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的“細水長流”式裁員

新熵 2024-05-24 19:44:39

@新熵   原創

作者丨古廿  編輯丨伊頁

字節開發出一種新的裁員模式。

近日,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有字節跳動員工發帖稱:HR說北京裁員已經到了不讓裁員的地步了。

有網友表示,相比過去的一次性大規模裁員,目前字節在執行的是考核優化策略,這也是一直沒爆炸性的裁員消息被媒體報道的主要原因。具體來說就是,HR私下裏把人喊到小會議室一對一聊,談好賠償後直接離職,用這種“細水長流”的方式進行裁員,在完成裁員目標的同時動靜也不會太大。

不一樣的裁員動作背後,是字節業務調整的步伐開始舉棋不定。

僅5月份以來,有媒體報道的字節業務調整就一直來回拉扯。先是5月初,去年出售線下門店業務,轉型線上房産信息平台的“幸福裏”再次調整,並入抖音本地生活。

緊跟著5月中旬,又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字節出售美中宜和這個事,完全沒有。”但是在一個月前,美中宜和宣布由婦兒專科轉向綜合醫療平台,全新的三級綜合院區將于年底投入運行。彼時,投資圈內有關字節跳動考慮出售旗下美中宜和的消息就已經傳了一陣子。

最近,多名內部人士也向外界透露:“字節跳動正考慮將旗下負責遊戲的朝夕光年和沐瞳科技合並爲一個新的全資子公司。未來,新公司將作爲獨立公司自負盈虧。”不過朝夕光年相關負責人在回應傳言時對此予以否認:“消息不實。”

對于房産、醫療、遊戲三塊業務的調整傳言,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來一些。來源的根本在于,相較于字節此前在教育、PICO兩塊業務調整上的迅速利落,目前在這三塊業務調整方向上似乎並不能做到快刀斬亂麻。

2016 年,有媒體曾經問張一鳴,“三年多,你做了哪些關鍵決策,讓今日頭條從一億美金,做到了百億美金?”他回答說:“我覺得,大部分重要決策,我在創業之初頭三個月就基本做完了。”

自信的基礎是認知。字節發展曆史上,曾經有過三次“大力出奇迹”,均建立在遠超行業認知的基礎上。

第一次是在2012年,張一鳴力主開發個性化推薦引擎。當時做推薦引擎對創業公司來講難度很高,張一鳴卻認爲,“如果不解決個性化的問題,我們的産品只是做些微創新,也許能拿到一些移動互聯網的紅利,但不可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不能真正地創造價值。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努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二次在2016年,張一鳴力主進軍短視頻領域。彼時字節跳動只有今日頭條一款産品,而且尚未盈利。但是張一鳴有一個斬釘截鐵的認知:“如果我不做短視頻,我將退出曆史舞台。”

上線短視頻産品的前九個月,數據都很難看。但在這個重大關頭,他說了這樣一句話,“邏輯上正確的事情一定是對的,況且還有別人已經驗證過了,我們數據差是我們自己沒做好。”之後還把頭條一半以上的資源都投入進去,最終成就了今天的字節跳動。

第三次就是字節國際化的關鍵轉折點,花10億美元重金收購了Musical.ly。事實上當時有三家公司都在談收購,一是Facebook,二是快手,三是張一鳴。最終的三選一勝出,Musical.ly的天使投資人傅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傅盛說,“當時張一鳴多決絕啊。他家在北邊,我在東邊,每次專門跑到我家樓下咖啡館聊,連續聊了兩三次。”傅盛提了很多條件,張一鳴都答應了,魄力令人震驚。

投資人童士豪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抖音的崛起不是平白無故的,張一鳴砸錢比誰砸得都多,挖人也挖最牛的人,他在短視頻裏所展現出來的氣勢和格局比我們任何人想象得都大。”

眼下,不得不“細水長流”式裁員的字節,缺少的可能正是張一鳴時期的那份自信。

1 阅读:1391
评论列表
  • 2024-05-25 11:45

    張一鳴還在的,紅利過了,就沒戲了

  • 2024-05-25 00:24

    衣冠雖別,修行之理則同。字節的裁員之舉,雖然方式有所不同,但其目的卻是爲了業務調整和發展。

  • 2024-05-25 05:32

    張一鳴還在的,紅利過了,就沒戲了

  • 2024-05-25 07:08

    如果和字節離職的TA聊聊,就會知道的多一些了。

新熵

簡介:洞察商業變量,探尋商業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