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成功,治愈糖尿病還有多遠?

妙菱看健康 2024-05-11 09:54:33
我國專家發布研究成果:25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被治愈!

2型糖尿病通常始于外周組織的胰島素抵抗,並因β細胞質量減少或β細胞去分化,而逐漸喪失胰島功能。超過3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終依賴外源性胰島素治療。胰島移植是治療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供體器官嚴重短缺,胰島移植的應用受到嚴重阻礙。

4月30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殷浩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程新教授團隊,在Cell Discovery發表了題爲“Treating a type 2 diabetic patient with impaired pancreatic islet function by personalized endoderm stem cell-derived islet tissue”的研究成果。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幹細胞來源的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成功治愈胰島功能嚴重受損糖尿病的病例報道。目前該患者已徹底脫離胰島素長達33個月。

殷浩教授介紹,相關科研團隊曆經十余年潛心研究,利用患者血液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重編程爲自體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並使用國際首創技術使之轉變爲“種子細胞”,即內胚層幹細胞,最終實現在體外再造胰島組織(E-islet)。該項技術已趨于成熟,是再生醫學治療糖尿病領域的重大突破(圖1)。

圖1 患者體外再造胰島組織制備、質量控制及其移植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的主要流程

該項技術的首例受益者目前59歲,有25年2型糖尿病病史,並發展爲終末期糖尿病腎病(尿毒症),2017年6月出現終末期糖尿病腎病並接受腎移植。但由于其胰島功能近乎衰竭,每天需要多次注射胰島素,未來存在極大的糖尿病嚴重並發症風險。

2021年7月19日,由于對低血糖的擔憂以及考慮血糖控制不佳對供體腎髒長期生存的不利影響,該患者在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接受了自體再生胰島移植治療,術後第11周開始完全脫離外源胰島素,其口服的降糖藥(阿卡波糖、二甲雙胍)也在術後逐步減量,並分別在第48周和56周實現徹底停藥。空腹及餐後C肽等關鍵指標較術前顯著提高,證實胰島功能得到有效恢複;腎髒功能等隨訪指標均處于正常範圍,也提示該療法可避免糖尿病並發症的進展。

這是國際上首次使用自體衍生胰島治療胰島功能受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體組織替代療法。

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達1.4億例,疾病負擔嚴重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數據顯示,2011—2021年,我國糖尿病患者由9004.5萬例增加至1.4億例(10年複合增長率達4.58%),並預計到2030年我國糖尿病患者約爲1.64億例,2045年達到1.74億例。

2018年中國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報告顯示,全國糖尿病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爲38.0%、34.1%和33.1%,糖尿病防治任務艱巨。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病程遷延可引起多系統並發症,疾病負擔沉重,可導致眼、腎、神經、心髒、血管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引起嚴重的急性代謝紊亂。

根據《中國糖尿病疾病負擔和經濟負擔的快速增長預測:2020年至2030年的時空研究》預測,成人糖尿病的總費用將從2020年的2502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4604億美元,對應于2020—2030年6.32%的年增長率。中國糖尿病的直接成本將從2020年的1902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3378億美元,對應年增長率爲5.98%。相比之下,預計糖尿病的間接成本將從2020年的60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1226億美元,對應年增長率爲7.31%。總之,研究預測2020—2030年中國糖尿病的疾病和經濟負擔將顯著增長。

現有藥物無法徹底治愈糖尿病,新藥物/新技術被寄予厚望

我國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且知曉率低、治療率低,客觀上造成目前國內市場糖尿病診斷和治療仍存在大量空白。目前,糖尿病治療藥物主要包括9大類:胰島素類、雙胍類、磺脲類、格列奈類、α-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胰高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劑類、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類,也有將不同作用機制藥物組合制成的複方制劑。

但以上藥物均無法徹底治愈糖尿病,患者需長期用藥。同時,根據調查發現,糖尿病患者規律服藥的依從性較差,對藥物治療的重要性缺少必要的認識以及忘記服藥是造成不能規律服藥的主要原因。

因此,尋找能徹底治愈糖尿病的方法,對降低糖尿病危害的意義重大。

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殷浩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程新教授團隊所做的工作具有開創性意義。殷浩教授表示,未來課題組將聚焦幹細胞來源再生胰島組織的相關研究,進一步開發無需免疫抑制的“通用型”再生胰島組織,從而爲廣大長期依賴胰島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新的治愈療法。

同時,國內外治療糖尿病的新藥物/新技術也在探索之中。

1.GLP-1/GIP雙靶點激動劑

GLP-1/GIP雙靶點激動劑是通過同時激動GLP-1和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受體,促進葡萄糖依賴的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恢複胰島β細胞對GIP的反應性,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並延緩胃排空。全球第一款該類藥物Tirzepatide已于2022年5月13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每周僅需給藥1次。

2.幹細胞治療

幹細胞治療是一種具有治愈潛力的糖尿病治療技術。通過給患者移植成熟的誘導幹細胞分化的胰島β細胞來重建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功能,或是直接移植成體幹細胞並通過其強大的旁分泌效應,改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和受損β細胞功能。目前尚未有糖尿病幹細胞療法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但臨床試驗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

3.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是通過細菌/病毒/脂質體等遞送載體將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促進胰島素分泌的相關蛋白/細胞因子或是胰島素的DNA或mRNA遞送到體內,在體內轉錄翻譯爲相關作用蛋白,從而激活對應信號通路以控制血糖。目前,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利用腺病毒相關病毒載體將Pdx1和MafA蛋白輸送到小鼠胰腺中,成功將α細胞重編程爲功能性的β細胞,並分泌了胰島素,爲1型糖尿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4.開發中的新靶點

除了已獲批的DPP-Ⅳ、SGLT-2、GLP-1等靶點外,糖尿病藥物臨床試驗中也有許多尚未獲批的新靶點,如受體蛋白、生物合成酶/激酶、轉運蛋白等,目前進入臨床試驗的有二酰基甘油酰基轉移酶(臨床Ⅱ期)、緩激肽2型受體(臨床Ⅱ期)、葡萄糖激酶激活劑(臨床Ⅲ期)等。

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人類能夠治愈糖尿病。

編輯丨王申沖

審核丨盧璐

2 阅读:305

妙菱看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