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晝:雍正第五子,荒唐半生,乾隆賜他一生富貴,半生清醒半生醉

小島知風 2024-03-17 10:30:43

弘晝是清世宗雍正皇帝第五子,鈕祜祿·讷親是清朝開國功臣額亦都的後人,世襲一等公爵位,也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繼位之後新提拔的滿洲權貴,官至大學士兼領班軍機大臣。

一個是皇子,一個是朝廷重臣,兩人都算是當時大清國的權貴人物,可是在乾隆三年(1738年)時的一次朝會上,兩人因觀點不同爆發了激烈爭執。隨即弘晝完全不顧皇子身份,猶如潑婦罵街一般先是痛罵讷親,然後又不解氣的如市井無賴一般露胳膊卷袖子當著乾隆的面就把讷親推倒在地,緊接著又騎到讷親身上將他暴揍一頓,弘晝的舉動讓當時在場的所有朝臣都驚呆了。

要知道讷親不僅是重臣,他也算是皇親國戚,他的兩個親姑姑都先後嫁給了雍正的老爹康熙皇帝,大姑姑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後孝昭仁皇後,小姑姑是康熙的溫僖貴妃,也是康熙第十子胤誐的生母,按照輩分來說讷親還是乾隆和弘晝的長輩,屬于表叔一輩的人。

讷親地位尊崇,卻被弘晝在朝會上當衆暴打,可以說弘晝的表現簡直是失禮和荒唐到家了,這是完全不符合他皇子身份的行爲,朝臣們看著弘晝如此,都以爲乾隆會親自阻止這般失禮且荒唐的打鬥。

可是朝臣們都想錯了,乾隆不僅沒有制止弘晝,反而冷眼旁觀的看完了整個打鬥過程,直到弘晝打的沒力氣了才罷手。而乾隆並沒有嚴懲弘晝,只是不疼不癢的當衆訓斥了弘晝一番,對弘晝沒有做出實質性的懲罰。

乾隆對弘晝的袒護讓朝臣們都看在了眼裏,從此之後朝臣們就明白了,弘晝惹不起,連百官之首的讷親都被他胖揍一頓,都沒受啥懲罰,所以其他朝臣們就開始對弘晝敬而遠之,都不敢和弘晝打交道了。

就這樣弘晝暴打完讷親後,在朝廷上下就失去了人心,表面上朝臣們對他還是很尊崇,但實際上背地裏都稱他爲荒唐王爺,不過弘晝對于這些到從不在意。

其實弘晝當然不會在意別人怎麽在背後議論自己荒唐,因爲暴打讷親很可能就是他自導自演的一出大戲,他就是想讓大家都認爲他是一個荒唐暴躁的人,而這一切就是爲了證明給哥哥乾隆看,讓乾隆明白自己已經失去人心對皇位構不成威脅了,所以自幼接受高素質教育的弘晝會當衆做出如此有失身份和荒唐的打鬥罵街行爲。

半生清醒

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親王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侍妾鈕祜祿氏爲他生育了第四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在乾隆出生三個多月後,雍正的另一位侍妾耿氏生育了第五子弘晝,因此弘晝在歲數上只比乾隆小了三個多月。

雍正一生共有十個兒子,序齒的只有六個兒子,再抛掉夭折的,實際雍正的兒子活到長大成人的只有四個,分別是皇三子弘時、皇四子乾隆、皇五子弘晝以及皇六子弘曕,四個兒子中以弘曕年紀最小,他是雍正的老來子,比三個哥哥小了20多歲。

弘時實際上是雍正的長子,但弘時自幼性格與雍正不合,不是很受雍正喜愛,而雍正繼位之後就直接跳過了弘時,暗中把乾隆冊立爲繼承人。

後來弘時憐憫被雍正收拾的康熙第八子胤禩和第九子胤禟,弘時替二人求情,並指責父親雍正殘酷對待兄弟,激怒了雍正,于是雍正將弘時過繼給胤禩爲子嗣,然後將弘時與胤禩一起削除宗籍囚禁于宗人府中。被囚禁之後不久,弘時就抑郁去世,年僅24歲。

所以雍正最大的兒子弘時很早就結束人生了,而弘曕是雍正晚年才生育的兒子,因此在雍正時期很長時間內,雍正都只有乾隆和弘晝兩個兒子,再加上兩人年紀差不多,二人從小是一起讀書一起學習。

負責教導乾隆和弘晝讀書的是禮部侍郎蔡世遠,曾經蔡世遠就評價過乾隆和弘晝二人,蔡世遠稱乾隆是“舉止雍容”, 稱弘晝是“性情溫和”。

那麽性格溫和的弘晝爲何在乾隆時期會變成荒唐暴躁的人呢?其實仔細翻閱史料記載,會發現在雍正時期弘晝並不是這樣的人。

要知道弘時去世後,能繼承雍正皇位的皇子只有乾隆和弘晝,雖然雍正是秘密立儲,但是他在世時已經明顯表現出對乾隆的偏愛。

自從雍正繼位後,每次回盛京沈陽祭祖的事雍正都會派乾隆代表他去,在古代皇家祭祀祖先是很隆重的事情,一般都是要皇帝親自去的,皇帝不能去,往往都會派太子前去。康熙臨終前一年沒有太子,康熙還年邁的不能去了,于是康熙就派了雍正代表自己去祭祖,結果最後皇位就傳給了雍正。

所以雍正繼位後雖然沒有明確公布冊立乾隆爲太子,但是他多次派乾隆代替自己去沈陽祭祖,就說明了他對乾隆的器重和喜愛,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雍正的皇位未來非乾隆莫屬。

因此弘晝也能明白父親心目中屬意的繼承人是哥哥乾隆,而自己是對乾隆唯一有威脅的人,他幼年就目睹了父輩的諸子爭位殘酷鬥爭,而且哥哥弘時還因奪嫡風波的延續而早逝,所以他就很敏感了,在雍正時期他就開始考慮明哲保身的問題了。

雍正中後期弘晝成年後被封爲和親王,受封之後他就開始爲朝廷辦差,雍正在派他去辦差時,他總是要拉上乾隆,去看史料記載,雍正晚年但凡記載弘晝去辦差,准會是和乾隆一起去。

而且弘晝每次辦完差都把功勞推到乾隆身上,從不表自己的功勞。比如雍正晚年在京城設立專門處置苗疆事務的辦事處,雍正本來是點名讓大學士鄂爾泰和弘晝一起去辦,但是弘晝卻表示自己能力不足,需要有哥哥乾隆監督指點,于是就成了鄂爾泰和他再加上乾隆三人去辦差了。

差事辦好後,弘晝把功勞全推到了乾隆身上,就好像沒有乾隆,他和鄂爾泰辦不了似的,雍正很高興的誇獎了乾隆,還把弘晝和鄂爾泰也一並誇獎了。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來,弘晝在雍正時期不僅不糊塗荒唐,還十分睿智,智商和情商都絕對在線,他每次辦差都帶上乾隆推測其目的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就是,弘晝很可能認清了父親雍正屬意傳位給乾隆,因此他不打算對皇位再搏一把,而他放棄爭位之後就不想引起哥哥乾隆的猜忌,所以他把功勞讓給乾隆,就是以免引起乾隆的猜忌;

第二就是,弘晝是故意把自己的威望壓在乾隆之下,只有乾隆威望日盛,而他的威望永遠及不上乾隆,那乾隆自然不會猜忌他;

第三就是,弘晝給自己留後路,如果將來乾隆繼位想對他翻舊賬,他每次辦差都是跟著乾隆一起辦,主要責任人是乾隆,真有哪個差事出問題,乾隆翻舊賬也不能算到他的頭上來。

所以就看弘晝在雍正時期的這番表現,他就絕對不是一個荒唐暴躁之人,乾隆時期的荒唐暴躁那就是他明哲保身的手段。

半生醉

在乾隆繼位之後,乾隆特意在宮中宴請弘晝,乾隆在宴會上表示自己雖然是皇帝,但弘晝永遠都是自己的弟弟,而弘晝則在宴會上借著酒勁向乾隆表態,自己只想當一個富貴逍遙的王爺,對皇位沒有任何企圖。

這次宴會上弘晝還特意寫了一首《金樽吟》的詩來向乾隆表明心態,這首詩爲:

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紅塵。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

這首詩的大意就是弘晝表明自己這輩子就想跟朋友天天喝酒侃大山,對權力和皇位沒有任何想法,這首詩也被後世稱之爲保命詩。

這首詩寫完之後不久,又發生了弘曕被過繼出去的事,徹底讓弘晝明白不能光說,還得有行動向乾隆表現出來才行,所以就有了朝會上暴打大學士讷親的大戲。

在乾隆三年(1738年)年初時,康熙第十七子果親王胤禮去世,年僅42歲,屬于是英年早逝,由于胤禮沒有子嗣,在乾隆的授意下,宗人府將雍正最小的兒子弘曕過繼給了胤禮爲嗣子並繼承了果親王爵位。

要知道弘曕過繼給胤禮爲嗣子之後,在法禮上他就不具備繼承皇位的資格了,所以對乾隆皇位有威脅的雍正一脈只剩下弘晝了。

因此弘晝得急于向乾隆表明自己對皇位沒有任何企圖,之前弘晝已經寫詩表明過了,但是光說不行,正所謂“聽其言,觀其行”, 所以弘晝得通過一些事來證明自己。

就這樣弘晝就想到了利用毆打百官之首的讷親來自汙向乾隆表明自己對皇位沒有野心,于是可憐的讷親就成了弘晝和乾隆兄弟之間的犧牲品,乾隆能明白也理解弘晝的心思,所以弘晝暴打讷親時,他根本沒有制止。

再看毆打讷親之後乾隆對弘晝的態度也能明白,在毆打讷親之後乾隆對弘晝越發的好,乾隆更是把雍正生前的雍親王府加上旁邊胤禩的八貝勒府改爲雍和宮,讓弘晝管理雍和宮,又把八貝勒府旁邊原屬于胤禟的九貝子府賞賜給弘晝當和親王府,同時乾隆還把雍親王府、八貝勒府、九貝子府的財産全部賜給了弘晝,這可是一筆天文數字的巨款,足夠讓弘晝富貴好幾代人了,可以說乾隆在物質方面絕對沒虧待弘晝。

乾隆不僅在物質上不虧待弘晝,在政治上也開始重用他,後來乾隆還特意讓弘晝參議朝政成爲了議政王,但是弘晝卻對政治表現出沒有興趣,乾隆給他委派什麽差事職能他都是能推盡可能推了,還擺出一副擺爛躺平的姿態,到最後乾隆只能任由他快活了,于是他終于成了一位逍遙富貴的王爺。

弘晝爲了凸顯自己擺爛躺平的姿態,還給自己整出了一個荒唐的愛好,那就是他最喜歡看“活出喪”,還喜歡操辦喪禮。

在《清史稿》中記載:

(弘晝)好言喪禮,言:“人無百年不死者,奚諱爲?”嘗手訂喪儀,坐庭際,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飲啖以爲樂。作明器象鼎彜盤盂,置幾榻側。

這意思就是說弘晝愛好操辦喪禮,還經常沒事在家裏給自己操辦喪禮,整一出“活出喪”的大戲,讓府上的人都在靈堂前哭他,然後他則坐旁邊喝著小酒看熱鬧。

除了喜歡操辦喪禮,弘晝還喜歡聽哀樂,他宴請客人時,經常在宴會上放哀樂,大半夜都能把客人嚇跑了。

因此弘晝不管是在朝野還是在民間都成了當時人們口中的談資,大家都在背後稱他是荒唐糊塗王爺,但是當時有誰又能知道弘晝的荒唐糊塗是爲環境所迫。

乾隆對于弘晝的荒唐行爲是盡量滿足,畢竟愛操辦喪禮這個愛好屬于是人畜無害嘛,既然弘晝不願意在朝廷辦差,那就滿足他讓他去操辦喪禮,于是凡有皇室成員去世,喪禮都交由弘晝去操辦。

弘晝在操辦喪禮方面可謂是功績輝煌,康熙一生有二十四個兒子,這就意味著弘晝有很多叔叔,愛操辦喪禮的弘晝親自送走了他的不少叔叔,他的十二叔履親王胤祹、十四叔恂郡王胤禵、十七叔果親王胤禮等等,他的好多叔叔喪禮都是由他一手操辦,可以說他親自送走了康熙很多的兒子,乾隆也算是把他的愛好發揮出來了。

弘晝越發荒唐,乾隆對他越發信任和喜愛,到後來弘晝甚至還敢在乾隆面前放肆,曾經皇族子弟在乾清宮考試,乾隆和弘晝去監考,到了午餐時間,乾隆還在這監考,弘晝就請乾隆趕快去吃飯,自己在這監考就行了。乾隆爲了尊重考試學生,沒有去吃飯,弘晝居然在旁邊調侃乾隆說道:“上疑吾買囑士子耶?”

這意思就是弘晝說乾隆難道不肯去吃飯,是擔心他被考試的人收買嗎?這種調侃之語朋友之間開玩笑是可以的,但是在古代敢這麽調侃皇帝,那是很嚴重的罪名。可是乾隆當時只是瞪了弘晝一眼,並沒有生氣和追究他的責任,換成別人估計早就被乾隆抓起來了,可見弘晝在乾隆面前是敢隨意放肆的。

就這樣弘晝的後半生一直在荒唐糊塗和紙醉金迷中度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時,弘晝病重去世,終年60歲。弘晝的去世讓乾隆悲痛萬分,乾隆曾痛哭著對朝臣說自己再也沒有弟弟了(弘曕先于弘晝去世),乾隆親自給弘晝撰寫了祭文,在祭文中稱其爲“秉性純誠,端恪謙恭”,並給他上谥號爲“恭”。

可以說弘晝雖然後半生荒唐糊塗且紙醉金迷,但他始終受到乾隆的寵愛和信任,他死後按照清朝爵位世襲遞降的規矩,他的兒子永壁本來應該承襲郡王爵位,乾隆特許永壁繼承親王爵位。此後弘晝忌日,乾隆都會寫詩來懷念弟弟,而且乾隆晚年時,每每回憶起幼年與弘晝一起學習玩鬧的場景都不禁痛哭流涕,可見乾隆對弘晝的兄弟之情還是非常深厚。

寫在最後

曆史上的弘晝其實頗有唐伯虎筆下“別人笑我太瘋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意味,他看似荒唐糊塗,實則是爲了保全自身並獲得乾隆喜愛,所以他荒唐糊塗了半生,乾隆也滿足了他後半生富貴逍遙的願望,而且乾隆給他的富貴足夠他幾代人生活。

現代書法家啓功先生就是弘晝第八代孫,啓功先的父輩時家境還都比較寬裕,一直到清朝滅亡後他的家族才沒落,因此乾隆賜給弘晝的富貴養活了他子孫後代七代人,還是趕上清朝滅亡才沒落,否則弘晝的子孫後代還真是富貴綿長了。

因此弘晝是靠著“半生清醒半生醉” 的態度,最終能以一個逍遙富貴的王爺身份善終,他也算是人生贏家了,那麽贏了人生,他的名聲還那麽重要嗎?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嘯亭雜錄》

文/小島知風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