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逗王鶴濱兒子吃辣椒遭阻攔,主席:讓他知道大人中也有壞人

史海任我行 2024-04-27 14:04:39

十多年前,在北京甘家口的一座普通居民宅裏,曾住著一個老者,他已經八十多歲了,但還精神矍铄,並一直在堅持創作。

然而,老人並非是一位作家,他其實是一位醫者,而所創作的作品正是他自己的回憶錄。

一般而言,很少會有普通人想寫回憶錄,那這位老者是否有著不平凡的過往呢?正是如此,這位老者其實就是王鶴濱,他曾是毛主席的保健醫生。

毛主席的新任保健醫生

1949年的八月下旬的一天,時任香山門診支部書記的王鶴濱接到了來自中央辦公廳行政處負責人羅道的一個電話,要他到中央保健局傅連暲處報道,只聽羅道說:“王鶴濱同志,上級決定派你到中南海去做毛主席的保健醫生,叫我與你談談,看你有什麽意見?”

一聽這句話,王鶴濱頓時有些慌神,上級怎麽會想起讓自己給毛主席服務呢?

雖然有些受寵若驚,但王鶴濱還是緊張,畢竟給主席工作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說:“我怕做不好啊。”

羅道倒是對他充滿信任,鼓勵說:“去吧,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你進城後直接找傅連暲同志,他會具體向你交代任務。”

聽到這,王鶴濱知道是沒法推辭了,于是點點頭:“是,我服從組織安排!”

其實,別看年輕的王鶴濱表現地如此拘謹,但其實他本身是一個很有資曆的人。

早在1938年,十四歲的王鶴濱就參加了革命工作,而他後來從中國延安醫科大學畢業,並長期在延安工作,一直是一個很優秀的醫療工作者。

若非如此,羅道當然也不可能找到他,因而就能力來說王鶴濱肯定是沒問題的。

另外,王鶴濱並非沒有接觸過毛主席,早在延安的時候他就已經爲多位領導人診治過,毛主席也見過三次,所以也算是有一定的工作經驗。

于是在吃過午飯後,王鶴濱就來到了北京城,在弓弦胡同的保健局辦公室找到了傅連暲。

傅連暲也是一位十分傳奇的人,他曾是福建一所福音醫院的院長,後來毀家纡難參加革命,是走過長征路的革命老人,深受毛主席的尊敬。

最初的時候,毛主席的保健醫生就是傅連暲,毛主席在江西的時候得過痢疾,就是被他治好的。

後來,傅連暲上了年紀,就把保健醫生的工作交給了自己的女婿,但這位同志卻在蘇區肅反期間犧牲了。

在那以後,另一個叫周毅勝的醫生接替了職務,但他如今已經是某作戰部隊的衛生部長,所以毛主席現在需要一個新的保健醫生。

在告知王鶴濱這些內情後,傅連暲對他表示:“派你去毛主席當保健醫生,責任重大,不能出半點差錯......目前擔任中央首長醫療保健工作的同志還很少,你還得兼管其他幾位書記的保健工作。”

說罷,傅連暲給王鶴濱開好了介紹信,讓他帶著前往中南海。

來到菊香書屋,毛主席此時卻急著要去開會,他看到了手拿介紹信的王鶴濱,就拆開信快速浏覽了一遍,然後握著王鶴濱的手說:“王醫生,歡迎你來啊!不過我現在要去開會,需要你的時候,我會通知你。”

說著,毛主席讓衛士負責安頓王鶴濱,他自己則在告別後徑直走向頤年堂。幾天以後,王鶴濱接到通知,要他去菊香書屋與毛主席會面。

當天見面的時候,書房裏的毛主席正在看書,而一看到王鶴濱進來,他立即把書放到一邊,熱情地招呼王鶴濱坐在一把靠背椅上。

毛主席笑著對他講:“王醫生,歡迎你來我這裏工作啊。目前我這裏事情不多,有時間還要你多多照顧其他幾位書記。”

王鶴濱聽著,臉上一直帶著腼腆的微笑。

盡管已經和毛主席見過幾次了,但王鶴濱還是不免有些緊張,因而一直坐在椅子上傻愣著,也不回話。

毛主席看出來了這一點,于是開口說了一句:“王醫生,你來我這裏工作不要拘束,有話就說,有屁就放啊。”

毛主席還特意把最後一個啊發成三聲調,看到堂堂主席對著自己說粗話,王鶴濱臉上有了輕快的笑容,心裏的緊張也就沖淡了許多。從那以後,王鶴濱就正式留在了毛主席身邊。

與毛主席相處的點滴故事

隨著王鶴濱在毛主席的身邊待得日子長了起來,兩人的朝夕相處讓王鶴濱看到了很多外人所不能了解的事情,而生活中的一樁樁趣事讓他對毛主席的認知愈發深刻起來。

首先就是愛讀書,毛主席幾乎是一個書癡,他有上萬本藏書,從政治到經濟,從軍事到文學,幾乎無所不包。不僅是在書架上,就連毛主席休息用的雙人床上也用一半的空間擺滿了書。

毛主席從來不讓人幫他收拾書,因爲他的書裏做了大量記號,每本書都夾著大量紙條,上面記著很多問題。王鶴濱還對此調侃說:“這些書都長胡子了。”

不僅是自己看,毛主席也要求王鶴濱讀書看報,事實上他不僅是毛主席的保健醫生,也是工作秘書。

毛主席每日忙于工作,有時候顧不上讀書看報,就會讓王鶴濱讀給他聽。當然不是逐字逐句的複述,而是要他在看完後整理出一個思緒來。

王鶴濱起初很犯難,但毛主席就教導他:“要多注意《參考消息》,有些國際性的動態啊,給我講一講。你應該用我的稿費訂一些報紙,譬如香港的報紙,不管什麽觀念的,都買來看。看到一定程度,你就能産生觀點了。”

因此,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這些年,對王鶴濱來說還真是一個成長的機會。

另外,毛主席在生活上的簡樸也很讓王鶴濱印象深刻。王鶴濱記得毛主席有一雙皮鞋,那是在開國大典之前毛主席讓人做的,而他將這雙鞋穿了好些年,至少在王鶴濱離開的時候還在穿。

王鶴濱說,毛主席從不解鞋帶,都是一蹬腳就穿,一甩腳就脫。某日李銀橋爲毛主席擦皮鞋,他看著破舊的皮鞋還埋怨王鶴濱:“你這秘書當的,都不知道給主席做雙鞋啊。”

王鶴濱也很無奈,他說:“我給主席說過好幾次了,他說還能穿不讓我做,我怎麽去給他做?”

在飲食上,毛主席也向來十分簡樸,他幾乎從不按時吃飯,也從不在意吃什麽。有時候毛主席不好好吃飯,廚房師傅的心理負擔就很大,認爲自己沒有盡到責任。

至于一日三餐的花樣,就王鶴濱所見與普通人家也沒什麽兩樣,花卷、燒麥、大米飯、辣椒、腐乳、苦瓜、青蒿、空心菜等等都是他喜歡吃的。至于外人常說的紅燒肉,在毛主席的餐桌上並不常見。

此外,毛主席在處事上的隨和幽默也是一方面。在中南海工作的日子裏,王鶴濱自然也要和毛主席的家人打交道,其中就有毛主席的兩個女兒,也就是李敏和李讷。

當時,這兩個孩子還都在上學的年紀,而毛主席工作很忙,顧不上也不方便送她們上學,于是就讓王鶴濱帶她們去。

新學期報完名回來,王鶴濱拿著一張注冊表來問毛主席:“這裏要填家長的姓名,怎麽辦呢?”

毛主席看都沒有看一眼,直接說:“你帶去的學生,就填你的名字嘛。”因而,此後幾年裏實際上代表毛主席與學校接觸的學生家長一直是王鶴濱。

毛主席也和王鶴濱的孩子之間發生過有趣的事情。當年毛主席時常邀請王鶴濱一起吃午飯,他有一次就帶著還在上幼兒園的兒子王子冀去“蹭飯”。

毛主席看見孩子,就打趣他說:“王醫生,很好嘛,你也當起媽媽了,身兼二職呦!”

緊接著,毛主席開始逗這小孩:“小娃娃,幾歲啦?”當王子冀怯生生地伸出四根指頭,毛主席笑的更開心了,他們又一起說了一些話。

吃飯的時候,毛主席一直給孩子夾菜,期間還拿一根紅辣椒在孩子的眼前晃。就在王子冀饞得要去吃的時候,王鶴濱趕緊攔住說:“主席,不要給他吃。”

毛主席這才把辣椒放到自己嘴裏,還故意吃得很香,看得王子冀直流口水。

然後,毛主席又拿著一根辣椒在孩子的眼前晃,王鶴濱看到了又來阻攔。毛主席終究是沒有給孩子吃,不過他卻笑呵呵地對王鶴濱說:“你就給他吃嘛,怕什麽,讓他上上當,知道大人中也有壞人。”

與飯局相關的故事還有一個,那是1952年冬天,毛主席五十九歲生日當天,他特意邀請王鶴濱來陪他吃飯。

當天也只有他們兩人,餐桌上照常擺了醬菜、辣椒、腐乳以及一碟醬牛肉,這次倒是沒有米飯,而是多了一盆湯面,還有兩杯紅酒。

吃飯的時候,毛主席端著酒杯對他講:“王醫生,今天是我的生日。咱們不祝壽,但可以吃湯面。祝壽不會讓人長壽,對吧?人活百歲就了不得了,哪有什麽萬歲啊!”

說著,兩人一起笑了起來,當天的午餐他們也吃得很開心。

一生難忘中南海

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五年,王鶴濱最終是在1953年的年底離開了中南海,而他離開的原因和李讷的母親有關,這兩人的關系不是很好。

王鶴濱是一個很耿直的人,做事從來沒有彎彎繞,更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據說當年任弼時腦溢血的時候,很多專家在查看病情之後都憋著不說,一個勁地安慰家屬,只有王鶴濱直言不諱:“病情很嚴重,腦出血量很大,恐怕不行了。”

事情果然是這樣發展的,任弼時在1950年的十月底就去世了。

王鶴濱在中南海工作時也是這樣的性格。有一次李讷的母親從外面回來,下車的時候順口對王鶴濱說:“幫我提一下箱子。”

一般人此時肯定樂呵呵地就上去幫忙了,但王鶴濱卻說:“我是毛主席的醫生,又不是你的勤務員,你自己拿吧”,說完他揚長而去。可想而知,這樣一來兩人的關系哪裏還會好。

1953年的一天,毛主席委托王鶴濱幫他節約一下家庭開支,而王鶴濱就規定孩子們想吃水果要限時限量,結果李讷的母親就來興師問罪:“你爲什麽不讓孩子們吃水果?”

王鶴濱說這是毛主席的意思,但對方不依不饒,最終兩人不歡而散。也是從那以後,王鶴濱與她的關系很僵硬,工作越來越不順心,最後他幹脆就借著去蘇聯學習的機會向毛主席提出辭職。

當毛主席的得知王鶴濱要辭職,他于是問:“你去蘇聯學習要多久?”

王鶴濱回答:“讀博士可能要六年。”

毛主席聽了頓時就沉默了,他半晌才歎息道:“六年啊,時間這麽長.....”

但毛主席終究是沒有阻攔他,只是與王鶴濱約定:“你讀完以後回來,繼續到我這裏工作。”

王鶴濱也點頭答應,他說:“主席您放心,回國後,我一定繼續做您的保健醫生。”

王鶴濱就這麽收拾東西走了,然而就在他要上火車的時候,毛主席突然派人來通知他返回中南海,不要出國了。

而即便是面對毛主席,王鶴濱也從不曲意逢迎,他讓來人告訴主席:“我是留學生團的隊長,我不去的話大家都會受影響,請轉告主席,我已經走了。”

就這樣,王鶴濱離開了中南海,而他在蘇聯就讀于列甯格勒第一醫學院第一內科,從事心梗研究,最終拿到了副博士學位。另外,王鶴濱還研究過輻射損傷,並發表了一篇《人體輻射損傷》。

因此,王鶴濱回國後並沒有回到中南海,而是被調到了核武器研發工作團隊,負責提供核輻射防護相關的醫療服務。

1964年核試驗的時候,王鶴濱就在位于羅布泊的核試驗團隊中,負責生物效應觀察和研究,他也算是對國家的兩彈一星事業做出了貢獻。

此後的王鶴濱也仍然沒有與毛主席重逢的機會,直至毛主席去世以後,他才滿懷悲痛地趕來參加追悼大會。

晚年的王鶴濱時常會回想起毛主席,回憶與他相處的歲月,也正是帶著這份誠摯的情感,他創作了不少紀念毛主席的作品,比如那部《紫雲軒主人——我所接觸的毛澤東》。

另外,喜歡書畫的王鶴濱還是毛體書法的愛好者,還曾當過毛體書法研究協會名譽主席。2018年,九十四歲高齡的王鶴濱因病離世,他與毛主席的故事從此也寫下了終篇。

結語

王鶴濱是毛主席身邊一個工作人員,也是一個十分有趣的人。就出身來說,王鶴濱並非醫學世家,他來自白洋澱裏一個逃荒的難民家庭,是革命事業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

因而,王鶴濱始終對毛主席有著非同一般的熱愛。而王鶴濱同時又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他生性耿直,從不阿谀奉承,甚至敢于違抗毛主席的命令,這種秉性是相當難得的,想來也是毛主席看重他的一個原因。

在命運的安排下,王鶴濱最終並沒有與毛主席重逢于中南海,但筆者覺得,有時候相念會比相見更爲珍貴,這最終也造就了我們今天的故事。

2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