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家裏越住越亂?斷舍離教你輕松打造宜居空間

風風聊家居 2024-05-23 19:50:47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下班回家,用過的碗泡在水池裏,就是不想洗;

衣櫃裏明明有許多衣服,卻總覺得沒衣服穿;

冰箱裏塞滿食物,經常來不及吃就放壞了...

其實這些居住空間的困擾,悄然間侵蝕著你的生活狀態,懶散、拖延、缺乏活力,甚至身材也日漸臃腫。

想要改變這些現象,就要學會給生活做減法,重新建立起內心與外物之間的良性關系。

part1

什麽是斷舍離?

“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態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過時的東西統統斷絕、舍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

這個概念最早由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她通過自己的經曆和觀察,提出了“斷舍離”的整理哲學,並著有《斷舍離》一書。在書中,她主張人們應該通過減少物質的追求和擁有,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讓生活變得更加簡單和清爽。

“斷舍離”中的“斷”指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指把堆放的無用之物全部清理掉;“離”則指抛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于簡單、舒適的空間之中。

這種生活態度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減少物質的堆積和浪費,還可以讓人們更加注重自我成長和內心世界的豐富。

part2

爲何需要斷舍離?

釋放空間:過多的物品會占據我們的生活空間,導致空間變得擁擠不堪。通過斷舍離,我們可以減少物品的堆積,釋放更多空間,讓家變得更加寬敞舒適。

簡化生活:過多的物品也會增加我們的心理負擔,讓我們在選擇和決策上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通過斷舍離,我們可以簡化生活,讓生活變得更加輕松自在。

環保節能:減少物品的購買和堆積,也是對環境的一種保護。通過斷舍離,我們可以減少浪費,降低能耗,爲地球環保做出貢獻。

part3

普通人怎麽斷舍離?

1. 明確需求:在進行斷舍離之前,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需求。思考一下哪些物品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哪些物品是多余的、無用的。只有明確了需求,我們才能更好地進行斷舍離。

2. 分類整理:將家中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如衣物、書籍、雜物等。對于每類物品,都要仔細審視,判斷其是否有用、有價值。對于無用的物品,要果斷舍棄;對于有用的物品,要合理收納。

3. 精簡收納:在收納物品時,我們要遵循“精簡”的原則。盡量減少收納容器的數量,使用統一風格的收納盒、收納袋等,讓收納變得更加簡單、整潔。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利用空間,如牆壁、床底等,讓收納空間得到充分利用。

4. 養成習慣:斷舍離不僅是一種整理物品的方法,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要養成定期整理、清理的習慣,讓家始終保持整潔、舒適。同時,我們還要學會控制購買欲望,避免過多的物品進入家中。

part4

日常有哪些産品可以斷舍離?

1. 過期的食品和藥品:這些物品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價值,甚至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威脅,因此應該果斷舍棄。

2. 損壞的電器和電子設備:如破舊的電視、無法使用的手機等,它們只是占據空間,沒有任何用處,應該及時處理。

3. 不再穿的衣物: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審美的變化,我們的衣物也在不斷更新換代。那些不再穿的衣物,可以捐贈給需要的人或通過二手市場進行銷售。

4. 重複或冗余的家居用品:如過多的餐具、文具、清潔用品等,我們應該只保留真正需要的數量,避免浪費。

5. 無用的書籍和雜志:閱讀過的書籍和雜志,如果已經沒有再次閱讀的價值,可以捐贈給圖書館或二手書店。

6. 過時的化妝品和護膚品:這些産品可能已經變質或不再適合我們的膚質,應該及時更換或丟棄。

7. 過多的塑料袋和包裝:你家的塑料袋是不是還是舍不得扔?請大膽扔,很多根本用不上!我們可以嘗試使用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和環保包裝。

8. 過時的裝飾品和擺件: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裝飾品和擺件可能已經不再符合我們的審美或風格,可以考慮更換或丟棄。

9. 閑置的健身器材和體育用品:如果我們已經很久沒有使用過這些器材和用品,或者已經不再需要它們,可以考慮捐贈或出售給需要的人。

end

總之,通過斷舍離,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簡單、自然和舒適,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調整。

0 阅读:18

風風聊家居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