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蔭樹進家陽氣斷”,哪些樹是“蔭樹”,爲啥不能栽?

朱老大聊養護 2024-05-20 21:48:55

我國的傳統文化流傳了上千年,已經在波濤洶湧時間的長河中孕育出了各種絢爛輝煌的奇迹。

除了大批的文化遺産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更有許許多多的中醫藥方以及建築類知識。

這些知識橫跨多個領域,每一個領域都凝結著古代中國百姓的智慧與知識。

當然,在當時的農村,也不時會有一些詩句和俗語流出,最常見的便是詩句。

除了著名的各位詩人們,農村流出的各類詩句和俗語也象征著蓬勃發展的市民階級。

作爲農耕文明,華夏文明總是與土地相聯系,與鄉土相伴,又蘊含著濃濃的鄉村文化。

這樣的居住風格大多是一家一院,也讓中國的庭院文化發展的愈加燦爛。

在這樣的庭院文化中,不免會有大批人沉醉于各種環境、建築中,並靈感大發。

他們的詩句和俗語大多反映了那時他們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感悟,比起其他類型的風格題材,農村中的俗語和詩句則更是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那麽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農村那些有名的俗語,看看古代的老百姓給我們後人留下了怎麽樣的知識與智慧。

“蔭樹進家陽氣斷”,是一句古代百姓的俗語。

在這裏的“蔭”的意思大致是可以大幅度遮蔽的樹木,它們大多樹冠高大,枝繁葉茂,可以形成較大的綠茵的高大喬木。

這種樹木大多種植在庭院中,用以獲取清涼,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等等。

古人一直遵循著“依水而生,依木而建”,在建築上也十分講究。

古人不願住在草木不生的庭院,因爲失了生機,不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

于是古人便將樹木加入了居住的標准之一,從喜好到陰陽五行,居住的院子也變得考究起來。

一、爲何栽樹

從古代至現代,一直有在門前栽樹的習慣。

古人認爲,樹木生長在住宅的門兩邊,會對屋中主人的運氣産生無形的牽連和影響。

樹與房屋的關系就像服飾與人,樹木爲服飾庇護住宅的生機,可以爲住宅遮風擋雨,帶來福報。

當然,除了思想上外,在門前栽樹也可以帶來許多在氣候上的好處。

想要在門前種樹,就需要考究樹木的生長習性,遵循它們所需要的土壤條件、氣候調節、濕度等來種植樹木。

而在門前種植樹木不僅可以達到美觀的效果,讓住宅的門頭變得更加美麗外,也可以在調節房屋的氣候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就是可以調節氣候,使得氣候更加濕潤。

圖片上傳處理中...

種植樹木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其中不僅可以産生大量的氧氣還可以使得空氣中的濕潤度顯著增加。

同時種植樹木還可以起到防風的效果,在許多風沙天氣較爲頻繁的地區,門前種植高大的樹木已經成爲了一種習慣。

高大的樹木還可以提供庇蔭的場所,使得在炎熱的夏季也可以坐在陰涼地下享受片刻夏日的清涼。

古代有君子愛在門前植樹以證明其風骨。因爲君子或者房屋主人的喜好不同,各種各樣不同的樹木也被栽種在門前,帶來不一樣的景觀效果。

陶淵明在生前最愛植柳,被稱爲“五柳先生”;柳宗元在生前也愛植柳;文天祥曾經種植過五棵柏樹等等。

文人種植樹木大多是爲了表達他們的品格和性格,這也讓他們的人物性格更加地豐滿可親,也讓後世的人們有更多的渠道可以了解他們。

二.蔭樹與陽樹

蔭樹和陽樹其實是通過其樹木的習性和樹木特點來區分的。

蔭樹也被稱爲綠茵樹或是庇蔭樹,它們一開始被種植在庭院中,後來也發展到被種植于園林綠地以及各種風景名勝區。

蔭樹比起陽樹來說更加喜歡蔭涼、清涼,所以會大幅度減少院內的采光量。

這類樹木大多喜歡濕潤的土壤和潮濕的環境,大多在蔭涼的環境中生長。

而蔭樹還可以提供蔭涼清新的場所,使人們可以在炎炎夏日進行室外的休息,常見的蔭樹包括槐樹、柳樹等。

這類樹木大多外形比較單一,比起陽樹缺少生機與美感,減少了生活的便捷性。

陽樹則是指生長迅速,枝繁葉茂,並喜歡充足陽光的樹木。

這類樹木大多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最小受光量和補償點都比較高,在強烈的陽光下光合成量遠遠高于蔭樹。

因爲其幼時生長速度極快,所以生長周期較短。

常見的陽樹有桃樹、楓樹、桦樹以及槐樹等等。

那麽我們今天就來著重介紹一下蔭樹,因爲農村的房屋大多向陽而建,過度的陽光反而不適合蔭樹的生長。

三、庭院裏不適合種的蔭樹有哪幾種?

1. 松樹

《搜神記·幹將莫邪》重曾用寥寥數筆就寫出了松樹的挺拔和峭拔:“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

在古代的書中,松樹是長壽的象征,與松鶴等事物相聯系,意味著吉祥和幸福。

圖片上傳處理中...

這樣好的寓意,爲何在庭院中不爲人討喜呢?

因爲松樹樹冠較大,大枝輪生,而庭院門口大多較爲狹小,龐大的松樹難以種下。

而松樹又是一種四季常青的樹木,會將庭院中的陽光大幅度遮蔽,導致庭院的進光量顯著減少。

所以雖然有許多吉祥幸福的含義,但是這樣龐大的松樹並不是人們選擇種植在庭園的樹木。

而如今經過篩選培育的松樹體積更加矮小,則更加適合裝飾在道路兩旁或是其他地方美化環境。

2. 槐樹

槐樹其實是一種非常討喜和吉祥的樹種,並且在古時候常常專指國槐。

“門前有槐,升官發財”,這是一句民間的俗語,意味著槐樹也是一種可以帶來幸運的樹木。

並且“槐”還與科舉考試有了關系,考試之年稱爲槐秋,在考生們赴考時候又被稱爲塔槐,考試的月份則成爲槐黃。

從這些生動形象的詞語中,我們可以看見古時人們對科舉的熱烈期盼以及對槐樹給予的深切厚望。

槐樹還是古時候高官的稱呼,如槐鼎、槐位、槐卿、槐兖、槐宸、槐掖、槐望。槐府、槐第則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

圖片上傳處理中...

這也足以可見槐樹在當時人們心中占據多麽重要的地位,槐樹不僅象征著權貴與高弟,也有很重要的藥用價值。

槐樹木用途十分廣泛,並且其花朵和果實均可入藥,部分槐樹的花朵還可以食用。

但在庭院種植上,槐樹卻並不討喜。

槐樹的成熟後的樹木過高,並且庇蔭面積過大,不適合古時候的農家小院和大部分的房屋。

“槐”又諧音“懷”,所以大多不被種植于房屋門前,而是選擇種植在村口或是廟宇前,也是一種對遊子的呼喚和思念,承載著對後代的深切期盼。

圖片上傳處理中...

3. 桑樹

《詩·小雅·小弁》中曾言“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桑梓作爲故鄉的代稱,也是表達了古人們對家鄉的四年。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古人常在房屋兩旁種植桑樹和梓樹,並對其充滿了敬意,因爲它象征著父母和故鄉。

我國一直非常看重桑樹,因爲我國作爲農業大國,常常把桑麻作爲制作衣服的原材料,人們對桑麻的利用十分珍惜。

並且在古代,桑樹意味著故鄉和鄉村,古人也對其報以崇高的敬意。

桑葚作爲桑樹的果實,在以前可以說得上是珍稀品了。

但那時候桑樹的種植範圍很廣,當桑葚成熟、顔色變得紫紅軟爛時候,孩童們便爬上樹去吃桑葚,飽餐一頓。

圖片上傳處理中...

許多人的記憶便停留在那時的爬桑樹吃桑葚上,吃的滿嘴都是紫紅色的汁液,包裹著濃濃的清甜味道。

但是桑樹卻在幾十年後慢慢消失,也幾乎無法在房屋門前看見桑樹了,這又是爲何呢?

首先人們不再依靠桑麻制作衣服,不再養殖蠶,所以人們便開始慢慢減少桑樹的種植。

古時候的“桑戶”意味著貧窮的家庭,用桑條編制的門,防護性差也難以遮蔽風雨。

桑樹就這樣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也不再有滿園都是桑樹的好光景了。

圖片上傳處理中...

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常見的蔭樹,例如柏樹、竹子等等。

或許它們在古代以及現代還保留著其文人的風骨性格,但大多都是因爲遮蔽面積過大而漸漸減少了種植面積。

或許因爲其他的原因,它們與現代的觀念相沖突,所以慢慢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裏。

但是作爲蔭樹,它們給予我們的並不是陽氣的減少,而是溫暖的陰涼地。

以上就是關于蔭樹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對蔭樹有了更加細致的認識,也知道了蔭樹的常見習性和種類。

我們不妨用平和的眼光去對待它們,看見它們身上吉祥幸福的一面,用合理的方式去種植、培養它們。

它們會成爲城市、院子中的一個角落,一個風景優美的角落和花園。

0 阅读:1

朱老大聊養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