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貓事件第一個被處罰的人出現:我們的憤怒,成了他謀利的工具

格子的江湖 2024-05-09 19:29:09

01

萬萬沒想到,胖貓事件裏第一個被處罰的人,竟然是一名23歲的泸州男子。

據泸州網警通報,當地23歲的網民許某,從全網熱議的胖貓事件裏嗅到商機,爲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將自己在某博上的名字改爲“譚竹夏日炎炎”,搖身一變成了胖貓事件的女主。

作爲冒牌貨的他,陸陸續續發布了許多自己與胖貓之間的資金往來、聊天記錄等不實帖文,更是在網上隔空與一衆網友互怼,他越是訴苦抱怨回怼,網友們則罵得越爲激烈。

流量如潮水般嘩啦啦向他湧去,衆人的憤怒情緒俨然成爲了他謀利的工具。

結果不言而喻,故意冒充譚竹蹭流量的他,因擾亂網絡空間秩序,已被進行行政處罰,相關賬號也已經被注銷,而他本人也已經出鏡公開向所有人道歉。

臉上的馬賽克,算是警方爲他留下的最後一絲體面。

但縱觀整個胖貓事件,心懷鬼胎的又何止是冒充女主譚竹的許某,虛假的又何止是女主譚竹的賬號,各種離譜的傳言和假消息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蟄伏在偌大的流量場,賺足了流量。

比如網傳的“譚竹被打”,流傳出來的圖片明顯不是譚竹本人,奈何一衆沒有辨別能力的人連真假都不問直呼解氣至極,使得無數心懷鬼胎者直接趁勢公然售賣起了相關視頻。

最爲荒唐的是,有人仔細進行對比提醒衆人它是假的,有人尋著蛛絲馬迹發現“譚竹夏日炎炎”像是一個冒牌貨,忍不住提出一句質疑,結果就被認爲是在替譚竹說話,替譚竹洗白。

幾乎被噴成了篩子。

似乎對于相當一部分人而言,真相從來都不重要,他們只在乎自己有沒有宣泄情緒的出口,借機蹭流量謀利的心懷鬼胎者是真的可恨,這些心甘情願被當槍使的人也是真的悲哀。

完美印證了《烏合之衆》裏的一句話:

“群體會讓每個人在其中的錯誤縮小,同時讓每個人的惡意被無限放大。”

或許也正是因此,很多人能夠明顯感受到,胖貓事件隨著輿論不斷發酵早已變了味。

從起初的全網哀悼同情胖貓,發展到後來已經沒有多少人在意事件本身,都在借機釋放著自己的觀點和惡意,看得人幾乎視覺疲勞,深感頭疼不已。

以至于流量的回旋镖已經反噬到了胖貓姐姐身上,人們不但批判譚竹,也在審判著胖貓姐姐,圍繞在她身上的爭議越來越大,某博評論區裏的言語也越來越難以入目。

難以承受巨大壓力的胖貓姐姐,不得已也只能選擇關閉評論區,但相關話題裏對她的審視和評判卻依然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流量是把雙刃劍”,在這裏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02

魯迅先生寫過這樣一句話:“其實,則趁機起哄之士,自古以來,數不在少的。”

這話一點不假,每逢有類似的熱點事件出現,總有心懷鬼胎者樂衷于冒充當事人誤導大衆,有的故意將自己的網絡名稱改成當事人的名字,只要有人進行搜索,就能看到他們的賬號。

諸如冒充女主譚竹的許某一類人則更爲貪婪,直接大搖大擺在網上發聲冒充起了當事人。

在“小學生秦朗丟寒假作業”事件裏,網紅“貓一杯”將虛構的段子編造成全網熱議的社會事件,本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謊言,結果竟然冒出來個自稱是“秦朗舅舅”的男子。

他先是說得有模有樣獲得公衆信任,見時機成熟,又大搖大擺開起了直播,當著萬千觀衆的面臉不紅心不跳地專門跑到書店給侄子“秦朗”重新買寒假作業。

演技堪稱精湛,心理素質無比強大,直至警方通報出來,人們才恍然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在“上海女教師出軌高中生”事件裏,同樣有人冒充起了被全網譴責的“涉事女教師”,更有甚者直接借機開起了直播,面對觀衆的質疑,冒充者含糊其辭,只想騙局打賞。

誰能想到,一個出軌學生的女老師,一個被全網唾棄的存在,也能引得無數人爭相效仿模仿,一個個不惜將網絡名稱直接改成“上海張老師”,生怕接不住這份天降的流量。

類似這樣的事件,每一年都有。

這些冒充者躲在互聯網的角落,睜著一雙陰鸷的眼睛,瞧見類似的事件便一擁而上,利用公衆的情緒賺足了流量和吆喝後便滿意離場,最終受傷的只有被當成謀利工具的觀衆。

03

互聯網時代,流量爲王,利益至上,難免魚龍混雜,不乏心懷鬼胎者混入流量的狂歡,利用人性的弱點無所不用其極的欺騙愚弄觀衆。

有人樂此不疲的冒充熱點當事人蠶食流量,有人虛假擺拍刻意制造虛構的沖突博人眼球,還有人故意賣慘博取同情收割眼淚和打賞,賺得盆滿缽滿。

而很多人又對互聯網上的繁雜信息缺乏基本認知和辨別能力,非常容易輕信,一次次被欺騙或是利用,也一次次貢獻著自己真情實感,或是感動,或是憤怒、或是悲戚、或是眼淚。

沒有人想要成爲他人的流量客,沒有人甘願成爲他人的謀利工具,更沒有人喜歡被欺騙。

所以,越是面對的信息龐雜,就越是要保持清醒,越是面對的信息混亂,就越要提醒自己“讓子彈再飛一會”,避免落入他人精心編織出來的情緒陷阱。

正如易中天所說:

“當一件事情發生後,第一要先學會弄清事實,這是‘真僞判斷’,然後才能討論對錯,這是‘是非判斷’。

至于‘價值判斷’和‘道德判斷’,只能放在最後,甚至未必一定要有。”

做個理智的人,破開信息繭房,跳出情緒陷阱,哪怕衆人皆醉,也不要成爲狂歡裏的一員,唯有守腦如玉,才能不被心懷鬼胎者所欺。

最後奉勸那些依然蟄伏在角落裏等待著下一次互聯網熱潮的冒牌貨們,人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能卑劣如蛆蟲,罔顧底線而獲得的流量,終將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價。

利益之下,理應還存有良知和底線,起到“刹車”作用。

0 阅读:126

格子的江湖

簡介:解析熱點事件,做一股清流,寫天寫地寫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