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新世界》深度解析:完全高于預期,開篇埋下重要伏筆

葉秋臣 2024-05-16 14:45:34

文/葉秋臣

《猩球崛起:新世界》上映了7天,票房數據剛剛突破1個億,軟件預測最終也只是2億出頭的成績。

起初,我只是抱著6分的標准及格線去看的,並沒有奢望太多。

結果,卻大大超出了原本的判斷,完全高于預期。

豆瓣平台上只有6.4分,從我的個人角度出發來評價,明顯是有些低于真實水平了。

爲了說明爲什麽該片值得更高的分數,葉秋臣寫了下面這篇深度解析的文章。

涉及海量劇透,介意者慎入。

1.關于系列

2011年,第一部《猩球崛起》的電影上映,定位是《人猿星球》的前傳,票房大概1.8億。

2014年,《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時隔3年重回大衆視野,以續作拿下了7個億的票房,熱度飙升的同時,關注者也呈現增長趨勢。

2017年,《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是以凱撒爲主角的收官之作,因此也收獲了該系列的最高票房,共7.4億。

雖然《猩球崛起:新世界》的故事承接了《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也少量引用了其中的角色和觀點,但已經將時間線大幅度拉到幾百年後,基本上等于開啓了一個新的系列,野心不小。而且雖然過程中曾使用過繼續編號的方式,但最後在片名的尾綴選擇上還是沒有加“4”,看來這個“新世界”是打算新得很徹底。

2.關于劇情

電影的總篇幅很長,爲防止部分無意義陳述,我提煉了一些內容歸納如下。

由于猿流感病毒的影響,人類喪失了語言能力,並失去了統治地位,猿類卻因此進化,變成了新世界的主宰。

新主角叫諾亞,出身于馴鷹族,父親是馴鷹長老。

他還有兩個小夥伴,分別是厄那亞和蘇娜,後者是諾亞的心中所愛。

這個族群靠撫養鷹爲生,因爲鷹可以幫忙捕魚從而獲得食物,所以他們定期要去高處偷鷹蛋進行孵化,同時撫養其長大,通過結義儀式來配對,從而達到一對一控制鷹的目標。

雖然進化出了語言能力,但生活狀態比較接近原始人,比如抓來的魚只是簡單熏熏烤烤就吃了。

馴鷹族稱不會說話的人類爲“啞口”,真的是很容易理解的名字,代表著“啞口無言”。

該族群明確了無望谷是禁地,因爲猿類之間也並非完全的和平相處,而且那裏還有人類曾經生活的痕迹。

對于人類的一切,馴鷹族都避之唯恐不及,即便只是帶有氣味的一塊碎布衣服。

猿類的嗅覺敏銳,也能熟練騎馬,電影中多次提到這些特性。

那時候的普遍認識是,人類現在的腦袋已經相當遲鈍,諾亞提到他們只能撿垃圾吃,比豬還要笨,就像小分隊在河邊看到斑馬群時發現的生物那樣。

但人類並沒有全部失智。

其中有一部分正在密謀聯系外界的同類,並派出了一個叫梅的女孩去寶庫裏拿衛星通訊密鑰。

梅會說話,也能思考,行爲舉止與人類巅峰時期並無不同。

除了馴鷹族,電影中還有一批類似入侵者的角色,叫做蒙面族。

他們的老大叫賽撒,打著推崇凱撒的旗號想要統一猿類,嘴裏時刻喊著“凱撒萬歲”。

賽撒最希望能夠打開人類的寶庫,讓猿類再次進化,獲取更高級的知識和武器。

爲了達成目標,賽撒的手下裏有一個臣服他的人類,叫崔維森。

崔維森當初是被賽撒撿到的,因爲自己會讀書能夠授予其新的知識,被視爲有價值的存在,活得相對沒那麽慘。

他堅信世界已經被猿類統治,人類再無翻身的可能,所以還不如做好一個服侍者,甘居猿下。

梅並不贊同,但也沒有反駁,她知道雖然都是人類,但選擇是不同的。

在沒有利益沖突的前提下,她選擇尊重。

然而寶庫被賽撒掌握,雖然賽撒自己根本打不開,但梅也很難靠近。

于是她只能跟著諾亞,希望獲得潛入寶庫的機會。

恰逢蒙面族此時攻擊了馴鷹族,他們利用崔維森提供的電棍做武器,導致兩族的實力差距懸殊。

就這樣,馴鷹族被俘虜,諾亞的母親、愛人和好友都在其中。

諾亞因此丟了家人和家園,並在父親的墳前立誓要將族人們帶回。

落單的諾亞,意外之下碰上了紅毛猩猩拉卡。

拉卡也信奉凱撒那個人類和猿類能夠和平共處的觀點,勸說諾亞接納了梅。

在去找馴鷹族的路上,他們于橋上遭遇了伏擊,拉卡在救了梅之後說了句“團結才會變強”,就被水沖走了。

抓他們的就是賽撒。

梅說寶庫裏的書,能幫助人類重新說話。

潛台詞是密鑰能夠讓人們建立起溝通。

但諾亞不懂,他只一心想要自己的族群恢複自由。

由于馴鷹族出色的攀爬能力,諾亞帶著梅從另一側的懸崖爬上了寶庫的入口。

被賽撒圍堵後,梅擔心寶庫裏的東西被猿類所有,于是通過預先埋好的炸藥攻擊了水壩,將絕大多數不會爬高的猿類都淹S了。

在沒有確認諾亞是否生存的情況下,梅帶著衛星通訊密鑰立即返回智慧人類的基地,並成功與外界獲得了聯系。

馴鷹族憑借自身的努力重獲自由,並打算重建家園。

梅來探望和告別,由此進一步引發觀衆對于人類和猿類和平共處的思考。

3.關于細節

《猩球崛起:新世界》這部電影裏,細節很多。

有人說文章可能存在過度解讀,但一處、兩處是巧合,若是感覺總有巧合,便大概率是創作者的本意了,我試圖將這些都還原出來。

從開篇講起。

三個小夥伴共同拿鷹蛋回去孵化,但發現巢裏只剩下三個蛋了。

諾亞說,至少要留一個,這是規矩。

這與撒網撈魚的情況類似,唯有留種才能保證持續有鷹的存在,以此爲生的馴鷹族才有可能持續地生活下去。

然而就是因爲這個規矩,目前這個猿類主宰的世界裏才留下了人類。

後來諾亞爲了拿到新的蛋而爬到更高處導致自己陷入了危機,被老鷹攻擊墜落險些命喪黃泉。

此處就在預示著,諾亞講的這個規矩從本質上存在隱患,留種這個行爲將給猿類帶來新的威脅。

有人說開篇的戲沒有意義,但其實早就通過這個細節埋下了重要伏筆,也爲後續劇情做出了鋪墊。

諾亞的設定是一個成長型主角,他的本性善良,智商高于同類,身手也不錯,還比較扛打。

他父親在生時,曾對兒子講過“你很善良,所以很多需要學,需要教”,就是在告訴自己的下一代,在這個靠侵略爲生的世界裏,善良只會是絆腳石。

但他考慮到諾亞接觸這個情況還比較早,所以說得相對委婉。

從後續的故事走向來看,諾亞除了與拉卡是全心全意的相處,對待賽撒和梅都自發有了戒心。

即便是合作,也是在多方猜忌之下的短暫聯手,並非毫無保留。

人類和猿類相比,彼此的長處和短板都非常明顯。

人類善于玩腦子,總是以計謀取勝。

猿類擅長搞攻擊,人類與其相比,戰鬥力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諾亞過去只在自己的小圈子裏生活,根本不了解外界的殘酷,以及人類和猿類的野心。

當他穿過那個令其恐懼的黑色隧道,故事才正式進入核心內容,諾亞開始逐階段蛻變。

通過沿途風景可以看出,過去那是人類生活過的世界。

在馴鷹族沒有被賽撒抓走時,此處是禁地不可跨越。

當其遭遇重大危機,家園被毀,諾亞只能突破“禁地”去尋找屬于他的“新世界”。

此處扣題,安排很妙。

路上,諾亞遇到了他父親撫養的雄鷹金烏。

可彼時的諾亞還未成爲一個合格的領袖,所以金烏不服管教,甚至啄傷了他。

後來的諾亞被賽撒抓起來,發現整個馴鷹族都淪爲了蒙面族的奴隸。

母親告訴他,馴鷹族目前在賽撒的地盤上,所以這個族群早已經不存在了,鷹自然也不會回來了,因爲賽撒不需要鷹。

這裏的鷹有了明確的指代,就是“反抗”。

而賽撒需要的是“服從”。

以金烏爲代表的“鷹”,行爲就是“不想服從”。

所以,賽撒自然不需要鷹。

經曆種種之後,諾亞意識到了過往的自己太懦弱無能,並表示那個規矩是錯誤的(對應開篇),擁有了明確的反抗意識,金烏才認可其成爲新主人,落在了他的胳膊上。

賽撒一開始想以仁政的策略來吸引諾亞,但在沿途中小分隊看到了很多X形狀的樁子,大概率是用來捆綁人類或者不聽話的猿類,底下點火就是一種類似火刑的懲罰。

長了腦子的諾亞立刻給賽撒貼上了殘暴的標簽,與其強行僞裝的模樣形成了鮮明對比。

同時,賽撒不僅使用暴力,還喜歡洗腦。

這一段帶著屬下們喊口號的早操,和電影《孤注一擲》裏的PUA方式如出一轍。

賽撒戴著皇冠,就是想當國王。

但其對外話術是“統一猿類族群來對抗人類”,便給了自己的獨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滿足自己複制凱撒的幻想。

嘴裏說著“爲了猿類不再被人類裝進籠子裏”,心裏想著“打開人類寶庫爲自己再一次變強和進化提供基礎”。

一方面,賽撒希望從梅這裏獲取打開寶庫的方法,一方面他也在極力勸說諾亞加入自己的陣營。

這段戲很精彩,猿類的心裏鬥爭精彩程度也不亞于人類的故事。

賽撒希望自己能夠成爲“凱撒”,嘴裏也喊著“團結才會強大”。

但拉卡和賽撒的“團結”,意義是不同的。

不論是猿類之間的“團結”,還是人類和猿類的“團結”,都被不同的背景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于是,那扇寶庫的門也有了特殊的含義。

這扇門,僅靠蠻力是打不開的,要靠智慧和團結。

不止這扇門,很多門都是如此。

諾亞對賽撒存有疑心,對梅亦是如此。

轉折點在他們埋炸藥時,所作所爲意外被崔維森撞見。

在其明顯要去向賽撒告密時,爲了防止他們的計劃落空,崔維森被梅利落反S。

此時的諾亞懂了,人類在關鍵時刻也會殘S同類。

在電影裏,征服另一方的辦法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片中有一段猿類獵S人類的戲,就是一段特別具有諷刺味道的設計。

再聯系到梅講過“媽媽讓我不要說話才會安全”,不敢深想,因爲細思極恐啊。

其實這部電影裏,在角色關系上的某方面隱喻還是挺多的,尤其是涉及“立場”方面的表述。

在梅進入寶庫後,賽撒堵在門口,三方陷入僵局。

于是賽撒提出讓諾亞選立場,是幫猿類還是人類。

此時的諾亞,像極了在兩股強權之下夾縫中求存的形象。

但諷刺的是什麽呢?

梅拿到了槍,賽撒擁有戰力數量的優勢,但他們最終都沒有幫助諾亞的族群逃出這裏。

這種角色,只能靠自己,靠同一族群的團結。

馴鷹族大逃亡並集體向上爬這段,看得我雞皮疙瘩一陣接一陣。

後續諾亞俯視敵人被淹S的鏡頭,那個定格也是絕了。

登頂之後,馴鷹族集體用鷹(反抗)幹掉了賽撒,金烏等同類團結起來成爲最強助力,將敵人從高處啄落。

舊的統治者被消滅了,此處寓意著猿類新領袖的誕生。

諾亞終于能夠用低吟哼唱的方式,完成了當初拉卡的願望,實際上這種吟唱與鷹的指代相同,也是“反抗”。

其實整部電影都是在塑造一個新“凱撒”,爲了怕觀衆察覺不到,時刻都在暗示。

賽撒說自己是凱撒,但他所作所爲都不夠格。

拉卡說他信奉凱撒,但他勢單力薄無力去爭。

那麽凱撒是什麽呢?

除了是此前主角的名字,還是一種思想。

由此,就引到了“書”的重要性。

書在這部電影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就算是擺在桌上那本《歡迎來到猴子館》的書,其內容也是與電影中的對立矛盾息息相關。

梅找到衛星通訊密鑰,一開始她也將其比作一本書。

諾亞他們是在繪本書裏,看到人類曾經對動物的統治,這才補全了那段曆史。

作爲古代保存思想的東西,書出現了許多次。

賽撒知道書的重要性,所以即便他那麽厭惡人類,但還是留下一個老頭給自己讀書。

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諾亞的語言很簡單,但拉卡就相對複雜一些,因爲後者讀過書。

雖然猿類獲得了語言能力,但他們沒有兼具讀和寫的技能,因此拉卡那裏雖然有書,但卻無法物盡其用,他也只是淺淺學了皮毛。

自己沒有希望成爲新凱撒,賽撒也不是合適的人選,于是拉卡在尋找新的繼承者過程中,遇到了諾亞。

諾亞這個名字,本身就有一種重啓的味道。

雖然拉卡消失了,但他已經將思想傳承給諾亞。

這個角色存在的全部意義,已經在此處徹底完成了,因此安排他下線也對主要劇情影響不大。

就此,諾亞成功蛻變,從過去那個懵懂無知的小毛頭,變成了新凱撒1.0版本。

整部電影,都在講他成爲新凱撒的成長過程。

片子中還有兩個事物,都具備明確的意象。

第一,諾亞媽媽的衣服。

第二,拉卡頸上的項鏈。

諾亞媽媽的衣服,代表著“信任”。

起初在路上撿到這件衣服,諾亞便在尋找同族的路上有了安全感。

拉卡說人類怕冷,希望能將其分享給梅使用,最開始的諾亞是抗拒的。

啞口不能接觸,這是他過去的認知。

後來他們經曆了賽撒的攻擊,梅開口講話,盡管諾亞覺得這個人類不夠誠實,但還是將衣服借給了她。

畢竟是一條船上的戰友了,在合作期間要擁有基礎的信任才行,但這份信任就像給出去的動作一樣,略有勉強。

這個信任的來源,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梅不是“啞口”,因爲她會說話,和過去諾亞的認知不同。

諾亞,就是在不斷顛覆自己認知的路上前行的。

拉卡頸上的項鏈,代表著“答案”。

當初在決定分別時,拉卡將項鏈送給了諾亞。

並說“這很重要”。

後來梅回來探望和告別時,諾亞又將項鏈轉送給人類。

同樣說了“這很重要”。

那麽,重要的是什麽?

就是一個答案。

關于人類和猿類怎樣能夠和平相處的答案。

這一處是通過大結局裏的細節來體現的,梅和諾亞的對話中提到,人類一定要掌握世界,不肯罷休。

人類的科技成果只能屬于人類,不能讓猿類擁有。

這段對話,已經將兩者放在完全的對立面上了。

諾亞問,那什麽屬于猿類?

同時又提出另一個設問句,若拉卡還在的話,他如何用凱撒的理論解釋發生的這一切?

人類和猿類,真的可以和平共存嗎?

答案,不言而喻。

對話結束後,我們發現梅將槍藏在了衣服裏,她在猶豫要不要S了諾亞。

這一處的設計也相當妙。

因爲曾經的“衣服”代表了信任,如今的“衣服”卻是遮擋了虛僞。

但人類又如何能夠放棄呢?

看到梅拿回的密鑰已經是最後一個,就能猜到他們已經爲此付出了太多。

和平相處,是要在一定的前提之下,但這個前提已經消失了。

最後,諾亞帶著蘇娜離開,去看了天文望遠鏡。

此處是致敬,也是另一種表達電影核心主題的手法。

他們看到了一個會吞光的洞,應該就是黑洞。

在這裏專門安排這個細節,葉秋臣猜測應該是爲了體現“吞噬”的特性。

一山不容二虎,人類和猿類並不能都站在金字塔的最頂端。

爭奪在所難免,這就是“答案”。

電影的片名用了“新世界”這個詞。

既是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那個與原本認知不同的,由猿類統治的世界。

也是未來人類將聯手奪回,並改變現有局勢的那個世界。

一語雙關。

4.關于聯動

電影中的聯動,大多與《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有關。

諾亞與拉卡,凱撒與莫裏斯,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拉卡大概率就是莫裏斯的後代吧,同樣扮演著勸說猿類去接受人類的角色。

一開始,拉卡管梅叫做諾娃,並說是從凱撒那裏傳承過來的,與此對應的就是第三部中的“諾瓦”(翻譯不同)。

凱撒是第一位長老,但並非後續的每一個長老都必須是“凱撒”。

喜歡《猩球崛起》系列的朋友,大概很難接受換了一個主角,因爲他們發現自己的情感其實更多的是爲了凱撒而生,並非其他的新凱撒們。

就算長得相似,也不是同樣的靈魂。

考慮到《新世界》是新系列的開篇之作,爲了增強連接性,所以提及一些凱撒也無妨。

但後續最好不要頻繁拉這個角色出來,講好新故事才是重點,否則會很敗好感。

另外,在觀影過程中我還聯想到了兩部電影,一個是諾亞睡醒時的鏡頭很像《沙丘》男主做夢驚醒,一個是奴役馴鷹族的安排真的很像《哥斯拉大戰金剛2:帝國崛起》中的刀疤王片段。

5.關于缺點

節奏太慢了,部分內容相當平淡,劇情極度考驗觀衆的耐心。

葉秋臣當時認真看了表,每個關鍵節點都做了記錄,基本上40分鍾才開始入正題,前期鋪墊過多,可刪減。

從2.5小時的體量來看,其初衷必定不是敷衍之作,否則簡單弄弄去圈錢豈不是比現在更方便。

爲了構建一個新世界,花了不少筆墨和篇幅,但觀衆其實並不需要這些也能看懂。

最後進寶庫走入收尾階段,也是卡點辦事,剛剛好從倒計時30分鍾開始。

加上一些可猜測的劇情,模式和套路化的東西比較嚴重。

定位確實很像大型預告片,是爲了給後續再拍的電影做背景介紹的。

設定是第三部的幾百年之後,原意應該是只希望營造一種所有猿類和人類遺忘凱撒的情況,但的確制造了不少的客觀情況BUG,比如那些時隔許久的人類技術(電力恢複、槍還能用、寶庫設計等等)。

不過抛開一些固有認知的東西去看,內核還是值得細品的。

角色由于大部分都是猿類,所以臉部辨識度較差,需要通過頭發、臉型和裝飾來判斷,即便擁有不同的膚色(黑色和裸色),但差異性還是很弱。

全片造型最有特點的是明顯畫著藍鼻子的馴鷹族成員,以及諾亞的鼻子是心形的。

除了諾亞,馴鷹族全是工具人。

唯一能拿出來講講的厄那亞,僅僅塑造了一處克服恐懼的劇情前後呼應,角色豐富度很低,不夠飽滿。

拉卡是人類配音的痕迹有點過重了,不如此前馴鷹族的自然,我看的是原版英語發音的。

總體來講,《猩球崛起:新世界》是一部優缺點都非常明顯的電影。

雖然舍棄了最容易出亮點的大場面,反而去專注于文戲設定的創作思路值得點贊,但希望在新世界1.0的基礎上,若能夠更多地考慮一些合理性,將劇情邏輯編得再完整一些,捋得更順一些,必然比現在的成品要更優秀。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還挺期待這部電影的續作。

拭目以待吧。

文/葉秋臣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1 阅读:61