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文強工】鄭州供電:裝上“最強大腦”打造“堅強”電網

中原網 2024-05-26 08:45:30

【厚文強工·問鄭】系列報道

【強 工】壓艙石

鄭州供電:裝上“最強大腦” 打造“堅強”電網

核心提示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燦爛的中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人物。黃帝、許由、列子、劉禹錫、李商隱……他們以絕代風華光照時代,鑄造著鄭州的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同時,鄭州是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當前,鄭州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決策、省委要求,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經濟社會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本報特推出【厚文強工·問鄭】系列報道,通過對和鄭州有關曆史名人的故裏實地走訪和現實價值挖掘,展示鄭州悠久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同時,對鄭州工業、鄭州品牌進行深入報道,展現鄭州發展新質生産力、強産業促發展的實力與活力。

策劃:盧士海

統籌:程玉峰

執行:孫新峰

5月20日,在淮河路與工人路交叉口附近的10千伏淮河路五所內,一台智能巡檢機器人正自主巡視,隨著“手臂”搖擺,“眼波”流轉,將室內配電設備的局放、溫度、安防等多維數據進行實時彙聚後,傳遞至國網鄭州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這套智慧化無人巡檢配電站房是該公司推進配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最新成果。

據國網鄭州供電公司統計,一季度,鄭州全社會累計用電量163.6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1%。其中,工業累計用電量達到67.56億千瓦時,同比增8.19%;服務業累計用電量55.61億千瓦時,同比增15.88%。爲加快構建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一流配電網,近年來,國網鄭州供電公司積極開展國際先進型城市配電網示範建設,“數智轉型”通過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打造堅強智慧電網,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

在國網鄭州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居民小區搶修複電數字化平台的服務人員,正在有序工作。 本報記者 唐強 攝

數智轉型 打造堅強智慧電網

5月21日6時27分,鄭州35千伏夾津口變電站某配電變壓器發生失電,國網鄭州供電公司配電網故障“極速感知”系統立即觸發,該系統經過89秒研判,准確識別故障開關並發出停電告警,幫助運維人員縮小了故障查找範圍,爲後續及時開展搶修複電工作提供依據。站在鄭州供電指揮大廳大屏幕前,看著醒目的數字不斷躍動,鄭州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極速感知”技術應用以來,累計完成了1500余次配網故障研判,准確率超過98%,促進了城市配電網的數字化轉型。

遇惡劣天氣,突發線路故障,靠人工報修、接報再到現場搶險的做法早已成“過去時”。“一屏看全網,一網知全局”的智慧電網系統已延伸到鄭州供電的全過程。

國網鄭州供電公司創新配網停電“極速感知”技術,改變人工現場檢查確認故障的傳統方式,通過系統智能研判,由平均45分鍾縮短至100秒內,極大提高了城市配網故障搶修工作效率。

“除了縮短故障查找時間,‘極速感知’還將故障研判的准確度由67%提升至98%以上,將開關有效感知率由以往的27.8%提升至95%,做到了‘快准全’感知配網故障。”國網鄭州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陳啓龍介紹,在不增加設備改造投資的前提下,該公司用時55天便在1063條配電線路上應用了“極速感知”技術,經統計,采用這項技術後,故障感知比以前人工查找用時縮短了30分鍾。

采訪時,記者了解到,鄭州供電調度系統還有個“隱形人”,大家都稱“小劉班長”。針對客戶反映用電訴求生成的工單,虛擬指揮員“小劉班長”能5秒內派單,並對現場處理各環節時限進行自動語音外呼預警,現場處置完成後,5分鍾內工單審核、客戶滿意度短信回訪一氣呵成,確保客戶訴求響應有速度、服務有溫度。

“目前,我們已經建成22組‘星型’高可靠性配電網網架,包含41組雙環網,優化了全市12個供電網格的配電網網架結構。”國網鄭州供電公司配網管理部主任馮志敏介紹,該網架實現了變電站變電容量利用效率、電網資産利用效率與投資效率、變電站板位資源利用率的“三提升”,網架內的供電可靠率也提高至99.999%以上。

設備升級 提高電網運維搶修效率

“繼續升高鬥臂,注意三維成像裏的距離提示。”在鄭州高新區雪松路附近,一台帶電作業車鬥臂裏,白色機器人正靈活地揮舞機械臂,爲配網線路加裝故障指示器——“人機協同”模式帶電作業,極大提升了作業效率和可靠性。

“幹了十幾年的配網不停電作業,從沒有想過不上杆、不穿絕緣服也能完成任務。”現場負責人王培丹介紹,機器人作業給我們最大的感覺是安全、省勁,作業人員不用登高,也不用進入帶電區域,在地面操作平板電腦就可以完成全部流程。

國網鄭州供電公司不斷研發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提升配電作業質效。帶電作業機器人能夠在三維模擬系統的輔助下進入帶電區域,通過雙臂協同操作,運用視覺識別、運動控制等技術,實現自主識別及抓取引線,再完成穿線、剝線和接線等工作,提升了高空、高壓、高溫、高危險性等環境下帶電作業的效率及安全性。目前,該公司正在開展末端工器具的開發優化,從而進一步擴展帶電作業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不斷提高配網作業的“機械代人”智能化作業水平。

當前,酷暑高溫和汛期來臨,爲確保電網安全,國網鄭州供電公司對配電房進行提升改造,10千伏淮河路五所由地下5米提升至地上1.4米,配電房防汛減災能力得以躍升。打造734座“膠囊型”配電房,通過全封閉全絕緣高壓充氣櫃、自動排水泵、除濕機等新裝備,實現配電房內可觀、可測、可調,以應對暴雨汛情的沖擊。“膠囊型”配電房智能巡檢實時感知和統一彙聚系統,也爲供電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

鄭報全媒體記者 孫志剛

wjz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