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面孔|2023年度人物李海旺:人生筆意,無問西東

時代面孔 2024-02-03 11:07:47

“我8歲時就迷上畫畫,覺得這是最美妙的事。” 不知是上天怎樣的賦予,李海旺兒時便與藝術相遇。也許是從他父親那裏潛移默化受到影響,也可能被黃土高原“放眼望去一片土黃,不見多少綠色”的雄渾和色彩的匮乏所觸動,畫畫成了李海旺影響最深的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畫畫是稀罕事,在這個缺乏專業教師資源的環境中,李海旺選擇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

他以家人爲模特,用速寫記錄他們的容貌與情感。放牛時,他在汾河岸邊尋找靈感,用簡單的工具描繪自然與人文的美。“能畫出一個解放軍的形象”曾是他最大的的心願。幸運的是,姑父爲他實現了這個心願。這幅畫激發了他對繪畫的熱愛與追求。初中時期,他與朋友創作宣傳畫,展現對社會變革的期望。這段經曆讓他明確目標:用畫筆記錄現實。經過努力,他成爲專業教師,不僅傳授技巧,更注重塑造學生的人格。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閱曆的積累,李海旺的作品逐漸展現出更加深刻的內涵和思考。他開始關注生命、成長、成熟和衰弱等主題,通過冷暖色調和獨特的筆法表現出人的生命過程。

李海旺認爲技法的進步和思想的提升是相輔相成的,只有不斷思考和創新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深度和意義。在新世紀的起點,李海旺被邀請到四川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擔任客座教授。

一踏入校門,他被一塘殘荷深深吸引。那些荷花的形象激發了他內心深處的熱情,他決定用畫筆將它們表現出來。

荷花,作爲中國文化的傳統意象,代表著生生不息和吉祥如意。除了荷花,李海旺還創作了以晉商文化爲題材的“印記”系列作品,通過大漆和其他噴塗顔料來象征契約精神和對誠信缺失的警醒。他將舊時契約原件直接用于創作,通過強烈的對比引發觀者的深思。

李海旺還善于用色彩表現畫面的虛靜空靈意境,將油畫與中國畫有機融合。他認爲在工業化的背景下,除了滿足物質需求外,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爲時代和後人留下有意義的東西。他的“青海”系列作品風格尤其獨特,畫面包括雪山、莽原、牦牛和遠方的路,透著掙紮、堅韌與不屈。這背後是他堅定的信念支撐。

2009年,他不幸遭遇車禍,此後6年,曆經6次手術,學生們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重燃希望。他拄著拐杖、拖著受傷的腿,毅然前往青藏高原,“人的身體在困頓的時候,精神反倒不斷伸向更遼闊的地方。”

整整一個月,李海旺不知疲憊地在高原奔走,回來後馬不停蹄地作畫。他將眼前的牦牛、高山、白雲,都化爲積蓄已久的情感迸發。

作爲一名中國藝術家,李海旺希望以更好的方式將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讓世界看到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

李海旺創立了中歐國際藝術雙年展,將中國和歐洲的藝術作品進行交流。這個展覽涉及多種藝術類型,包括油畫、水墨、雕塑等。

李海旺認爲,不同的文化語言背景有各自的優勢和差異,全球化與地域性形成了一種辯證的動態關系。這種動態平衡是他多年習畫的心得,也是他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期許。

雖然面臨困難,但李海旺堅定信念,計劃舉辦個人畫展,展示自己不同階段和境遇的作品。李海旺始終保持對繪畫的熱愛,每次拿起畫筆都是那個守著千年古風和質樸初心的孩子。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