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新降本提升企業融資效率

經濟日報 2024-05-22 15:51:11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12.73萬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0.19萬億元,均處于曆史同期較高水平。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是企業價值創造的起點,是經濟活力提升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高質量和高效率的企業融資應該面向新質生産力發展涉及的産業鏈條和關鍵生産環節,通過持續優化産業鏈供應鏈,持續降低間接和直接融資渠道的交易成本,將企業低成本融資和高質量投資相結合,系統提升企業資源配置效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引導資金流向高質量和高需求領域,對于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具有關鍵意義。當前,我國傳統生産力的比例較大,圍繞“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展開的新質生産力比例較小,現有生産力格局已無法滿足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順應當前經濟形勢,應當重視對具備長期發展前景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布局,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新質生産力建設,明確和聚焦新質生産力各個環節的企業融資需求以及對實質性和突破性創新等項目的開發和投資等,在拓新降本中實現融資質量和效果雙提升。

將融資需求與“強鏈補鏈延鏈”相結合,促進資金鏈與産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這對于企業融資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看,企業可以通過發展供應鏈融資,以“鏈主”爲核心資金支持,形成多元化資金供給機制,依托“1+N”産業鏈金融模式,以點帶面提高産業集群融資效率。同時,應當健全信用體系,爲供應鏈成員之間以及與銀行之間提供可靠的信用保障。在供應鏈融資新模式的開拓下,還應進一步壓縮實體融資成本,貫徹落實普惠優惠金融政策、拓寬實體企業融資渠道、充分發揮金融機構服務作用,以達到實體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目標。

在確保企業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等渠道暢通的同時,要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優化融資渠道是提升企業融資效率的關鍵一環,對此,應積極創新債權融資手段、設計更多具備特色性和針對性的創新債券品種,諸如科技創新公司債券、中小企業集合債、綠色債券等,確保在拓寬融資渠道、滿足不同經營主體個性化融資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靈活性的債券融資選擇的同時,推動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增強金融市場的活力和韌性。還應將融資市場與投資市場相結合,既要關注資金的籌集,又要注重對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保護。各企業應結合自身經營狀況、發展戰略和價值創造能力等因素,基于能夠驅動全要素生産率提升的投資項目,制定科學合理的融資計劃。監管機構也應加強對股權融資的審核與監管,堅守“以投資者爲本”的理念,切實維護投資市場的公平性和秩序。

要確保金融資産流入實體經濟,監管並抑制非金融企業“金融化”傾向。對此,應暢通金融資源流向實體經濟的渠道,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緩解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實現精准賦能。監管部門還要通過技術賦能創新監管手段,開展穿透式監管和預防式監管,深入了解資金實時流向和使用情況,引導經營主體回歸主業,合理配置金融資産和實業資産,確保金融資源真正用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有效滿足經營主體合理融資需求。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運森系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