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很重慶丨重慶有楞個多種“深山精靈”!嘿多你見都沒見過

重慶科教 2024-05-22 13:50:27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關于重慶的大型真菌(泛指蘑菇)多樣性

你了解多少?

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

聯合西南大學高級實驗師張家輝團隊

曆時3年野外調查

在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共發現大型真菌20目80科212屬414種

其中

中國特有物種17種

易危(VU)物種1種

近危(NT)物種3種

還有——

●五臂假籠頭菌、淺腳瓶盤菌、網蓋光柄菇等102種重慶首次發現的新分布記錄種;

●具有典型熱帶親緣的台灣鬼筆和北方代表物種桦擬層孔菌同時出現;

●鬼筆科、粉褶蕈屬、蠟蘑屬和馬鞍菌屬等在保護區有集中分布的優勢類群;

●猴頭菇、歐洲松口蘑、金針菇、羊肚菌等可食用大型真菌113種;

●樹舌靈芝、喜熱靈芝、豬苓多孔菌等具有藥用價值的大型真菌70種;

●芥黃鵝膏、鈎基鹿花菌、變黑濕傘和亞黑紅菇等有毒菌54種。

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料圖)

今天,一起來認識部分“深山精靈”

野生猴頭菌

與海參、燕窩、熊掌並稱爲中國四大名菜

陰條嶺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較爲稀少的猴頭菌。

猴頭菌曆來就是有名的山珍,與海參、燕窩、熊掌並稱爲中國四大名菜。猴頭菌又名猴頭菇,既可以作爲食材,也可以作爲藥品。由于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高,猴頭菌往往見于高海拔森林裏,同時人爲采食較爲嚴重,導致我國野生猴頭菌的數量愈來愈少。根據IUCN(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瀕危等級標准,野生猴頭菌生存狀況爲易危(VU),其野生種群面臨絕滅的幾率較高。

野生猴頭菌,拍攝于陰條嶺林口子

台灣鬼筆

生長在大自然山林間的天然“畫筆”

在保護區,科研人員還發現了台灣鬼筆。從個頭來看,其菌柄長可達25厘米,紡錘狀,中空,中間最粗部分的直徑達6厘米;菌蓋鍾狀或倒杯狀,高6—9.5厘米,下緣直徑可達10厘米。

從空間分布來看,台灣鬼筆目前分布在台灣、雲南和重慶3地,屬于島嶼狀、不連續分布狀態,其起源中心和分布中心還很難通過現有信息進行判斷。該物種究竟從何而來?至今還無法准確得出答案。

台灣鬼筆

五臂假籠頭菌

類似“手指”狀的真菌

科研人員在陰條嶺調查時,發現了假籠頭菌屬一個重慶新分布記錄——五臂假籠頭菌。它共有五條黃色、等長、弓形的托臂圍成長籠形,頂端相連,共同生于一個短的菌柄上。在重慶發現了安順假籠頭菌屬和五臂假籠頭菌2種假籠頭菌屬大型真菌。

從該屬在全國分布來看,除首個新種柱孢假籠頭菌分布于北京西山外,其他物種均分布在華中菌物資源區的西南一帶,如五臂假籠頭菌分布于貴州和重慶,安順假籠頭菌分布于貴州、廣西和重慶,雷公山假籠頭菌分布于貴州,雲南假籠頭菌分布于雲南,可以初步判斷我國西南的貴、渝、雲、桂地區可能是假籠頭菌屬的集中分布中心甚至是其起源中心。

類似“手指”狀的真菌還很多,例如阿切氏籠頭菌等。

五臂假籠頭菌

淺腳瓶盤菌

重慶新分布記錄的杯狀大型真菌

在真菌世界裏,深杯、淺杯、大盤、小盤……各種類似盛具的真菌比比皆是。此次科考隊還發現了一個重慶新分布記錄的杯狀大型真菌——淺腳瓶盤菌,有意思的是,該菌在國外被形象地稱爲“惡魔之甕”。

有“惡魔之甕”之稱的淺腳瓶盤菌

從形態來看,淺腳瓶盤菌的子囊果較大,整體高度在10厘米以上。細看其杯口,並非象水平一樣圓滑、整齊,其上有8至9個缺刻,在子囊盤開口周圍留下參差不齊的卷邊。

淺腳瓶盤菌屬于肉盤菌科腳瓶盤菌屬,該屬真菌主要分布在北美東部、歐洲和亞洲,常生在腐爛的木頭上,最初爲閉合狀態,看起來像棒狀,隨著它的成熟而打開;因其子實體爲黑褐色的高腳杯狀,這也是其被叫作“惡魔之甕”的由來。

淺腳瓶盤菌爲我國瓶盤菌屬中兩個物種之一,該屬大型真菌在國內的分布情況還不清楚。這是首次在重慶發現該屬真菌分布,爲重慶市大型子囊菌家族增加了新成員,也進一步豐富了陰條嶺國家大型真菌資源的多樣性。

白毛小口盤菌

金針菇

我國栽培最早的食用菌之一

金針菇是我國采食、栽培和利用曆史悠久的一種著名食用菌,因其菌柄細長、幹品似金針菜而得名。它也是我國栽培最早的食用菌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曆史,在《四時纂要》《齊民要術》《王祯農書》《種樹書》等中均有相關記載。

金針菇因其生長在構、楊、柳、槐、桑、柿、椴等闊葉樹的枯枝或樹樁上,也稱爲構菌;由于野生金針菇菌柄上密被褐色絨毛,因此又叫做毛柄火焰菇(隸屬于小火焰菇屬)。

野生金針菇的菌蓋爲明顯的黃色、菌柄短並密被褐色絨毛,而栽培的金針菇菌蓋白色、菌柄較長且光滑無毛;因此,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會很難將野生金針菇和栽培金針菇聯系起來。

生長在構樹上的野生金針菇

珊瑚菌

從海洋穿越來林地

“一叢拔地起,怒放向藍空。俨若珊瑚樹,樵翁跋涉中。”詩中描述的“珊瑚樹”不在海洋,卻生于林地。林地珊瑚,也就是珊瑚菌,有人曾爲它發出這樣的感歎:“珊瑚菌一定是從海洋穿越來的,因爲它長得實在太像珊瑚了!”

珊瑚菌,又稱帚菌、刷把蕈、掃把菌、笤帚、紅掃把,是一個統稱,泛指子實體直立、呈簡單棒狀、珊瑚狀、豆芽狀、片狀、角狀、胡須狀、猴頭狀等等的一類腐生或土生的真菌。

紫珊瑚菌

重要·提醒

雨後的山城,湧現了不少“菌子愛好者”

甚至還有專門的“蘑菇愛好者”群

大家互相分享攻略,一起上山采蘑菇

撿菌子雖然快樂,但吃菌子需謹慎

部分有毒菌和可食菌不僅外形相似

甚至生長季節和環境都相同

混雜生長

容易被誤采

有的野生菌雖然可食用

但如果沒有煮熟煮透

食用後也可能發生中毒

0 阅读:24

重慶科教

簡介:最具影響力的專業地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