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敲一敲違規吃喝的警鍾

中國經濟周刊 2024-05-13 10:13:39

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指出,對違規吃喝開展專項整治,嚴查“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級”等問題。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8起違規吃喝典型問題進行公開通報,再次向全黨敲響了“違規吃喝非小事”的警鍾。吃喝問題看似微小,實則危害深遠,其背後所折射出的不僅是公權力在觥籌交錯間被濫用、被侵蝕,更可能成爲權力尋租的隱秘鏈條。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中央持續發力反“四風”,“舌尖上的腐敗”“酒桌上的應酬”得到有力遏制,黨風政風煥然一新。從近年來查處案件情況看,違規大吃大喝明顯少了,但頂風吃喝問題仍時有發生,隱形變異行爲潛滋暗長。有的轉換方式,以各種名義虛列開支套取錢款;有的轉移陣地,單位食堂、培訓中心以及高檔小區、農家樂等成爲“新戰場”;有的轉嫁下級,吃喝費用由下屬單位承擔,紛紛踩了紀律的紅線。

奢靡之始,危亡之漸。違規吃喝猶如“溫水煮青蛙”,容易使黨員幹部喪失警惕,在推杯換盞中淪爲糖衣炮彈的犧牲品。《賢奕編·警喻》裏有一則寓言,獵人在山下路邊擺放美酒,以此爲餌誘捕猩猩。一群猩猩明知有圈套卻經不起誘惑,認爲自己少喝無妨,但沾上酒便一發不可收,以至酩酊大醉、束手被擒。在現實生活中,縱觀這些年落馬的黨員幹部,不少人都是經不住誘惑、耐不住寂寞,從“吃吃喝喝”開始淪陷,最終成爲人所不齒的“階下囚”。“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鬥大的風”,黨員幹部倘若放松自我,視吃喝爲小節,勢必導致思想滑坡、作風渙散,甚至拉幫結派、搞小圈子,一步步走上腐化墮落的不歸路。吃喝問題絕非小事小節,是事關民心向背的大事。黨員幹部違規吃喝損害的是黨群幹群關系,丟掉了黨的優良作風,滋生了奢靡之風,敗壞了社會風氣,透支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最終吃掉的是信任,失去的是民心。對此,決不能聽之任之,必須拿出打持久戰的決心,盯住不放、深化整治,不給“舌尖上的腐敗”隱形變異的空間。

腐蝕和反腐蝕鬥爭長期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盡棄,反腐敗沒有選擇,必須知難而進。違規吃喝現象屢禁不止,意味著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積習甚深,松一松就會回潮。封堵“違規吃喝”的“暗門”,治理“舌尖上的腐敗”,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必須常抓不懈、一嚴到底。紀檢監察機關要始終保持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常念“緊箍咒”,勒緊“法紀繩”,對頂風吃喝行爲嚴懲不貸,對風腐交織問題同查同治,對問題突出的地區、系統開展專項嚴查嚴處,對隱形變異的違規吃喝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把系統觀念貫穿違規吃喝整治全過程,推動補齊制度和監管漏洞,建立健全長效治理機制。

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要緊盯違規吃喝這個頑瘴痼疾,強化對本地區本單位本系統違規吃喝問題的研判,有針對性地開展整改整治,貫通信訪舉報、巡視巡察、監督檢查,整合監督力量,發揮群衆、公安、市場監管、財稅、審計等監督合力,加大明察暗訪力度,讓各種瞞天過海的違規吃喝行爲無處遁形。

黨員幹部要清醒認識違規吃喝問題的危害性,自覺摒棄“小節論”“影響發展論”“行業特殊論”等錯誤思想,時常敲一敲違規吃喝的警鍾,以案爲鑒、自重自省,繃緊紀律之弦,注重點滴養成,遠離違規吃喝的腐敗源,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切實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自覺做到拒腐蝕、永不沾。(魏順慶)

來源:學習時報

6 阅读:345

中國經濟周刊

簡介:人民日報社主辦 權威政經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