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立夏,“熱不熱,看立夏”,今年三伏天熱嗎?看農諺咋說?

農民說農 2024-04-20 17:33:22

立夏,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時間爲每年公曆的5月5日至7日交節,今年(2024年)立夏時間是5月5日。

立夏往往和三伏天相關聯,立夏是夏季的開始,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古時的人們,通過立夏的天氣情況,可以來預測當年三伏天的天氣。

民間也流傳著一些農諺,比如“熱不熱,看立夏”、“立夏無雨三伏熱”等說法。有朋友會問了,今年三伏天熱不熱呢?本篇內容,筆者就通過具體農諺,詳細說說如何通過立夏節氣的天氣表現,來判斷今年三伏天是否炎熱。

“立夏無雨要防旱,立夏落雨要買傘”

先說前半句“立夏無雨要防旱”。意思是指如果在立夏這一天沒有出現降雨,那麽接下來很可能會有一個相對幹旱的夏季(尤其三伏天)。

立夏時節正值春夏之交,經過古人們長期的觀察,此時的氣候可以預示夏季的整體氣候。如果立夏時天氣晴朗無雨,可能意味著三伏天的降雨偏少。

從農業生産的角度來說,容易導致土壤幹旱,農作物缺水而無法正常生長,農民朋友們需要做好抗旱澆水的准備,以確保産量不受影響。

再說後半句“立夏落雨要買傘”。意思是指如果立夏這天出現了降雨,那麽接下來的三伏天內雨水可能會比較充沛。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需要提前做好防雨的准備,比如購買雨傘、修補房屋、加固農田等。

從另一個角度說,三伏天期間,如果遇到降雨天氣,人們就感到相對涼爽一些,沒有那麽炎熱。如果整個三伏天內,降雨天氣占比較大,則意味著當年三伏天不是很炎熱。反之,如果三伏天晴天天氣較多,很少出現降雨天氣,則意味著會比較炎熱。

因此,單從這句農諺來分析,立夏節氣當天是晴天,則當年三伏天就熱,立夏節氣當天是雨天,則當年三伏天相對就涼快一些。

“三伏澇與旱,立夏早看天”

“三伏澇與旱”指的是三伏天的天氣狀況,可能是雨水充沛導致的澇災,也可能是幹旱少雨導致的幹旱。

“立夏早看天”指的是在立夏時節,古人們通過觀察天氣變化,如溫度、降雨等,來預測後續一段時間內的氣候。如果立夏時節雨水較多,那麽可能預示著接下來三伏天雨水也會偏多,容易出現澇災;反之,如果立夏時節幹旱少雨,那麽三伏天也可能出現幹旱的情況。

上面已經提到,三伏天期間降雨多,則會感到涼爽一些,而晴天較多,則會感到更炎熱一些。而“澇”代表著雨水多,“旱”代表著雨水少,因此,此句農諺所表達的意思,和第一句是相同的。

“立夏下了雨,三伏雨不缺”

這句農諺的意思很好理解,單從字面來解釋,如果立夏節氣當天下了雨,那麽當年三伏天期間不缺降雨,也就是說降雨天氣較多。

進入立夏節氣後,氣溫逐漸升高,天氣逐漸轉熱。古人們通過長期觀察,當立夏下雨,意味著大氣中的水分含量較高,這種濕潤的狀態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影響到接下來的天氣變化。

因此,當發現立夏節氣下了雨,當年三伏天的降雨天氣也比較多,再結合上述農諺提到的觀點,降雨多意味著三伏天相對會涼快一些,和上述農諺相呼應。

看到這,通過上述3句農諺,可以總結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立夏節氣當天是晴天,預示著當年三伏天就熱。相反,立夏當天下雨了,預示著當年三伏天相對沒有那麽炎熱。

三伏天熱了好還是不熱好?

從人們日常生活的角度來說,大多數朋友都不太喜歡三伏天期間過于炎熱,尤其是室外工作的朋友,過于炎熱還有可能出現中暑。

從農作物生長的角度來說,適宜的高溫,有利于産量的增加,以玉米來舉例,玉米想要高産,整個生育期內,要達到合適的積溫。三伏天期間,是玉米生長的關鍵期,也是積溫累積的重要時期,如果三伏天內,溫度不高,積溫不足,就可能影響到最終的産量。

所以,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一樣的答案。5月5日就要立夏了,問問大家,你希望你們當地是晴天還是雨天呢?

2 阅读: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