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小冰河要來嗎?地球又出現最熱4月,拉尼娜回歸,可降點溫度

環球科學貓 2024-05-13 11:36:47

這真的太離譜了!每個月都在刷新最高氣溫,這不,來自歐盟氣候監測機構發布數據顯示,全球又刷新了“最熱4月”的數據。

不得不說,這真的不是熱的問題了,已經是熱,更熱的問題了,只有越來越熱的趨勢。

如果這樣下去的話,那全球的氣候變化將會再次創造新奇迹,2024年的氣候變化將會達到一個新的狀態,所以,這絕對不是好事情。

那究竟是怎麽回事,下面就詳細來看看。

15.03度!地球最熱4月確定

沒錯,這一次的數據再次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因爲這已經不是首次在“單月之中”創造了世界奇迹,這是自從2023年6月以來,每個月都在創造這樣的奇迹事件。

所以,這說明了熱已經是趨勢,而根據監測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球的近地表平均氣溫首次突破15攝氏度,達到15.03攝氏度。

這個數據比最熱年2016年4月還要高,2016年4月的平均氣溫爲14.89攝氏度,所以2024年4月打破了這個格局,並且比工業化前(1850年至1900年)同期平均氣溫高1.58攝氏度。

同時,過去12個月(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全球平均氣溫創該機構有記錄以來新高,比工業化前同期平均氣溫高1.61攝氏度。

不得不說,地球已經是每個月都在創造這樣的奇迹了,並且還有一個令人擔憂的點,那就是過去的12個月的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 1.6C,超過了 2015 年《巴黎協定》爲限制全球變暖設定的 1.5C 目標。

看到沒?1.5度人類定義之下的“氣候臨界點”鬥毆已經被突破了,所以,來自歐盟氣候監測機構表示,這是不尋常的情況。

這也表明了,全球的氣候變化在經曆不同尋常的氣候現象,而且不僅是地表溫度達到了一個新的界限,包括海洋區域也是如此。

根據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數據,今年4月,北緯60度至南緯60度的海洋表面平均溫度達21.04攝氏度,爲有記錄以來同期最高。

所以,陸地,海洋都在熱,那也就沒有“不熱”的理由了,整個地球都在發燒之中,這沒有任何的爭議。

當然,其帶來的影響肯定也會加大,因爲這是地球氣候變化之下——會帶出來的連鎖效應因子,比如極端性的高溫,降雨,風暴等等,都會在全球範圍之中發展。

那究竟是怎麽回事?

的確,這還把大家搞得有點懵了,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其實,地球的升溫趨勢,主要點就是“全球變暖”,全球變暖的發展主要因子在人類對溫室氣體的排放上,如果持續下去,變暖也會繼續,那麽地球升溫也就明顯是趨勢了。

而對于今年來說,其實除了全球變暖之外,還有一個增溫的效應,那就是厄爾尼諾的發展,自然形成的厄爾尼諾現象使太平洋變暖並導致全球氣溫上升,這種現象在2024年前期已經達到頂峰,並于四月份趨于“中性狀態” 。

但是,厄爾尼諾的減弱消失,並不意味著其影響就沒有了,它對全球的氣候效應並不會那麽快消失,也會連續性的發展。

我國氣候中心此前也公開說明了,厄爾尼諾的影響將會持續到北半球夏季。

就算是後續判斷,拉尼娜現象可能回歸,NOAA甚至給出秋初,冬季時段,拉尼娜現象的發展概率高達85%,所以,基本上是可以肯定其發展了。

而新情況是——拉尼娜回歸在6 月至 8 月,形成幾率接近 50%,但是在7 月至 9 月,拉尼娜現象形成的幾率爲 69%。

只不過,還未出現,它的影響效應也就沒有問題。但是,這裏需要說明的是——就算是沒有厄爾尼諾,甚至拉尼娜的降溫效應會在後面出現——拉尼娜回歸,可降點溫度,但是也不會改變整個趨勢,那就是全球變暖的發展變得更加凶猛。

所以,人類未來必須針對全球變暖做出調整,不然後果很嚴重。那新的問題就來了,不是說小冰河時期要來,地球要降溫嗎?這難道又是假的?其實這完全是建立在不同機制上,

說小冰河可能要來,地球要降溫,又是怎麽回事?

沒錯,在2024年4月的時候,《自然地球科學》再次發表研究,在南極周圍,人類活動影響帶來的環境變化正在導致北大西洋海域海平面上升。

然而,根據研究團隊發現,北大西洋中深層洋流系統的一個關鍵部分已在過去20年中減弱了約12%。這一關鍵部分,被稱爲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中的深層分支,它是一個三維海洋流系統,起著分布熱量、營養物質和二氧化碳的“傳送帶”作用。

這就是問題的根本,那就是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如果出現了崩潰,那就會再次出現全球氣候的大變化。

此前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Peter Ditlevsen和 Susanne Ditlevsen共同完成的研究指出——他們分析了1870至2020年間北大西洋海表溫度作爲AMOC的指標,這些記錄所追溯到的時間比直接測量AMOC要久得多,能夠對溫度趨勢得出更穩健的信息。

他們發現了AMOC關鍵轉變的早期警戒信號,表明它可能結束或崩潰的時間點最早可至2025年,且不晚于2095年,也就是最快2025年崩塌。

當然,在這個結論出現的時候,就遭遇了反駁,不少機構認爲不可能這麽快,但到底什麽時候崩塌不確定,而它的崩塌的確是趨勢,這沒有什麽說明的。

然而,一旦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徹底崩塌,這將是不可逆轉,屆時,北大西洋冬季平均表面溫度將在10年內降低2~3℃,歐洲每年的風暴將增加、冬季平均氣溫將隨著北大西洋降溫。

而下降,北美東部的大西洋海平面將上升,已經變成碳源的亞馬遜雨林將面臨更大的危險,南極冰蓋的融化會加快,地球將開啓新的小冰期時代。

那真的要來了嗎?其實小冰河出現,地球降溫會不會出現,這關鍵節點在大西洋環流上,如果人類改變了氣候,那就不會,如果不改變,未來就有可能出現小冰河,地球降溫,至少在這個理論上來看,是這樣的。

所以,小冰河出現建立在大西洋環流上,而大西洋環流的崩塌,根源在全球變暖,具體會不會這樣,就看全球變暖最終如何發展,這就是因素,全球變暖的改變,就會決定這些如何發展。

所以,研究歸咎研究,但短期全球變暖的發展繼續,這沒有爭議。

1 阅读:257

環球科學貓

簡介:用眼睛看科學,用科學的思維看世界(原創內容禁止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