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長沙子彈庫楚國大墓被盜!國寶楚帛書流失美國!盜墓筆記故事原型

漢武帝的夜光杯 2024-03-26 11:28:59

子彈庫楚墓位于長沙舊城東南郊,子彈庫是這個地點的舊名。“子彈庫”這個地名的由來,與長沙會戰時期的一段曆史緊密相連。那時,這裏曾是國軍一個重要的軍火儲備地點,大量子彈及其他彈藥在此存放,因此逐漸被人們稱爲“子彈庫”。隨著時代的變遷,解放之後,這個曾經的軍火庫被拆除,然而“子彈庫”這一地名卻深深地烙印在了民衆的記憶之中。盡管時光荏苒,許多人或許已經忘卻了這個名稱背後的故事,但“子彈庫”這個稱呼卻仍舊在人們的口中流傳。

在長沙的盜墓界,任全生這個名字,如同一塊金字招牌,熠熠生輝。他憑借一套獨特的“望聞問切”法,猶如一位醫術高超的醫者,精准地探尋著古墓的位置。然而,1942年在“子彈庫的那次盜墓經曆,卻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將他的人生軌迹徹底改變。

那年,任全生帶領幾名同伴,踏入了子彈庫地區的那座戰國楚墓。當他們小心翼翼地鑿穿木椁椁層時,一股刺鼻的硫磺味氣體猛然噴湧而出,仿佛是從地獄深處湧出的氣息。爲了驅散這股令人窒息的氣味,他們點燃了火焰,瞬間火光沖天,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他們貪婪而充滿渴望的臉龐。

待烈火把硫磺燃盡,他們迫不及待地扒拉出了墓中的陪葬品。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墓中僅有幾件銅器和一卷看似普通的絹帛。那卷絹帛色澤暗淡,上面布滿了難以辨認的文字和圖案,猶如一位沉默的古人,在訴說著一段被遺忘的曆史。

任全生對文物的價值並不了解,他眼中只有金銀銅器和木器才值得一提。幾天後,他將盜得的銅器賣給了一個姓唐的古董商,而那卷看似不起眼的絹帛,因嫌其晦氣,便隨手送給了唐姓古董商作爲“搭頭”。他或許沒有想到,這卷絹帛,竟是一件珍貴的戰國帛書,更是全國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楚帛書。

那唐姓古董商,並非真正的文物收藏者,而是一個擅長炒作文物的商人。他眼中只有利益,沒有文化。兩年後,他以三千元法幣的價格將楚帛書轉賣給了文物收藏家蔡季襄。這楚帛書,便如一位流落民間的公主,曆經坎坷,終于回到了屬于她的宮殿。

楚帛書全篇共900多字,分爲甲、乙、丙三篇。其中甲、乙兩篇位于帛書中間,互相顛倒,僅有文字而無圖案。通常將長篇稱爲甲篇,短篇稱爲乙篇。丙篇則位于外側,並附有兩套圖案:一套是彩繪的十二月神圖,神像分布在四周,每邊三個;另一套是四木圖,以不同顔色繪制而成:春爲青木,夏爲赤木,秋爲白木,冬爲黑木。這些圖案與文字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共同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訴說著楚地的神話傳說和風俗。

楚帛書不僅內容豐富龐雜,載錄了楚地流傳的神話傳說和風俗,還蘊含著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等深邃思想。它像一部厚重的曆史長卷,緩緩展開,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度。在文字的四周,繪制著12個形態各異的神像,他們或威嚴莊重,或飄逸靈動,仿佛在守護著這部古老的文獻。而帛書的四角則飾以青、紅、白、黑四色描繪的樹木,它們象征著四季的輪回和生命的生生不息。

這件珍貴的文物,不僅見證了楚國的輝煌曆史,也爲我們揭示了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蘊。

那楚帛書,自1942年重見天日以來,便成爲了世人矚目的焦點。蔡季襄,這位名震一時的收藏大家,對楚帛書的珍視,可謂至情至深。在那風雲變幻的1943年冬季,他特地從上海返回故土長沙,以三千元法幣的代價,將楚帛書連同竹笈、漆盤、劍鞞、銅劍一並收入囊中。

文物收藏家蔡季襄從文物販子手上買下了帛書,出版《晚周缯書考證》一書,首次公布了楚帛書資料。

談及楚帛書的修複,蔡季襄的眼中總是閃爍著深情的光芒。他回憶道:“購得此書時,它折疊數層,原封未動,被妥善保存在竹笈內。然而,那竹笈下方,卻散落著諸多破碎的缯書碎片,如同曆史的碎片,訴說著千年的滄桑。那完整的缯書,表面附著厚厚的白膏泥和汙穢,水分充盈,顯然在墓中曆經了兩千多年的水土侵蝕。它的色澤暗沉,質地脆弱,一觸即碎,仿佛輕輕一碰,便會化爲曆史的塵埃。”

蔡季襄

蔡季襄費盡心思,先將那缯書置于細密的銅絲布上,用汽油浸泡,再以毛筆仔細洗去泥土與汙穢。他小心翼翼地逐層展開,生怕稍有不慎,便會損壞這珍貴的文物。好在經過一番努力,那缯書並未造成大的損傷。隨後,他將其攤放在銅絲布上,待汽油揮發後,輕輕揭下。那楚帛書,便如鳳凰涅槃般,重獲新生。

柯克斯

然而,修複之路並未就此結束。由于楚帛書上的文字模糊難辨,蔡季襄決定攜帶它前往上海,嘗試通過紅外線攝影來揭示其隱藏的文字。他找到了金才記古玩店,委托店主金從怡尋找具備紅外線攝影技術的照相館。後經店夥計介紹,他結識了美國人柯克斯。柯克斯自信滿滿地承諾能夠複原楚帛書,但提出需將其帶回住所。蔡季襄雖有些猶豫,但出于對柯克斯的信任,還是將楚帛書交給了他。

柯克斯立于盜墓現場

但是,事情並未按照蔡季襄的預期發展。當蔡季襄次日索要楚帛書時,卻被告知柯克斯已擅自將楚帛書帶回美國,聲稱待修複後再歸還,並留下一張契約,承諾若逾期不歸或途中受損,將按約定賠償。蔡季襄聞訊後,心如刀絞,但他深知柯克斯當時作爲美國派駐上海的情報員,權勢顯赫,自己無奈只能接受這一安排。

歲月流轉,直到1955年,蔡季襄以湖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列席代表的身份,在大會上詳細講述了柯克斯騙取楚帛書的經過,並將當年被迫簽訂的契約上交給了省文化廳。他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爲楚帛書找回一個公道,也爲自己的收藏之路留下一個公正的注腳。他的故事,如同那楚帛書一般,成爲了曆史的見證,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任全生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的任全生,這位身懷絕技的考古奇才與一衆土夫子,建國後被招攬至文物管理部門,肩負起發掘曆史的重任。只是任全生心中始終萦繞著一份難以言表的愧疚,他深信子彈庫那座楚墓中尚藏有未被發掘的珍寶。

時光流轉至1972年,經上級慎重批准,任全生率領考古團隊重返子彈庫楚墓,進行新一輪的發掘工作。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在椁蓋板下方的隔板上,他們驚喜地發現了另一幅國寶級彩繪帛畫——《人物禦龍圖》。關于這幅帛畫的更多解讀,我們將留待下期文章詳細闡述。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