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優限劣”!逾480家私募年內注銷

國際金融報 2024-02-22 23:18:54

今年以來,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私募再掀注銷潮。

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顯示,截至2月22日,年內已經有逾480家私募注銷。

在出清風險機構的同時,監管機構也對違規私募開具了一系列罰單。截至2月22日,中基協在2月份已發布了42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對12家私募機構和30位相關負責人做出了紀律處分。

逾480家私募注銷

記者梳理中基協已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發現,截至2月22日,年內已經有485家私募注銷。

其中,2月份已注銷私募達437家。值得注意的是,中基協在2月9日一天就集中注銷了397家私募。

記者注意到,有多家私募因存在異常經營情況被中基協注銷。比如,2月2日,中基協發布公告稱,深圳市永續傳承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異常經營情形,且未能在書面通知發出後的3個月內提交符合規定的專項法律意見書。協會將注銷該6家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並將上述情形錄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

協會提醒投資者持續關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誠信合規情況,謹慎做出基金投資決策,通過基金合同約定的糾紛解決機制和相關法律渠道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中基協表示,將繼續秉持“扶優限劣”基本方針,不斷完善私募基金行業誠信信息記錄機制,促進行業合規健康發展。

北京昌民律師事務所主任柯荊民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隨著去年9月我國私募投資基金行業首部行政法規——《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注銷的私募基金會進一步增多,從而進一步實現監管機構“扶優限劣”的政策目標。

“一方面,及時注銷涉事機構,無疑可以持續地打擊買‘殼’和賣‘殼’,有序清理風險機構;另一方面,對于符合《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注冊要求的私募基金,尤其是創投基金,應該鼓勵其進入,在登記和注冊時給予優惠和便利,不能‘光出不進’。”柯荊民進一步指出。

12家私募領罰單

監管機構對于私募亂象“零容忍”。截至2月22日,中基協在2月份已經發布了42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對12家私募機構和30位相關負責人做出了紀律處分。

違規行爲方面,這批受罰機構涉及募集程序不規範、未及時披露基金架構信息、不配合自律檢查、虛假填報高級管理人員登記信息等多方面問題。

這些私募機構受到的處分措施有警告、取消會員資格、撤銷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等。

比如,前海紐黑文資産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下稱“前海紐黑文”)存在四項違規事實:一是募集程序不規範;二是違反專業化運營原則;三是基金賬戶管理不規範;四是不配合協會自律檢查。

中基協對前海紐黑文采取取消會員資格、撤銷管理人登記的紀律處分。

深圳大華信安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企業(有限合夥)(下稱“大華信安”)存在兩項違規事實:一是內部控制不完善。大華信安早期內部合規審查以口頭溝通方式執行,內部控制不規範。

二是未及時披露基金架構信息。大華信安管理的3只私募基金産品均投向大華信安管理的私募基金産品“大華安享三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且嵌套投資的兩層私募基金産品分別收取管理費。大華信安未及時向投資者披露前述基金框架結構及分別收取管理費的信息。

中基協對大華信安采取警告的紀律處分。

此外,上海磁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因虛假填報高級管理人員登記信息被中基協公開譴責;上海衆誓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則因存在不配合自律檢查的違規行爲被中基協撤銷管理人登記。

0 阅读:17

國際金融報

簡介:人民日報旗下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