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還是泡沫?造車“紅海”之下,小米SU7勝算有多少

熱點科技 2024-03-29 17:57:41

壓上“雷布斯”全部身價的小米SU7能行嗎?

3月28日晚,關于SU7售價的這場“全民競猜”終于揭曉謎底。公布定價後,小米SU7迅速得到了市場的激烈回應,據小米官方消息,發布會後小米SU7在短短4分鍾內,大定訂單就突破了1萬輛,7分鍾內突破2萬輛,27分鍾內,“大定”訂單飙升至5萬輛,小米股價也暴漲超12%。

另據小米汽車APP顯示,5000輛小米SU7創始版也已經全部售罄,按照創始版每輛2萬元且不可退來看,僅僅發布當天晚上,小米汽車收到的定金就已經達到了1億元。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款“比Model 3便宜3萬”並且擁有“米時捷”外形的新車,應該是非常好地完成了初期的目標。但實際上,發布或許只是SU7萬裏長征的第一步,後面要面對的挑戰還有很多很多,雖然發布會上大夥都來“捧場”,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卻是實打實的競爭對手,擺在雷軍要和台下的蔚小理、長城、北汽們面前的,是一場更真實、更殘酷的競爭。

網友制作的梗圖

如今的車市真的那麽“卷”嗎?

事實上,中國智能汽車市場的“卷”從去年末的時候就已經是“打成了一鍋粥”。首先就是價格方面,去年12月小米技術發布會仿佛是吹響了競賽的哨聲,友商大量在小米SU7的價格區域布局,大有“圍攻光明頂”的派頭。

這其中比亞迪漢(17.98萬起)、吉利銀河E8(17.58萬起)、極氪007(20.99萬起)、特斯拉Model 3(24.59萬起)、極氪001(26.9萬起)等一系列競品,可以說是基本完整覆蓋了小米SU7的價格定位,而且與小米SU7的第一代産品相比,這些廠商的産品不僅堆料不輸小米,還有更穩定的交付和産品,成爲了SU7最有力的競爭對手,無疑給小米SU7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挑戰。

最近還有消息稱SU7原本定價是22.9萬-35萬,但因爲友商的降價潮而不得不降價。不得不說這波新能源降價雖然讓很多消費者獲利,但對于行業的長期發展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長期來看,價格戰不利于任何一方。

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研究報告指出,智能電動汽車市場一派熱鬧景象,是建立在對車企盈利能力嚴重透支的基礎上,中國車市規模和利潤均占全球汽車産業三成左右,但本土汽車企業的利潤總額卻不到全球汽車産業總利潤的5%,反差非常明顯。

部分車型價格

而長期的微利狀態,不僅傷害投資者積極性,更會阻礙車企持續打造長期、可持續競爭力,而且長期通過降低價格獲取市場份額,無疑會讓消費者越來越挑剔,行業發展面臨更多困局。事實上,僅從實際銷售效果的角度來看,降價策略也並不是上策,畢竟都降價就意味著有價格優勢的品牌也必須要降價“陪跑”,很難取得應有的效果。

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其實在于産品出現了高度的同質化,再加上當前內需相對乏力,使汽車行業競爭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2024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將會僅有3%,遠低于上一年的12%,産能過剩的問題似乎很有可能會成爲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面對這樣的價格困境,雷總打了一手好“營銷”。先把所有配置全部公布,但唯獨剩下價格成爲最終懸念,引發了全民的關注。在大衆形成高價預期後,最後再降一點,大有“連夜睡服”之勢,暗示“我已經拿出了足夠的誠意,請多包涵”,讓黑粉很難再苛責。而且20~30萬的價格區間與配置及外形相比確實是很有競爭力的,讓很多人在看發布會的時候激情下定。這一招可以說是柔中帶剛,穩穩接住了價格戰這記“重拳”。

其次,技術進步和産品升級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卷”的重要因素。隨著“三電”技術的發展,電動車續航能力及智能化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汽車企業不同于手機,新勢力的産品節奏、更新速度都非常快,絕對不是手機廠商慢慢“擠牙膏”所能相比的。例如去年年中小鵬G6發布的時候,20萬出頭享受800V碳化硅平台和XNGP高階智駕被認爲是高端電動車才有的配置。

但就在後面不到一年的時間裏,800V就出現在了很多20多萬的車上。例如年初更新的極氪001,其單電機最高功率達到了310kW,能夠輸出422匹馬力,雙電機則能夠輸出789匹馬力,電壓系統全系升級到了800V,新加了雙腔空懸、激光雷達,骁龍8295,熱管理升級,中控屏、儀表屏和擡頭顯示都大升級,價格26.9萬元也很有競爭力。而SU7標准版及SU7 Pro版電池卻采用的是400V平台,並沒有走在領先位置。

極氪001

與此同時,小鵬創始人何小鵬還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未來18個月內高階智駕的拐點即將到來,更加高級的智駕系統,甚至無人駕駛系統,即將到來。而這個時間點,其實就和英偉達新一代智駕平台Drive Thor的推出時間基本契合,也就是隨著算力這個最大的制約因素被突破,智駕很有可能在這段時間內出現突破。

這就使小米SU7在智駕方面有些尴尬,SU7 Max搭載的Orin X芯片雖然目前來看還是非常不錯的,但很明顯目前這個算力處在高速NOA有余、但城市NOA不足的尴尬階段,目前城區內智駕平均百公裏接管次數大于10次,遠高于高速智駕百公裏0.1次接管的水平,體驗顯然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更不必說SU7標准版與SU7 Pro版,更是,這就又給了“等等黨”一個新的理由。

是賣給“年輕人”還是賣給“有錢的年輕人”?

在雷總表示小米汽車“可能會有點貴”的時候,不少人這樣調侃:“米粉只是長大了,並不是暴富了。”

這其實反映的是很多人對于小米和米粉的固有印象。事實上,對于小米,很多數消費者最深刻的印象還是停留在10年前那個憑借極致性價比走進千家萬戶的國産智能手機品牌。即使雷總近些年來一直在努力“沖高”,並且手機也有Ultra基本站穩了高端陣地,但事實上這種品牌印象還是很難以真正去除,以至于有人調侃:“遮住車標真漂亮”。

但其實情緒價值其實恰恰才是SU7的主打定位。例如我們拿同樣20萬以上定位的各個車型來對比:吉利銀河E8似乎更主打性價比,更偏向于大衆消費;極氪007、極氪001雖然有獵裝版本,但其實並沒有帶來太多情緒價值;而特斯拉Model 3雖然在性能、價格方面並沒有太多優勢,但卻能帶給消費者很大的情緒價值。

從這一點上來看,小米SU7在很多方面都確實與Model 3存在一定相似,例如很多觀望Model 3的消費者實際上只是被其外觀吸引,而外觀毫無疑問也是SU7的優勢,不然雷總也不會在此前的發布會上花半個小時介紹“海灣藍”,在本次發布會上又推出了多達9種的配色。

近些年來,在特斯拉Model 3的努力下,花20多萬買轎跑已經成爲了很多人的選擇,可以說很好地诠釋了“先有好的産品,再有市場需求”。如今小米SU7也站上了這個跑道,很有可能會憑借其部分性能、生態及周邊産品和設計等在這個市場更進一步,拓展更大市場,而這或許才是小米SU7能否成功的真正關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布價格之前,雷總也拿出了“傳統藝能”,將小米SU7與Model 3進行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參數對比,雖然“謙虛”地表示還有一些比不過,但表格上面卻標滿大量的“遙遙領先”,完美地诠釋了雷總的這一策略。同時,這樣的對比也給了觀衆一個更高配置的預期,爲後面公布價格做鋪墊,不得不說雷總確實很懂營銷。傳統車企在這樣的策略面前無疑是“遙遙落後”,有點被降維打擊的意思了。

這樣做其實還有一個好處在于,在造車領域,小米明顯處于後發位置,在很多技術上並不能完全超越對手,但這樣的策略卻可以使其從一開始,就在市場定位上規避掉了很多競爭對手。畢竟想買比亞迪的車主很有可能會覺得SU7華而不實,但其實,他可能從一開始根本就不是SU7的目標用戶群體。

除此之外,SU7的這一定位也與其“高端化”的策略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致的。此前多年,小米已經太了解“沖擊高端”之路有多坎坷,而如果想從高端走向性價比,往往只需要“下放”一些配置,就足以見得誠意,而且這種定價策略的目的也很明顯,如果小米SU7能夠成功,未來小米汽車無論是向上拓展更高端價格區間市場,還是向下拓展平價大衆車型區間,都占據了優勢。

小米汽車豐富的車內配件

當然,這樣的定位雖然使其與米粉群體出現了一定的非重合部分,不過這一部分也有生態、周邊産品可以補全,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小米SU7並沒有像很多人說的“背叛”米粉。其真正的問題在于:在當今經濟仍然有下行風險的背景下,20多萬轎跑這一市場還有多少擴展空間?脫離了年輕人對性價比的期許的小米汽車,怎樣打動它的客戶呢?這一切或許就只有時間才能回答了。

結語:“讓子彈飛一會”

事實上,小米汽車SU7上市,與當年雷軍創業做小米後發售第一款手機的場景非常相似,當初雷軍也曾面臨“是繼續定價1499元,還是選擇1999元?”的選擇,最後雷軍選擇了後者,而後大獲成功。

當年喊出“1999”的雷軍

而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顯然與雷軍創業造手機時所處行業不可同日而語,但面臨的定價之難可能是相似的。尤其在價格戰頻發的市場環境中,如果第一輛車不能憑借精准定位“一擊中的”,很有可能會一蹶不振,但目前來看SU7已經挺過了這個階段,但擺在SU7面前的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已經大定的車主中,除了5000輛限定的“創始版”車型,消費者還可以在7天“猶豫期”內選擇更改配置或退款,網上也出現了一些退款的聲音,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消費者在實際體驗後選擇果斷入手,真正結果或許還需要“讓子彈飛一會”,讓我們共同期待。

1 阅读:45

熱點科技

簡介:科技新媒體,關注科技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