策、“戴著鐐铐舞蹈”的中國企業完成了6644.51億美元的貿易額。

從單個國家來看,美國依舊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國。歐盟還是要擦亮眼睛,看清誰才是真正的夥伴。

0 阅读:26

現代物流報

簡介:全國物流行業公開發行的專業報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