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制定五個方案,毛主席無一回應,陳毅恍然:將指揮權交給粟裕

追夢的年 2024-05-09 23:00:53

在解放戰爭中,陳毅和粟裕是一對黃金搭檔,攜手拿下了衆多勝利,流傳出“陳不離粟,粟不離陳”之說。

不過,抗戰剛結束時,兩人一個是山東野戰軍司令員,一個是華中野戰軍司令員,都有各自的“山頭”。

合並之初,兩人、兩部都曾産生一定的隔閡,還是毛主席居中下令,用鮮明的態度支持粟裕獲取指揮權,這才讓曆史往我們熟悉的方向發展。

日本投降以後,我黨爲搶占東北,從各大根據地抽調精銳,山東主力跟著羅帥出關,陳老總就被調到山東擔任戰略區負責人。

但客觀而言,陳老總在軍事指揮方面不算特別突出,他與山野參謀長宋時輪共同發動的泗縣戰役,在國民黨桂系部隊的反撲下失敗,自身傷亡慘重,陳老總還當衆做了檢討。

國軍沒有就此罷手,薛嶽隨後制定“穿心戰術”,假意攻打魯南,實則突襲兩淮,旨在切斷我方山東與蘇中的聯系。

由于國軍在魯南方向來勢洶洶,陳老總産生誤判,把所有部隊收攏了起來,導致兩淮被國軍整74師偷襲得手,我方兩大根據地形勢都變得困難。

兩淮一丟,蘇中三面臨敵,留在當地會被慢慢消耗光,所以粟裕只能率部北上與山東野戰軍會合。

這就帶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兩部合並後,到底該聽誰的?誰來負責整體的指揮?這時毛主席心裏已經有答案。

從戰績來看,粟裕抗戰後期的天目山之戰已非常耀眼,得主席稱贊“以後能帶幾十萬大軍”。

解放戰爭初期,被敵人重兵進攻的蘇中,粟裕率部打出了七戰七捷,殲滅國民黨中央軍精銳部隊,著實能打。且無論是進攻泗縣還是保衛兩淮,粟裕都曾給出意見,事後都驗證了是正確的。

從戰果來看,顯然是粟裕統一指揮兩部更爲合適。毛主席早在兩部沒有合並的9月23日就起草命令:山野、華野集中行動,兩個指揮部亦應合一。

在電報中,主席還初步設計了合並後的領導班子,由陳毅擔任司令員兼政委,粟裕擔任副司令員、譚震林擔任副政委。

9月28日,陳老總去往華中野戰軍司令部,與譚震林等人商議合並事宜及部隊接下來的動向。3天後,陳老總提出兩大野戰軍可將主力置于宿遷、沐陽之間,如敵東進,我軍殲其于運河之岸;

如敵未東,我軍當西渡運河恢複淮北。陳老總是希望通過協力作戰,讓山東、華中無形中合成一部。

他在給中央的請示電中說:今後集結張、鄧、粟在一起,軍事多由粟下決心,定可改變局面。

張是張鼎丞,鄧是鄧子恢,這兩位偏向于後勤,陳老總有意讓粟裕挂帥,這謙讓的作風贏得了毛主席的欣賞。

很快主席回電一封:在陳的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決定,你們六人(陳毅、張鼎丞、鄧子恢、粟裕、譚震林、曾山)經常在一起,以免往返電商,贻誤戎機,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

這段話有兩個很重要的信息,一是確定了合並後的新領導班子,以陳毅爲首,二是明確要把軍事指揮權交給粟裕,而非“多交由粟裕下決心”。

10月19日,陳毅跟粟裕終于見面,早前曾在新四軍時期,兩人就有親密的合作,故人相見自然萬分高興。

陳老總握著粟裕的手說:中央下了指示,以後軍事上由你指揮。粟裕連忙謙虛道:還是跟以前一樣,盡力當好你的幫手。兩人哈哈大笑,氣氛相當輕松。

然而,兩支部隊那麽多人,怎麽可能說磨合好就磨合好的。從成分來講,華中的部隊前身多爲新四軍,山東的部隊前身多爲八路軍,指揮風格有很大差異。

當時山東老鄉和幹部用“三奇”來形容華中來的部隊:一奇說話像鳥叫,叽叽喳喳聽不懂;二奇個個留頭發,像土匪;三奇不少人蓋著五顔六色的綢面棉被,還有人穿著絲綢襯衣,像少爺兵。

這些地域、經濟、習慣方面的差異,讓彼此都有些看不慣,更別提什麽團結一心。

從10月到12月,華中、山東兩大野戰軍時分時合,先後組織了6次規模不等的戰役,但均未能取得殲敵一路的效果。

已經開始協作,爲何還是打不出成績?主席有些憂慮,指示:兩軍合並後第一戰必須打勝。中央這個態度,對兩個野戰軍的幹部們也是種壓力,他們急切想要證明自己。

時間進入12月後,敵人的攻勢越來越猛,擬定了計劃集結25個整編師,分四路進攻我方根據地。

陳毅和參謀長陳士榘獲悉情報後立即商量,擬定了五份作戰方案報送軍委審批。然而左等右等,毛主席一篇電報都沒回複。

陳老總左思右想,終于恍然大悟:中央之所以冷處理,就是爲了落實“戰役交由粟裕負責”這一思想啊。

隨後陳老總將方案拿去給粟裕看,粟裕很認同其中的“在沭陽打一仗,殲滅國民黨軍一路”,他建議山野主力可立即南下,隨時准備合力伏擊國軍。

他們確定好後再次致電中央,毛主席的回電就很來得非常快了:應待鹽城作戰結束,粟率一師北返,並待敵情完全明了後再考慮部署。

除此之外,主席還特意囑咐:“屆時請粟提計劃電告·。”這個態度,誰都明白是什麽意思,粟裕順理成章獲得兩部的指揮權。

走馬上任後,擺在粟裕面前最重要的是士氣問題。由于山東野戰軍已經五個多月沒打過勝仗了,指戰員情緒並不高。粟裕晚年也回憶過:

由于我軍這段時期戰事進展不算順利,部分同志産生了埋怨和懷疑情緒,雖然做了許多工作,思想認識有所提高,但真正解決問題還是靠打勝仗。

主席的信任、陳毅的托付、全體指戰員的期待,如此種種,是動力也是壓力,粟裕別無選擇,唯有迎難而上。

他仔細翻閱每一條情報,從海量的信息中,看出敵沿著宿遷東進的整編11師、整編69師是薄弱處,于是就將其當成了目標。

粟裕開始部署,以24個團爲突擊部隊,首先圍殲立足未穩的整編69師,分割、阻擊並視情殲滅整編11師;以28個團擔負監視和阻擊任務,防止其他國軍增援。

隨後陳、粟二人聯名向毛澤東提交了報告。毛主席次日就恢複:“決心與部署甚好。戰況望隨時電告。”

12月15日,宿北戰役打響,冒進的整編69師迅速被我軍包圍,葉飛則率領山野1縱死死阻擊整編11師。雙方打得是一個時間差,就看到底是我軍先殲滅整69師,還是整11師先突破我軍防禦線了。

幸好,我方指戰員更勝一籌,戰至19日,整69師被全殲,師長戴之奇自盡。本來還想一鼓作氣殲滅整11師,但其退縮後已構築工事,我軍只好暫時撤退。

換帥如換刀,兩部正式合並後第一仗就拿下個大勝利,陳毅高興地說:長期抑郁的心情一掃而空。主席也致電嘉獎:慶祝宿沐前線殲敵 2 萬以上的大勝利, 于大局有利, 甚好甚慰!

打勝仗永遠是磨合部隊最好的方式,粟裕成功證明了自己,全軍上下逐漸信服他的指揮。

上下一心的華野,在接下來的征程中不斷取得可喜的成績,爲全國的解放做出不朽貢獻。毛主席的慧眼識人,也是我黨越打越強的保障啊!

0 阅读: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