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時候能開上大陸新能源汽車?台灣人都在問!

台海網 2024-05-05 11:00:35

來源:海峽之聲

一個以“民主”“進步”爲名、常常將“自由開放”“融入世界”當“口頭禅”的執政黨,卻明令禁止既經濟實惠,又技術先進的大陸汽車。這一離譜現象隨著大陸汽車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不斷走向世界,越來越受到台灣島內輿論關注。

什麽時候能買到大陸的新能源汽車?台灣民衆都在問,提問的對象則指向擋在兩岸民衆之間的民進黨當局。

目前,台灣方面對大陸汽車産品的限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禁止項目多,大陸汽車整車、底盤及多項關鍵零組件均被列爲“禁入項”。

其二是稅高。有媒體報道,島內購買進口汽車需繳納5%至17.5%的關稅、25%至30%的貨物稅、5%的營業稅,超過300萬元新台幣的高價車,再加10%特種貨物稅。台灣網友抱怨“再便宜的車進台灣,加上稅金,就不便宜啰”。

即便如此,島內民衆對大陸新能源汽車的熱情仍未消減。近期台交通事務主管部門的一份數據就是力證。該數據顯示3月份全台共計售出4.1萬輛新車,比2月份增長57.3%。其中大陸車企旗下的一款在台代工組裝車型高居排行榜第二名。

此前銷售記錄顯示,該車型銷量一路走高,從1月份的第五名、2月份的第三名,一路上升到此次的第二名。有台灣網友稱,該款汽車在大陸只算得上二三線品牌,沒想到在台灣就賣翻。

爲什麽大陸二三線品牌在島內能變成“頂流”?有台媒分析,盡管該車型稅後售價比在大陸貴,但在台灣車市仍算得上是高性價比産品。這說明台灣車價存在嚴重虛高與不合理。

更進一步地問,大陸汽車的性價比優勢是如何取得的?爲什麽同類型産品在定價方面比其他地區産品更具競爭力?根本原因在于産業優勢和規模經濟。大陸汽車不是單一品牌的崛起,而是整個産業鏈、供應鏈的全面躍升。

當前,北京國際車展正在火熱進行中。34年前,北京車展第一次舉行,那時候大陸汽車産量約50萬輛。而2023年,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2024年前三個月,新能源車的出口數量同比增長20%以上。

此次北京國際車展上,全球首發車達117台,新能源車型278個,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約500家零部件企業及科技公司展出創新成果。一名參加車展的西方投資者從展會上得到的主要收獲之一是技術和設計上的純粹創新。他感慨,“如果汽車界有奧運會,那麽就在這裏”。

大陸新能源汽車不僅受到島內“用車人群”的熱議,更令島內“造車企業”摩拳擦掌,並已經開始有所作爲。去年11月召開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智能裝備組專題論壇——兩岸新能源産業發展高層論壇在南京舉行,衆多有意共享“新能源蛋糕”的兩岸企業展開對接,期盼攜手競逐新賽道。

有産業界人士表示,兩岸在新能源汽車産業合作方面擁有良好産業基礎和廣闊發展空間。台灣擁有較強的精密機械與電子信息産業等基礎,在技術研發、生産制造和集成應用等方面具備獨特的優勢。深化兩岸新能源産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是兩岸産業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有台灣學者疾呼,台灣亟待充分挖掘綠色能源的潛力。有産業界人士指出,兩岸企業共享當前的“雙碳”目標機遇,綠色能源産業的增長空間足夠大,如果能加強合作,共同開拓全球新能源市場,前景大有可爲。

民進黨當局上台前就提出以發展綠能爲主要任務的“2025非核家園”,如今該計劃已成笑話,更給台灣能源供應造成極大危機。島內燃煤、燃氣等傳統高汙染發電模式出現與世界潮流大相徑庭的上升趨勢。綠色能源沒有成爲台灣經濟發展的助力,反而成爲綠營特定人士“發家致富”的手段。

對用車民衆來說,開放大陸新能源汽車進口,就可以用更少的預算買到更高品質的車型,性價比、舒適度、智能化用車體驗都會提升;從造車企業和産業角度而言,早日實現兩岸新能源領域深度合作,將爲台灣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充沛動力,拉動産業結構升級,更是大功一件。

目前的問題是,對于“綠色”的認知,島內、島外並不“同步”。在島外,綠色代表環保、清潔、新能源和新機會;而在島內,綠色是一種“新威權主義”,一個色調灰暗的、民粹的、倒退的政治集團。島內的綠色政黨擋住了島外的綠色機遇。

民進黨能夠擋多久呢?有台媒給出了一個符合兩岸民衆期待的答案:當越來越多台灣民衆體會了質優價美的科技産品,對解除無理限制貿易壁壘的呼聲就會更加強烈,兩岸的經貿與科技合作更將勢不可擋。【來源/海峽之聲 文/大力】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