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馬拉松,業內人士冒死爆料

大灣區花喵 2021-05-25 22:07:05

(甘肅白銀景泰縣黃河石林越野賽,來源視覺中國)

5月24日,一名越野賽從業人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以此次黃河石林百公裏越野賽的執行單位甘肅晟景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晟景體育”)爲例。晟景體育于2018年中標首屆黃河石林百公裏越野賽,中標金額150萬元;2019年晟景體育中標平川首屆半程馬拉松賽,中標金額97萬元。

一場馬拉松可賺500萬元

查詢相關資料,智美體育(01661.HK),2017年,智美體育中標青島國際馬拉松賽事運營服務項目,金額爲 2100萬元;2018年,智美體育中標長沙國際馬拉松賽項目,金額爲1200萬元。

動辄上千萬的投資,馬拉松賽事組委會靠什麽賺錢?

“城市馬拉松的盈利情況視具體城市而定,普通城市馬拉松賽事初期運營利潤在100萬元以下,一線城市的金牌賽事利潤可達500萬元以上。”5月24日,省級跑團團長、賽事公司法人李俊(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馬拉松賽事的收入來源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政府補貼、報名費和贊助費用。

一般而言,全程馬拉松的政府補貼約爲100萬—200萬元,如果是國際賽事最高補貼300萬元。其次,一場全程馬拉松的報名費收入爲幾百萬元。根據不同的賽事規格,贊助商的挂名費不同。一般起步價爲500萬元,部分贊助商會斥資千萬元以獲得品牌曝光。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贊助收入是馬拉松賽事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一般而言,省級馬拉松賽事中,贊助收入基本能覆蓋50%—60%的賽事成本。

目前,在中國田協注冊的馬拉松賽事分爲A類B類C類,A1類賽事規格最高,一般在直轄市、省會城市、經濟發達城市舉辦。

此外,還有大量的商業賽事近年來也十分火熱,但這類賽事大部分由缺乏專業知識的單位主辦,很多非體育專業運營執行公司進場。爲了保持基本盈利水平,許多賽事保障措施難以實施到位,存在風險。

“中田協馬拉松賽事成本在200萬元以上,但微型商業跑步、單位跑步賽事幾萬元就能辦一場。組委會賺了錢會認真做好保障嗎?我持保留態度。”李俊表示。

平均每天5場賽事

隨著全民健身的推進,馬拉松産業已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中國田徑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共舉辦馬拉松規模賽事1828場,平均每天舉辦馬拉松賽事超過5場。截至2019年,已有160個地級以上城市舉辦過全程馬拉松賽事。如果沒有疫情影響因素,2020年各類馬拉松比賽的預測參賽人數將超過1000萬人次,産業規模達1200億元。

馬拉松行業在資本化浪潮中已發展出成熟産業鏈條。

最核心的賽事本身,通常由當地政府、當地文旅局、贊助商、賽事公司(營運公司)等機構參與。此外,體育用品銷售、媒體、娛樂、培訓博彩、醫療、旅遊等也與馬拉松賽事有密切的經濟聯系。一場馬拉松賽事,往往能帶動咨詢、公關、科研、建築、房地産、會展等産業。

多家企業爭相入場,搶奪運動經濟的巨大蛋糕。

“國內馬拉松第一股”智美體育于2011年進入中國路跑市場,已形成賽事運營、體育營銷、賽事轉播、場館運營全産業鏈運營模式。截至目前,智美體育已累計運營了200余場大型城市馬拉松。

特步國際(01368.HK)借助馬拉松産業完成轉型。2020年,特步爲贊助中國內地國際級馬拉松賽最多的品牌。

特步在年報中表示,2020年馬拉松賽事遭受的打擊並未動搖特步贊助大型馬拉松及跑步賽事的決心,全年在中國內地共贊助了12場線下馬拉松和九場線上賽事,吸引了逾150萬名參賽者。2020年特步的廣告及推廣費用約人民幣917.1百萬元,占總收入約11.2%。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