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遠新重獲自由後,爲何時常獨自垂淚?晚年享雙重待遇原因何在?

曆年壹沫 2024-05-23 11:29:31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一個特殊的家庭經曆了離合痛楚、父女分離的苦難。本文主人公毛遠新,原是毛主席的聯絡員,後因被卷入"四人幫"政治風波而入獄17年。

然而,他最煎熬的,並非是鐵窗生涯,而是與年幼女兒的離別。

1982年,毛遠新的牢獄之災已持續兩年有余。一日,妻子全秀鳳懷揣著重重期盼,帶著5歲的女兒李莉,拗足前來探視。

當年幼的李莉看見滿頭白發的陌生男子時,下意識地躲在母親身後,滿眼惶恐。原來,女兒出生不久後,由于高燒導致失聰,如今對親生父親毛遠新亦視若陌路。

毛遠新伸出雙手,眼眶不禁濕潤。他痛心自己錯過了女兒最寶貴的成長時光,更自責是自身連累了她的聽力失常。就這樣,一對陌生的父女,隔著無形的高牆,注定相對無鹽。

1989年,毛遠新獲准保外就醫,與母親朱旦華團聚。他將女兒李莉也接到身邊,三代人開啓了相依爲命的生活。

起初,李莉對這個"陌生人"仍存芥蒂,毛遠新只能默默注視著她。但父愛勝過一切,他漸漸打開女兒的心扉。毛遠新教導李莉學習繪畫,親自傳授素描技法。女兒聰慧過人,很快就愛上了繪畫這門藝術。

爲了女兒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毛遠新還帶她學習電腦知識。曾幾何時,父女二人在狹小臥室裏,趴在一張小桌前,毛遠新耐心講解,李莉專注聆聽。雖然語言不通,但親情的紐帶早已將二人心心相印。

1993年,毛遠新刑滿獲釋,被安排在上海一家汽車研究所工作,從事技術崗位。爲掩人耳目,他只得使用化名"李實"。

起初,同事們只知道他是個出身寒門卻學有專長的哈工大高材生。但很快,毛遠新憑借過硬的業務素養和勤勉作風贏得了上下的贊譽。

雖然副所長曾建議他升任總工程師辦公室主任,但毛遠新謙遜有加,婉言謝絕了這一重任。

毛遠新時常加班加點,只爲趕在下班前和女兒會合。那個時候,他騎著自行車,風雨無阻。當同事們才知曾他身份的那一刻,更是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在父親的熏陶下,李莉對藝術的熱情與日俱增。初中畢業後,她如願以償地考入上海聾啞青年技校美術班。

幾年後,李莉又憑借著藝術的翅膀,李莉又憑著自身的才華考入了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聾啞人成人教育大專班,成爲一名正兒八經的大學生。

當得知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時,毛遠新喜極而泣。他多年的心血終于有了圓滿的歸宿。

女兒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更重要的是她憑借自己的雙手和勇氣戰勝了殘疾,在人生的賽道上勇往直前。作爲父親,毛遠新再無他求。

從那時起,父女二人的感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們不僅是親人,更是並肩作戰的知心戰友。

毛遠新爲女兒所取得的一切成就而驕傲自豪,而李莉也以父親爲人生的楷模和偶像。

2001年2月,毛遠新按照高級技術職工的標准光榮退休。雖然退休後的生活樸素無華,但他每月可以領取1000多元的退休金,加之享受烈士家屬的優待政策,可謂是應有盡有。

在毛遠新的有生之年,他用自己的人生曆程诠釋了一個父親對女兒的無私愛護。盡管曾遭受過夙疾和囹圄之災,但他從未放棄過女兒,反而用自己的行動將她一路攜扶成才。如今,這對父女的感情已融爲永恒,相伴走過了人生的重重關卡。

毛遠新至今健在,他的晚年不但安享著國家和社會的雙重優待,更沐浴在女兒無微不至的呵護之中。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正是他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結晶。

43 阅读:12880
评论列表
  • 貓眼 93
    2024-05-25 01:54

    向張志新烈士致敬!

  • 2024-05-25 16:59

    他畢業哈軍工,不是哈工大。

  • 2024-05-25 11:09

    毛遠新與女兒之間的陌生感,教育有成就,別讓時間成爲遺憾

  • 2024-06-11 06:53

    編得亂七八糟。

  • 2024-05-25 12:33

    毛遠新與女兒竟然陌生,家庭真的是複雜的迷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