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德左”後,摩爾多瓦又一地區威脅要獨立:反對與羅馬尼亞合並

3號觀察室 2024-04-07 18:37:58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摩爾多瓦政府的親西方立場,使得該國境內親俄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簡稱“德左”)局勢愈發緊張。如今,“德左”問題尚未解決,摩爾多瓦又一地區威脅要獨立,這是怎麽回事呢?

摩爾多瓦總統桑杜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近日,羅馬尼亞總理馬切爾·喬拉庫表示,他支持本國與摩爾多瓦合並,無論是在歐盟內部或是通過其他方式。摩爾多瓦加告茲自治區領導人古楚爾對此表態稱,如果摩爾多瓦政府同意與羅馬尼亞統一,就別怪他們脫離摩爾多瓦。

加告茲自治區是摩爾多瓦唯一一個具有法定地位的自治區,上世紀90年代,加告茲人因不願摩爾多瓦脫離蘇聯獨立,宣布成立“加告茲蘇維埃共和國”。

爲解決加告茲地區的民族矛盾,摩爾多瓦當局不得不作出妥協,賦予加告茲自治地位,並規定如果摩爾多瓦的獨立國家地位發生變化,加告茲人有權自治。隨後,“加告茲蘇維埃共和國”解散,取而代之的是地區自治體。

和“德左”不同,加告茲自治區的政治訴求並非脫離摩爾多瓦獨立,而是阻止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合並。

摩爾多瓦加告茲自治區領導人古楚爾

爲了避免摩爾多瓦在歐盟框架內與羅馬尼亞合並,加告茲自治區在2014年舉行全民公投,超過96%的民衆支持摩爾多瓦加入由俄羅斯主導的關稅同盟,並反對加入歐盟。結果可想而知,摩爾多瓦政府拒絕承認此次公投有效。

盡管如此,自摩爾多瓦獨立以來,羅馬尼亞曆屆政府都曾表示出希望兩國統一的意願,2006年,時任羅馬尼亞總統伯塞斯庫更是直言道,“兩德統一後,羅馬尼亞成了歐洲最後一個未統一國家”,所謂的“未統一領土”指的就是摩爾多瓦。

曆史上,摩爾多瓦曾是羅馬尼亞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自18世紀起,受到沙俄入侵的摩爾多瓦被迫與羅馬尼亞分離,俄國將其命名爲“比薩拉比亞”。

此後,沙俄通過人口遷移、以西裏爾字母取代拉丁字母等方式,逐漸消除了比薩拉比亞政治精英的羅馬尼亞屬性,但大多數底層農民未被同化,在語言、文化等方面依然保留著羅馬尼亞特色,這也爲日後摩爾多瓦脫離俄國埋下了伏筆。

羅馬尼亞國旗(左)和摩爾多瓦國旗(右)

一戰爆發後,沙俄帝國解體,趁著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根基未穩,比薩拉比亞宣布獨立,並請求老東家羅馬尼亞出兵援助。沒過多久,德國也參與到對蘇作戰中,羅馬尼亞漁翁得利,收回了比薩拉比亞的領土。

但好景不長,二戰初期,由于西方盟國忙著對德作戰,孤立無援的羅馬尼亞很快就敗給了蘇聯,不僅丟了比薩拉比亞,還割讓了另一塊領土北布科維納(後被劃入烏克蘭)。

冷戰期間,羅馬尼亞成爲蘇聯陣營的一份子,但因爲不滿後者的控制和幹涉,兩國關系逐漸疏遠,比薩拉比亞的歸屬問題也被重新提上日程。

蘇聯解體後,羅馬尼亞國內要求合並的呼聲此起彼伏,並得到了部分摩爾多瓦政黨的支持。可畢竟蘇聯在此深耕多年,摩爾多瓦也有不少政治精英拒絕與羅馬尼亞合並,獨立初期的民調結果也顯示,90%的國民不支持與羅馬尼亞統一。

加告茲自治區領導人古楚爾和俄羅斯總統普京

轉折點出現在羅馬尼亞加入歐盟之後,眼看著鄰國越來越有錢,本國經濟卻常年徘徊在歐洲倒數,摩爾多瓦全國上下普遍希望搭上歐盟的快班車,除了少數族裔聚居的個別地區,比如俄羅斯族居多的“德左”和以加告茲人爲主體的自治區。

2022年6月,摩爾多瓦被授予歐盟候選國地位,加快向西步伐,更是激發了加告茲自治區的危機意識。一旦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合並,他們的自治地位和語言文化難免會遭到損害,所以才會以獨立相威脅。

但就目前來看,摩爾多瓦似乎是鐵了心要加入西方陣營,以該國總統桑杜爲代表的親西方政客也從俄烏沖突初期的中立表態變成如今一邊倒地支持烏克蘭,上個月摩爾多瓦外交部還驅逐了一名俄羅斯外交官,導致兩國關系愈發緊張。

鑒于“德左”已經形成事實上的獨立,摩爾多瓦政府還是要吸取前車之鑒,盡力避免與加告茲自治區離心離德,否則別說加入歐盟了,怕是連國家團結穩定都很難維持了。

7 阅读:4192

3號觀察室

簡介:關注社會時事,聚焦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