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蹲點采訪】用一碗“黎平米粉”溫暖整座城

天眼新聞 2024-05-22 14:40:55

每天清晨,位于中國曆史文化名街——黔東南州黎平翹街貢院坡頭巷子深處的“朱家粉鋪”便開始喧鬧起來。

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黎平米粉,便是黎平人開啓美好一天的開始,更是不少返鄉遊子、外地遊客心心念念的要事。

“老板,要一小碗,加雞蛋……”

“老板,不放辣椒,多放香菜……”

5月21日7點,古香古色的翹街石板路上,粉鋪門前食客絡繹不絕,店內則坐得滿滿當當;點單聲此起彼伏,粉鋪老板朱新春正在撈粉、舀湯、澆油、撒料,忙得不可開交,不到一會兒,一碗鮮香爽口的“黎平米粉”就擺到顧客面前。

“歡迎光臨,想吃什麽?” 如同粉鋪大門上紅鮮的對聯“朱家粉鋪味美鮮湯傳四方,誠信經營顧客至上生意旺”一樣,每見到有新人進店後,朱新春都笑臉相迎,熱情安頓就座。

朱家粉鋪是一家以追求品質純正“黎平米粉”的美食文化店,也是目前在黎平見過最有文化韻味的一家黎平米粉店。

在這裏,街坊鄰居都說“朱家粉鋪”是這條街的靈魂早餐,男女老少都喜歡在此吃粉,都能在這裏找到自己最熟悉的味道;在這裏,既可以隔鏡賞花,又可以了解“朱家米粉”文化的曆史淵源,更黎平米粉的制作過程和黎平米粉的美食文化……

“我們家幾代人都做米粉生意,手藝傳承了上百年。”談及創業經曆,朱新春說,是父親的“尋回朱家曆史記憶,熬好一碗湯,做好一碗米粉”簡短的幾句話,點撥了他,讓他重整旗鼓。

“朱家粉鋪”與曆史有著厚重的“緣分值”。

據《清史稿》《黎平府志》記載,清鹹豐元年(1851年),胡林翼擔任黎平知府時,到清朝將領朱洪章練兵地視察,看到朱洪章帶兵有方,就將祖傳菜肴制作秘訣賞給他,聲稱“鄉勇們”吃好喝好才能打勝仗。得到秘訣後,朱家廚師取其精華,提升烹饪技藝,尤其米粉制作最爲精致,當年朱洪章和他的官兵每天都吃這道米粉,也因此克敵制勝,成就了今天“朱家粉鋪”的黎平米粉。

“變的是歲月,不變的是曆史和了黎平米粉。”朱新春說。

如何守住朱家“黎平米粉”的文脈,讓顧客吃出“家鄉的味道”呢?

“用心做好一碗湯。” 朱新春從“曆史、食材、服務”入手,從“色、香、味”開篇,從“黎平美食文化、美食情感、美食技藝”破題,遵從美食回歸自然、回歸傳統,講究傳統古法熬湯、烹饪之道,精心打造一鍋好湯,融土雞、豬骨等衆多美味,配料豐富多樣化,酸辣甜味均有之。

濃濃的高湯,絲絲的甘甜,質軟的米粉……“朱家粉鋪”以其純正的味道每天吸引無數顧客,用一碗米粉溫暖了整座城,讓無數人記住了這家老店。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米粉在人們心中有著無可代替的地位,因爲它的味道,因爲米粉已經成爲當地人的一種飲食文化和靈魂。”遠嫁上海的彭女士每次回娘家,都對家鄉的黎平米粉戀戀不忘,更是贊不絕口。

“色香味俱全的黎平米粉,加上暖心周到的服務,既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又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曾三天兩頭就到“朱家粉鋪”尋覓美食的黎平貢院社區居民王女士如是說。

黎平美食文化源遠流長,其中“黎平米粉”在貴州美食榜上有了一席之地,在無數人心中留下了溫暖的印記,不僅獲評黔東南州 “十佳特色美食”,還在貴州衛視《我在貴州等你》黎平篇中嶄露頭角,更在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上大放異彩。

而“朱家粉鋪”也以其獨特味道、周到服務和誠信經營獲評爲“黎平縣餐飲行業協會示範店” “黎平縣美食文化傳承店”和“黔東南州文化産業名優店”。

“店面雖然不大,但很好吃,口碑也非常好,生意好的很哦。”曾因行動不便,在此吃粉得到周到照顧的楊大爺說,“他家非常有愛心,看到我們老人,就增粉送蛋的,非常暖心。”

“好粉不怕巷子深”。中午,盡管已經過了早餐時間,但來店裏的食客依舊絡繹不絕,而且多數爲操著外地口音的遊客;朱新春則一直在店裏忙前忙後,一會准備食材,一會在招呼客人……

“一定會用心呵護這碗‘黎平米粉’,把手藝創新、傳承下去,可以讓更多人吃到黎平米粉,吃到家鄉的味道;到‘朱家粉鋪’,感受到家的溫暖。”談及未來,朱新春如是說。

嘈雜的人聲,往來的食客,滿眼的市井味,濃濃煙火氣息……如今,“朱家粉鋪”不僅爲古城翹街增添一抹靓麗的美食文化色彩,更溫暖著當地百姓和外地遊客的味蕾,讓當地的鄉村振興成色更亮、活力更足。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石含開

通訊員 姚進忠

編輯 蔣鴻琪

二審 淩忠雲

三審 沈安永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